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毕业论文(精选6篇)
成本管理会计毕业论文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定价和盈利能力等关键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成本管理会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成本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分析,企业可以找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浪费,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此外,成本管理会计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例如,通过对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找到成本较高的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从而降低成本。
其次,成本管理会计对于产品定价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正确合理地定价是企业盈利的关键。成本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计算产品成本,从而为产品定价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产品成本的详细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产品的各个成本组成部分,从而合理定价。此外,成本管理会计还可以通过对产品成本和销售量的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和促销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最后,成本管理会计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绩效评估和管理。通过对成本管理的监控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自身的经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此外,成本管理会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绩效评估的指标和方法,帮助企业评估经营绩效,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绩效。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指导产品定价,进行绩效评估和管理等。因此,研究成本管理会计对于企业和管理者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成本管理会计毕业论文 篇三
摘要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核算方法从最初的成本核算、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繁衍到站在企业的战略高度,力图探索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全成本的理论方法,深度参与企业管理,期间衍生出了一代一代的核算方法。各种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教科书中都有所介绍,但大都自立门户、独成体系。本文从管理会计演进的角度,在深度研究各个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探究理论方法之间相互结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
:成本核算;核算方法;相互结合
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有:制造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会计成本理论更迭新生。这些理论彼此之间看似相互独立、自成体系,但却彼此相融,相互补充,一脉相承。新的理论并不意味着前期的理论退出历史舞台,新旧理论之间彼此互补,相互取长补短。同时,这些理论的此消彼涨体现了成本会计从单纯的成本核算、信息提供到与企业管理相融合的过程。从制造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到作业成本法融入到企业流程价值链管理中,到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站在企业的战略管理的角度核算成本,再到生命周期成本法与企业管理的鱼水相融,每一个阶段的繁衍都是切合实际需求,理论与实际结合。本文从成本核算到管理会计的身份转化过程的角度,探究会计成本核算理论的相互融。
一、成本核算为主,信息提供为辅
20世纪早期,以美国纺织、铁路和钢铁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规模发展客观上要求一种能够科学反映制造成本的核算方法。该阶段的会计主要通过成本核算和财务预算等方法,实施企业成本控制,进而实施财务控制,但重点在于成本核算。制造成本法主要由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及与企业生产产品或服务有关的间接费用(制造费用)构成。由于当时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制造费用以车间或部门为归口,以产量为对象的分配标准(如工时)分配到车间或部门的产品上。该种分配方法适合机械化程度低、产品品种稀少、制造费用占总成本比例不高的市场经济环境,但缺点是分配标准单一,且制造费用的划分简单,对具体的损耗认定和分解没有统一详尽的说明。
作为管理会计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变动成本法的理论方法是将制造成本按其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中固定成本被视为期间费用而计入当期损益;而变动成本则与业务量成正比,在一定时期按照变动制造费用计价、与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一起核算产品成本。除了将间接费用划分成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之外,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依据业务量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法的缺点是准确划分固定成本的变动成本的界限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完全成本法(又称吸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根据产品的经济用途,把包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全部核算于产品成本中。该方法与产品产量直接联系,产量越高,成本越低,反之亦然,但缺点在于有时夸大业绩,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分析、决策。
二、以价值链思维为导向,服务于企业战略,全成本、全过程参与企业管理功能体系
成本会计在由起初的成本核算、为企业提供信息的角色地位到今日的从价值链的角度审视思考企业的成本,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参与企业管理的期间,经历了一系列的核算方法的引入(如Dean预算方法)、调整变化。这一系列理论方法的提出依据客观市场环境变化而相应发展变化。市场国际化、竞争外延化,以及新的技术方法不断更新换代,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加之企业内部规模缩小、业务外包、管理扁平化等等现象的出现,客观上要求成本由核算信息提供转移到能够有助于创造价值的方法上,管理会计的着眼点立足于企业价值的创造。
