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的小论文(优秀3篇)
比较文学的小论文 篇一:古典与现代文学的对比
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是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它们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将比较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在题材、风格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首先,古典文学的题材主要围绕着古代历史、神话传说和宫廷生活等,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而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现实生活的描写,如《围城》、《活着》等。古典文学的题材常常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超脱尘世的氛围,而现代文学则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问题,如贫富分化、人性的扭曲等。
其次,古典文学的风格通常较为华丽和庄重,充满了古代文人的修辞手法和华丽的辞藻,如《红楼梦》中的对白和描写。而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表达直接、简洁的语言风格,如《围城》中的对话和描写。现代文学的语言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另外,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在价值观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古典文学通常强调儒家的礼仪、道德和家庭观念,如《红楼梦》中对家族和婚姻的描绘。而现代文学则更加关注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如《围城》中对婚姻和社会压力的讽刺。现代文学更加倾向于挑战传统观念和权威,强调个体的自主选择和真实感受。
综上所述,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在题材、风格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古典文学注重古代历史和神话传说的描写,具有华丽的风格和儒家价值观;而现代文学则更加关注现实生活的描写,注重直接、简洁的语言风格和个体的自由选择。两者各有特点,各有魅力,都对文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比较文学的小论文 篇二: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
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形式,它们在题材、风格和审美观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将比较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在这些方面的不同之处。
首先,东方文学的题材主要涉及到东方文化的独特元素,如传统的哲学思想、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等,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而西方文学则更加注重西方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描写,如《奥德赛》、《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东方文学的题材常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而西方文学则更加注重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描写。
其次,东方文学的风格通常较为含蓄和唯美,充满了隐喻和象征,如《红楼梦》中的意象和比喻。而西方文学则更加注重逻辑和推理的表达,如《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推理过程。东方文学的语言更加抒情和富于诗意,而西方文学则更加注重逻辑和思辨。
另外,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在审美观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东方文学通常强调自然的美和感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如《论语》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西方文学则更加关注人类的理性和个体的权利,如《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自由与平等。东方文学更加强调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表达,而西方文学则更加注重理性的思考和个体的自由。
综上所述,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在题材、风格和审美观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东方文学注重东方文化的独特元素和含蓄的表达,强调哲学和情感的体验;而西方文学则更加注重西方历史和文化的描写,强调逻辑和理性的思考。两者各有特点,各有魅力,都对文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比较文学的小论文 篇三
比较文学的小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比较文学的小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是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选择比较对象,再让学生根据文章特点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确定比较点,最后明确比较点的异同,并深入探究其原因。
关键词:比较文学;《罗密欧与朱丽叶》
高中生所接触的外国文学作品有限,对国外文化背景以及作家的写作风格了解不深,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难免存在诸多困难。比较而言,他们对中国的作家作品相对熟悉。因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中外作品比较研究,在比较中体会中外文化的差异,感受外国文学的魅力。
一、关于自主思考,确定比较对象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优秀作品数不胜数,因而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确定比较对象。学生在确定比较对象前,要阅读比较文本,搜集相关资料,对所要学习的作品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自主选择比较对象。而选择比较对象的一个重要标准即二者既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要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很多学生关注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罗》)的故事情节,认为《孔雀东南飞》《梁祝》与其虽然处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体裁各异,但故事情节相似,都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为爱情和家长抗争,最后双双殉情的故事,因而将这两部作品选为比较对象。
这是比较常规的选择,比较研究难度不大,教师要予以肯定。然而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尽相同,对文本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在选择比较对象时可能会有比较新奇的想法。只要学生选择的作品和《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教师都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比如有的同学认为《西厢记》《牡丹亭》和《罗》同属戏剧体裁,虽然故事情节略有不同,但在情节设计、人物形
象、主题内涵等方面存在一定相似性,通过比较更有利于解读莎翁此剧。这样的`选题偏难,选择的学生可能比较少,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结果,教师要予以支持,在学生研究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予以帮助。让学生自主思考,选择比较对象,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任学生的选择,对于一些不太合理的选择,教师要及时提点,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比较对象。对于一些阅读面较窄,无法独立选择比较对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说出对此剧感触最深的地方,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中国文学作品,从而确定比较对象。二、关于合作比较,明确对比点
当学生确定了比较对象,就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同一比较对象的学生可以分一组,但如果人数过多,可适当调整,既要保证每个学生在组内讨论时都有机会发言,还要考虑到每组实力尽量均衡。在选择比较点的时候,学生既可以关注作品本身,也可以涉及作者,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考察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罗》和《孔雀东南飞》情节相似,但前者结局比较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后者带有更多的浪漫主义色彩;两场悲剧的产生和封建文化、封建家长阻挠有密切关系,但前者是新旧两种思想道德观念的冲突,而后者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下的婆媳矛盾;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有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经历,但由于性格不同,受到的文化熏陶不同,两部作品人物形象也有差异。因而情节设置、悲剧成因、人物形象都可以被学生选为对比点。又如《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1550—1616)和《罗》的作者莎士比亚(1565—1616)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都致力于赞美至深真情,表现人之情感与生俱来而不可压抑的真理。重‘情’主‘人’是他们共同的人生哲学基调”。鉴于两人诸多的相似性,可将其选为比较点,以此作为解读文章的突破口。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比较点,并认真比较,得出结论。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比较两部作品时要注意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比较只是帮助我们学习外国文学的方法,学习的重点不能偏离在中国文学作品上。
三、深入探究,挖掘对比价值
比较研究并非两部作品简单的“拉郎配”,学生不仅要找出两部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还要探究其成因。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有疑问的或者比较能体现作品特色的比较点,学生要多加关注。比如《罗》课本中所选部分的语言独具一格应该成为比较学习的重点。学生甚至可以不再局限于一部作品,而将其和中国文学的语言特点做以比较。《罗》整体语言风格是纯美诗化的,选段大部分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对话,沿用了十四行诗的特点,每一段对话,都像一首独立的短诗。这种对话体式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对歌类似,比如刘三姐和阿牛对唱山歌彼此传情。然而中国的对歌有相对固定的形式,每一节只改换少量句子,而《罗》中对话形式更为自由。《罗》语言在修辞上最大的特点是取譬自然,比如将朱丽叶比作太阳,将朱丽叶的眼睛比作星星。这一语言现象在中国古老的《诗经》就有所体现,比如《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此后历朝历代的作品中“取譬自然”的语言现象也数不胜数。比如《庄子》中藐姑射山上的神女“肌若冰雪”,又如《长恨歌》中杨玉环“芙蓉如面,柳如眉”,再如《红楼梦》中林黛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然而如果深入比较就会发现《罗》和中国文学作品虽然选择的喻体都是自然界的东西,但略有差异。中国文学作品中选择的喻体更贴近生活,而《罗》中喻体多偏于神圣。初读《罗》,很多学生会注意到文中的人物语言比较大胆直白,而中国文学的人物语言则相对内敛保守。可也有学生提出质疑,并举《上邪》为例进行反驳。学生观点产生分歧,引导他们把研究推向深入。当更多的学生调动知识储备参与讨论就会发现,宋代以前中国文学中的人物语言相对比较大胆直白,而宋代以后由于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人物语言转向含蓄。但不同体裁的作品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不同,比如诗歌散文属于正统文学,语言就相对典雅,而词、小说、戏曲属于平民文学,受宋明理学影响不深,依然有大量作品的人物语言相对直白大胆,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也曾有过大胆告白:“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比较文学是学习外国文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然而这种方法对高中学生而言难度略大,且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情的前提下,结合作品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佩英,彭娅。《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成因之比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5):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