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中国的立民之本【经典3篇】
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中国的立民之本 篇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尽管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帮助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的闲置,提高了就业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具有竞争优势。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中国能够提高自身的产业水平和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收入,推动经济增长。
再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一直是社会问题的重要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可以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提高其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当然,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增加等问题。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中国的立民之本。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还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然而,中国也需要面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的挑战和问题,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中国的立民之本 篇三
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中国的立民之本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升级显得越发迫切。但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抛弃,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同等重要。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要求产业发展应该梯度转移,中西部区别对待。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业;国情;产业升级
一、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几个说明
1.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本界定。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生产中主要依赖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在生产成本中,与设备折旧费用和研发费用相比,工资支出所占比重较大,目前主要集中在农林业以服装、纺织、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按照马克思主义复杂劳动创造更大价值理论,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简单劳动创造价值相对较少,利润空间非常有限。
2.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区别与联系。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指主要依赖于尖端科学技术生产和服务部门,这些部门自动化程度高、资源消耗低、科技人员比重大、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快,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精密机床、数控机床以及高级医疗器械等行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又称资金密集型产业,是指依赖于资金投入的行业或部门,这些部门大型装备多、资金周转慢,主要集中在冶金、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业等重工业。
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这三者之间区别很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生产领域,如中国各大电子产业工业园区的贴牌生产及外包企业,虽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但同样依赖于大量劳动力。
3.区别于“两高一资”。“两高一资”是指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这一类行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负面作用较大,基本属于限制或禁止的行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分依赖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不高,但对社会并无坏处,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仍值得提倡和鼓励。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仍有一席之地
1.人口众多。2006年,世界人口为65亿,而中国就拥有13亿,占世界的1/5。发达国家、西方七国以及欧元区的人口总计分别为10亿、7亿和3亿[2]。显然,让13亿人口一下子都从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很不现实。据专家研究,美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持续了110年,日本持续了80年。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讲,持续时间或将更长。
2.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要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人口众多,以2006年为例,中国乡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6%[3]。2006年,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47%、41%,而发达国家分别为2%、26%、72%[4]。中国要进入发达国家之列,就需要不断推进城市化、降低第一产业比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从土地上转移出来。1978年中国乡村人口数占比高达82%,1991年降低到73%,1997年进一步降低到68%,2001年达到62%,2006年则降到56%[2]。从历史情况来看,中国每年都有1%的乡村人口转移出去。2008年,中国有1.3亿农民外出务工。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的'农业人口比重仍然过高。2005年,世界农业人口的比重为40%,亚洲为50%,而中国则高达64%。未来,中国仍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这部分农村劳动力将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据测算,每一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型的轻纺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的2.5倍,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大企业的10倍以上[4]。
3.国民受教育程度。国民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大有市场。2006年,在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未上过学的占9%,大专及以上的仅占6%。2001年,世界部分国家经济活动人口教育程度构成如下:韩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比例分别为14%、44%、25%;德国分别为17%、59%、24%;法国分别为27%、47%、26%。虽然统计口径和年份不具可比性,但从这些数字中还是可以看出,中国国民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这种教育程度的人口结构必然需要一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吸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