(一)作业成本法(ABC)传统的制造成本法由于在制造费用核算方面笼统而缺乏精致的推算,因而核算出的产品成本不准确,进而导致利润核算、产品定价等不准确,不能为管理者及外部投资者提供准确信息。作业成本法依据企业作业流程,根据作业消耗动因设定作业中心,根据作业与对象之间的关系,设定合适的分配标准,进而计算产品成本。理论上讲,作业成本法站在企业价值链的角度,扩大了成本核算的范围和广度,核算企业的制造成本、作业成本、甚至企业全成本。挑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不但利于成本的核算更加准确,而且使企业的流程再造成为可能。
(二)标准成本法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标准成本法,预先制定标准成本,通过实践中操作的成本和预制的标准成本做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找出原因,进行整改。该方法将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事后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公式标准成本法等于实际产量乘以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中可以得知,计算出标准成本,需要企业各部门在生产经营条件及市场环境下经过分析研究制定出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法更适用于产品周期长、市场稳定的外围环境。
(三)定额成本法于20世纪50年代引进我国的定额成本法,是基于标准成本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核算方法。该方法的运用即在事前进行分析、核算,在事中进行控制,最后在事后进行差异分析,从这一角度讲标准成本法也起到了这一功效。但区别在于,定额成本法则建立成本差异明细账户,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月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加强对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
(四)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根据客户的期望和竞争者的可能反应,估计未来某一时间点上市场售价,减去利润即得出目标成本。该方法的基本思想:计算、设定成本目标;计算分解目标成本;估计对比目标成本,是建立在作业成本法基础上,以企业战略为视野出发点的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参与的成本管理方法。
(五)生命周期成本法(LCC)起源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命周期成本法是学术界乃至企业都很重视的理论。“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和方法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认识。狭义的是指在企业内部由生产产品而引发的成本,包括产品之初的策划、设计、生产、销售甚至物流等全过程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广义上不仅包括由生产产品过程中由企业负担的成本,还包括销售后的顾客产品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放弃处置成本、甚至包括相应的环境成本等。该理论的思想是:细分基本的成本分类;归纳基本成本分类;定义和量化成本组成要素;估计生产体系的经济寿命;加总成本。在现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的投入,生命周期成本法的应用具有深远意义。
三、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融合
上述的成本计算方法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同的环境应求。但看似自成体系的各种成本法却相互取长补短、甚至一脉相承。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经过核算实际成本后发挥作用;制造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及变动成本法在核算企业实际消耗成本,预估成本和实际成本双口径的有效对接实现企业控制成本。每种成本核算理论都有适用的经济领域。完全成本法主要应用于企业自身生产的产品及材料,以及对外财务报表的编制。变动成本法主要应用于企业自身产品、材料,以及对期间费用的分类整理分析。作业成本法不仅跳出了企业内部产品范畴,而且还将企业价值链、作业及客户等视角的成本囊括进了核算范围。标准成本法和定额成本法则专注于企业生产产品过程的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法则在产品的设计研究发展阶段设定好产品成本。生命周期成本法则将成本的核算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等价值链进行核算。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结合。
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视作产品的组成部分,和其他与生产有关的费用一起核算成本;而变动成本法根据成本形态分析,将非生产成本和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因此,两种理论方法的关键平衡点在于固定制造费用。而作业成本法则通过成本对象与固定制造费用的消耗关系,较准确核算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消耗情况。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结合。作业成本法长于间接成本核算;目标成本法长于依据市场环境在产品的设计研发阶段做好产品成本定位;标准成本法长于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可以说目标成本法位于成本核算的顶端,标准成本法位于中间段,而作业成本法则位于末端。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上中游三位一体的核算控制方式,更利于企业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是制造成本法的良好补充,是与变动成本法相得益彰的核算方法。
因为变动成本法设计的初衷是设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函数,站在企业利润的角度控制成本,而作业成本法因其长于制造费用的核算而补充制造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核算的成本。变动成本的工作原理可以应用到目标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中。生命周期成本法则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核算产品生命周期内的产品成本。
四、结束
这些一系列成本法的变更也是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发生变化的过程。从最初的成本核算、信息提供、定性分析到流程价值链创造,这几个阶段的发展变化不仅是管理会计量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越。管理会计已经走出了单纯的加工财务信息,能够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定量和定性分析,站在顾客、供应链、售后等角度,将企业内外部因素结合分析控制成本.
成本管理会计毕业论文 篇四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资本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形式下,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营利水平是企业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所在。成本会计是通过对企业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控制,从而有效实现成本管理的措施,这种方式能够显著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利润。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成本会计;发展趋势;对策
1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出现了比较系统的发展,具有了比较完善的发展方向,经济制度也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路上,这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自从我国加入了国际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显著提高,这也在无形之中加大市场竞争的压力,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抓住发展的机遇,现阶段在我国各大企业中,控制成本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重要措施,在有效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如何精打细算降低生产成本,就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一直致力实现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比如说航空公司、计算机生产厂商这种传统上对成本没有注入过多精力的企业在这一阶段必须要对成本控制投入过多的精力。
2成本会计受到的冲击
新时代下企业具有新的工作环境,新环境下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企业的自动化发展和电脑化发展是当今企业发展的两大形式,这对成本会计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地冲击。企业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力也获得了提升,为了企业的发展,员工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成本会计体系和技术,否则将会导致,产品成本计算错误,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工成本,但是前期投入资本也大大增加并呈现多样化趋势,如果还是把成本的分摊标准用人工小时进行计算则不能够准确地反映产品成本,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成本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新的制造环境当中,传统的成本会计控制系统会产进生反功能,导致企业生产量增加,提高了自己的存货量,影响自己的发展。
3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3.1国际化
自从我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以后,成本计算要求也被动的情况下迎接世界的转变,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转变,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律和发展趋势不断影响着我国的成本会计的发展进展,通过接触国际上的先进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本土的管理局面和管理经验,通过已经成熟的国际化的管理经验,不仅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与国际进行接轨,还能够显著提高成本管理的管理成效,改善企业的管理局面。
3.2统一化
现阶段我国企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正朝着多元化、多地区的方向不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在形成集团化管理模式,采用统一化的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能够有效减少环节之间的损耗,形成统一化的成本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成本,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3.3作业成本法
现阶段,一些发达国家将作业成本法融入企业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更加行之有效地实现企业成本管理。
4对策研究
4.1信息管理系统
与财务会计相比较而言,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尚浅,信息化水平尚且处于一个萌芽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为了提升成本会计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和计算精准度,必须要学习财务会计的先进经验,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成本会计管理体系,提高成本会计的工作效率。
4.2建立健全成本会计体系
为了加快成本会计的标准化进程,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着手建立健全成本会计准则体系,按照该体系进行成本会计的相关工作。我国目前的成本会计制度仅仅是针对会计编制、会计包边编制、会计科目设置以及会计记录等工作的,当今企业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传统的会计体系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时代的要求,因此,相关人员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和制定有针对性的成本会计准则体系,首先该体系应该明确会计成本的相关工作原则,制定会计成本的计算方法,重新构造成本会计的职能,近几年我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生活的各方各面都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因此为了提高成本会计的工作效率,需要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到成本会计体系的构建工作当中。
4.3建立健全成本会计组织体系
根据调查,我国很多企业为力提高成本会计的相关工作,他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成本会计部门,并且有专门的成本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工作,为了提高工作质量,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培训体系,定期对成本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仅需要对他们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还需要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个人认为不仅需要设置自己的成本会计部门和人员,还应该在内部建立健全奖罚机制,为高素质、高能力的成本会计工作人员提供最便捷的服务,最好的待遇,让他们能够长期在企业工作。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本会计的发展状况、运行状态直接关系着企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近几年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与机遇,我国企业要想在当今形势下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己成本会计的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时代快速发展的形势与节奏,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能力,在当今形势下取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怡.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7(13).
[2]邱丽红.试论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6(40).
[3]熊之潔,庞敏.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发展趋势与对策探讨[J].商业会计,2015(4).
成本管理会计毕业论文 篇五
物质流成本会计(MFAC)是环境管理会计的一种,通过构建物量中心,从实物和货币两种量度衡量物质流在企业内部的流转及损耗,使得各阶段物质消耗得以明晰化。近年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像环境恶化、资源利用率低等也令人担忧,我国应该在重视GDP的同时,也应该重视GNH。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的发展观,强调建立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的重要性。要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绿色发展,应该深入研究物资的流动规律,以期寻找物质流动的最佳路径及数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质利用率、减少“三废”排放量,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同步发展的目的。
一、物质流成本会计的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伴随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在这种大的国际环境下,环境管理会计顺势被提出。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以下不足已经不能满足“绿色经济”核算的需求:
(1)完工产品承担了全部的生产费用,没有合理计算产品损失的成本。
(2)没有真实反映最大组成部分的材料成本和逐渐增加的间接费用成本。
(3)没有包含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业务,不能收集与环境相关的数据。而MFCA通过对物质运动的研究和跟踪,来提供与物资流转相匹配的资源价值流数据、不同时段投入与产出数据、废弃物损失数据、整理可得资源利用率等,从而为企业改善经济运行成本提供详细信息。所以,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是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作为主要的手段,定量的研究某个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在其系统中输入、转移和输出的过程及流动规律,并评价该物质流动对环境的影响,参与经济决策和管理控制的活动。
物质流成本会计起源于德国,在日本得到了完善。上世纪90年代,德国Augsburg环境管理学的BerndWagner教授首先提出,2003年由德国联邦环境部(GFEM)和联邦环境局(FEA)共同出版了《环境成本管理指南》,该指南阐述了企业实施MFCA的细则。日本在90年代末引入环境成本会计后对其进行不断地发展与完善,1999年首次颁布《关于环保成本公示指南》,并且日本的经济事务省也对全球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进行研究,2008年日本的工业标准委员会提交其制定的MFCA国际标准草案。
在我国,北京大学的陈效逑、乔丽佳(2000)首次运用物质流账户分析问题,南京财经大学的李刚(2004)首次将物质流账户指标体系分为四大指标:物质输入指标、物质输出指标、物质消耗指标、强度和效率指标。肖序、周志方(2005)对国际环境管理会计指南进行剖析,肖序等(2013)运用物质流与价值流之间的关系,从流程制造企业碳排放的成本核算这一方面对其进行研究,肖序、熊菲(2015)通过PDCA循环来对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数据与分析标准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二、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及运用
1.核算对象
物质流成本会计所关注的重点是企业内部成本分析,试图使各个环节物料的投入、转换、损失等数量可视化和明晰化,从而得出各个环节的物质消耗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影响,进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找到减少物料投入、提高材料和资源利用率的关键节点。为了实现各个环节数据的可视化和明晰化,一般把物质流成本会计中的成本分为物料成本(也称物料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和配送/处置成本三大类。其中,物料成本主要指材料、电力、水和燃料等的直接采购成本;系统成本一般指人工成本、折旧费和其他管理费用;配送/处置成本产品配送成本、废弃物的收集、整理、搬运处置费用。划分三大类成本的依据主要根据以上三类成本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其中,物料成本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最大,其可以对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产生影响,其相应的废弃物的治理成本也是最高的;配送/处置成本一般是在企业的销售环节与废弃物的处置环节发生,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居中;系统成本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其发生在企业内部。日本在德国MFCA模型的基础上对物质流模型和流转成本进行了改进,在输入端把物质资源分为材料和资源两类,在输出端把产品分为正制品和负制品两类。正制品是指企业所生产的合格产品,其成本是资源有效利用成本,企业可以通过销售合格产品获取利润;负制品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等废弃物以及处理这些废弃物所花费的成本,其成本成为资源损失成本。通过以上方法对产品进行分类,并将成本在两类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与核算,可以清楚地得出每个生产环节中正制品与负制品的比例,找出负制品比例过大的物量中心,分析其成本构成,并采取优化措施,从而提高正制品比例,以实现以较少的物料投入得到较大产出的目的。
如果企业在做会计核算时,既考虑正制品的获利也考虑负制品的环境成本,并且通过考虑各个生产环节在整个生产周期各种物料和资源的投入、流转、产出过程,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此外,MFCA还可以帮助企业掌握零部件、副产品的物质流动。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并相互交错,很难明确地记录各种物质的流动过程及数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MFAC核算提出“物量中心”的概念,物量中心是指有着相同性质的生产过程或相同资源消耗方式和原因的生产流程。MFCA是在对企业环境流转环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资源在企业中的流转路线对企业划分若干适量数量的物量中心。
2.核算原理
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类似,MFAC也遵守质量守恒原理,不同的是其还引入增量平衡原理。传统的核算方法,完工产品承担所有的费用,其试算平衡为:∑本期投入物质+∑期初存货=∑本期输出物质+∑期末存货,很明显这不符合实际的生产情况;引入增量平衡原则的MFAC核算试算平衡为:∑本期投入物质+∑期初存货-∑(本期输出物质+期末存货)=物质损耗(浪费)①,通过上述两个公式的比较可以发现,MFCA核算可以计算出物质损耗量,从而使由于浪费所造成的环境负荷可视化。企业生产过程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的物量中心连接而成,企业投入的材料和资源,在输出端一部分以正制品输出,另一部分以废水、废气废固等负制品形式输出。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其内部物质流试算平衡可以表示为:∑输入=∑产品+∑固废+∑废水+∑废气。经过简单的数学变化,可以计算出废弃物的数量,即:∑输入-∑产品=∑固废+∑废水+∑废水②。①②联立可得:∑固废+∑废水+∑废气=∑本期投入物质+∑期初存货-∑(本期输出物质+期末存货)。
3.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操作步骤
(1)划分物量中心
物量中心的划分是为了更好记录各阶段物质流动的过程,划分物量中心的数量要适中,过多的物量中心计算繁琐而且冗余,较少的物量中心不能清晰记录数据的物质的流动数量。
(2)获取企业物质流的数据,以反映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物质流数量和方向
收集数据之前,首先要确定搜集数据的项目,从而确定数据的范围,再根据相关资料进行收据搜集。如果企业有资源管理系统(ERP),获取各界阶段各种物料和资源的投入量、转移量、产出量比较容易;如果企业没有ERP系统,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比较麻烦。
(3)把三大类成本在正制品和负制品之间进行配比
把上述三大类成本按照一定的比率和规律在正制品和负制品之间进行分摊,从而计算出生产正制品所消耗的物质和资源,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由于负制品的产生所浪费的物质和资源。其中,得出和正制品相关的数据更有利于企业定出合理的价格,和负制品相关的数据易于企业发现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物量中心。
(4)计算废弃物的处置成本及外部损害成本
根据相关的资料计算处置各物量中心产出的负制品的处置成本,估算出由于最终未被处置的成本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
(5)评价
各个生产环节,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步骤3计算的数据,找出资源浪费较严重的物量中心,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物质流成本会计,通过量化物资流转系统中的各个因素,发现资源浪费的环节,并试图找到废弃物转化成资源的环节,通过优化整合企业所有的环境保护技术,以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目的。
MFAC在成本核算中体现了资源循环再利用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可能,企业通过比较对其有重大影响的成本费用比率,找出企业管理和基本操作层面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完善成本控制。此外还有利于产品定价,管理层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由于MFAC可以提供环境相关业务,并提供相关数据,环保部门根据这些直接数据制定的环保政策和措施更加合理。
成本管理会计毕业论文 篇六
1.供电企业目标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1.1目标成本管理方式落后
在我国供电企业的财务会计中,目标成本管理主要采用任务式、控制式,尽管这两种管理方式方便量化和实施,但不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员工极有可能在完成目标成本后就停滞不前、不思进取。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并不采用任务式、控制式的目标成本管理,他们更鼓励员工尽可能地节约成本、降低成本支出,以提高经济效益。
1.2设备目标成本管理不合理
设备目标成本管理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上盲目节省成本,导致设备的磨损速度加快,实用寿命降低。二是在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上不断地浪费企业资金,无法有效区分哪些设备是不用更新的、哪些零部件是可以继续实用的。总的来说,导致设备目标成本管理不合理的深层原因还是供电企业浅析供电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韩俊彪(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许昌供电公司,河南许昌461000)资源意识的淡薄,无法充分认识到设备、零部件也是企业的资源。
1.3企业考核不合理
企业考核不合理主要说的是成本管理目标的考核不是根据当年的经营目标,而是与往年的平均水平进行的比较,以两者差距大小来验证目标成本管理的成效。目标成本管理与预算目标相分离的现象是当前我国供电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继续改进的地方。
2.加强供电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策略
2.1创新目标成本管理思想和思路
目标成本管理的初级形态是通过增加电力产品的产量而稀释电力产品的研发、生产、管理、运输、营销等成本,通过扩大销售量来实现企业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经济的繁荣,电力产品的数量上和种类日益丰富,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压力,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和思路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由于消费水平的提升,用户的关注点开始由价格的关注转向质量,而盲目地扩大产量、压缩成本不仅会影响到用户体验,还会影响到质量。而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中,用户更愿意购买一个用户体验好、产品质量过硬的产品,尽管该产品在同类
产品中的定价更高。所以,应创新成本管理的思想和思路,寻找一条能同样提高成本支出效率的道路。
2.2注重目标成本管理的最佳方案的制定
成本支出包括:研发成本支出、生产成本支出、管理成本支出、营销成本支出等,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是在充分考量研发成本支出、生产成本支出的基础上,根据产品的数量制定成本管理计划,然后在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中进行成本的监督和控制。而随着现代目标成本管理理念的发展,企业开始注重管理成本支出、营销成本支出的控制,结合市场的发展形势,对某一项或多项成本进行增减以尽可能增加成本收益。成本的支出不再是盲目地压缩或无尽的投入,更注重企业整体的成本效益。
2.3将目标成本管理贯穿到整个企业发展
成本管理不仅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消耗,如人力的消耗,生产材料的使用及机器设备的磨损,还关注由于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各部门的工作不协调、领导权威失灵、信息和指令失真、企业与市场衔接不合理导致的成本增加,这不仅涉及会计部门和生产部门,还涉及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市场扩展部、企划部、采购部门等,所以企业若想提高成本控制效益,应把成本管理贯穿到整个企业的发展中,根据市场经济形势,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引用,不断优化成本控制手段,极可能从企业的各个环节、各个组织结构中进行成本控制。总之,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关注生产成本,它应关注所有可能或潜在涉及的成本支出,全面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成本支出效率。
2.4加强对时间目标成本和售后目标成本的控制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中,时间就是金钱是一条至理名言,它属于潜在的成本支出。因为对供电企业而言,若能降低生产时间和电力产品周期,那么就有可能尽可能快地投放市场,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继而获得巨额的经济效益。所以,在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中应注重时间成本的控制,减少从研发到生产至投入市场的周期,避免本竞争对手捷足先登,以至于影响到成本投入收益的提高。为了提升电力产品的附加价值,企业往往会在售后向客户提供服务,以帮助客户解决购入产品后能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各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往往会加大售后服务的投入,随着成本的持续增加,售后成本控制也开始成为目标成本管理关注的对象之一。进行售后成本控不仅有利于对售后阶段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管理,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售后服务。
2.5增强对目标成本管理的认识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中,企业主要通过节省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原材料的费用支出、避免资金的浪费、防止事故的发生、资源的统筹规划来实现成本的控制。从某种程度来看,以上方法都能实现目标成本的控制。但也应认识到目标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提升企业的成本效益。但是提升企业的成本效益并不只有压缩成本,还有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企业的综合效益提升了,成本效益自然就会增加。通常情况下,综合效益提升的幅度只要超过成本支出提升的幅度,那么企业的成本效益就会提升。
2.6有效地节约和规避企业成本
除了常规成本外,还应节约管理成本、维修成本等,这也是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的有效方法。企业要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避免成本支出,实行零缺陷管理方法,避免出现质量问题。节约和规避企业成本应遵循事前的预防、及时补救的原则,避免问题的蔓延,避免扩大成本支出。
3.结语
在供电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管理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而目标成本管理又是财务会计管理的主要内容,关系到是否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的支出,关系到是否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针对当前供电企业目标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措施,优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从而降低供电企业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