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实提示(优秀3篇)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实提示 篇一
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对教育公平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思考和建议。他们认为,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以实现公平的教育。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教育机会的平等。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无论他们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或种族。他们批评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和经济差距对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影响。他们主张通过社会主义的制度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通过提供免费教育和优惠政策来确保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关注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他们认为,教育资源应该公平地分配给每个人,而不应该只是为少数人服务。他们批评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现象,例如私立学校和高额学费的存在。他们主张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来提供公共教育资源,以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相同的教育机会。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了教育内容的公正性。他们认为,教育应该传授全面和客观的知识,而不应该只是传递特定的观点或意识形态。他们批评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教育内容偏向特定阶级或政治立场的问题。他们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地看待问题和做出自己的判断。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现实提示是我们在实践中应该努力追求公平的教育。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教育的公平: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教育经费、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提供免费教育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客观性,避免片面化或偏袒特定观点。学校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
最后,社会应该加强对教育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教育机构和教师的公正和质量。社会可以建立独立的教育评估机构,对教育机构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提供公正和客观的评价。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思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启示。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努力追求教育的公平,通过加大投入、注重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客观性以及加强教育监督和评估来实现这一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实提示 篇二
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对教育公平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思考和建议。他们认为,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以实现公平的教育。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关注教育机会的平等。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无论他们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或种族。他们批评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和经济差距对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影响。他们主张通过社会主义的制度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通过提供免费教育和优惠政策来确保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他们认为,教育资源应该公平地分配给每个人,而不应该只是为少数人服务。他们批评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现象,例如私立学校和高额学费的存在。他们主张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来提供公共教育资源,以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相同的教育机会。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了教育内容的公正性。他们认为,教育应该传授全面和客观的知识,而不应该只是传递特定的观点或意识形态。他们批评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教育内容偏向特定阶级或政治立场的问题。他们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地看待问题和做出自己的判断。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现实提示是我们在实践中应该努力追求公平的教育。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教育的公平: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教育经费、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提供免费教育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客观性,避免片面化或偏袒特定观点。学校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
最后,社会应该加强对教育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教育机构和教师的公正和质量。社会可以建立独立的教育评估机构,对教育机构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提供公正和客观的评价。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思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启示。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努力追求教育的公平,通过加大投入、注重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客观性以及加强教育监督和评估来实现这一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实提示 篇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实提示
一、在批判中形成的教育公平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思想是在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批判中形成的。在教育公平思想的理论渊源上,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吸收和借鉴了许多西方教育思想,尤其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教育均等的乌托邦理想,但更多的,他们是在批判不平等的过程中继承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社会充满了不平等,人和人之间平等与否通过其所处的社会地位表现出来,平等问题实际上是人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包括教育不公平在内的各种社会不公现象背后的制度根源,他们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对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具体体现,其根源来自于人的社会关系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关系,正如恩格斯说的那样:“工人阶级处境悲惨的原因不应当到这些小的欺压现象中去寻找,而应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
归根结底,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思想是从教育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这一造成教育不公平的实质和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人人接受免费教育,“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及其实现途径。
二、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构建教育公平思想
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有无数教育家曾对教育公平提出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但都因脱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不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教育公平的关系,无法对教育公平作出科学的理论解答。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了教育公平思想的内涵,指明了推进教育公平的途径。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中分析,教育公平问题包含以下四层深刻的含义:
(一)平等接受教育权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条件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超阶级、超历史的先验主义平等观后指出,“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嘲,接受教育权也是如此。平等接受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正常条件,符合每个人的真正利益,“因为每一个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那个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广大的无产阶级仍然受到私有制和雇佣劳动的禁锢,追求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斗争迫使统治阶级实施普遍的法律和教育制度来保证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所有成员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马克思曾指出,“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在目前条件下,只有通过国家政权实行的普遍法律才能办到”。恩格斯也指出,平等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权利,“由国家出资对一切儿童毫无例外地实行普遍教育”网。毋庸置疑,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让每个人平等接受教育权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条件。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教育公平的经济条件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构成了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这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一种特殊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样的,教育公平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物质保障。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以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如果离开经济前提来谈教育平等,只能是一句空话。他说,“平等的国民教育?他们怎样理解这句话呢?是不是以为在现代社会中(而所谈到的只能是现代社会)教育对一切阶级都可以是平等的呢?或者是要求用强制的方式使上层阶级也降到国民学校这种很低的教育水平,即降到仅仅适合于雇佣工人甚至农民的经济状况的教育水平呢?”。显然,教育公平要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三)消灭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政治条件公平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公平的实现也必然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教育公平也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来讨论教育公平,生产关系的不公平才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的本源。在阶级社会,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资产阶级的教育更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服务于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和经济基础。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着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有剥削存在,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资本主义教育不公平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即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恩格斯指出:“只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工人就不可能受到真正平等的教育”网,而争取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工人阶级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必须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消灭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
(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教育公平的理想目标教育公平发展的理想目标是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分工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关系角度指出,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使工人变成了“畸形发展”的人。在《共产党宣言》里,他们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所谓的教育平等“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 ,表现为“物”对人的统治,人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工具,其实质是使劳动者失去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他们培养出来的人也只能是适应资产阶级要求的片面发展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所谓的教育平等基础上揭示出教育公平的理想目标是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毫无疑问,全面发展应该是德育、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的有效结合,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的有效结合,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描述的,“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三、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现实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从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出发,找到了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物质基础、基本路径和未来的理想目标,它的意义绝不在于几个抽象的语录,而主要在于启发我们:面对时空发生巨大变化的社会背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恰当地分析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如何通过制度改革客观、公正地实现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
(一)客观分析世情时情,辩证吸收各种不同的教育公平思想,为实现教育公平服务在研究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时候,要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主张,从我国现实出发,从现实的生产方式出发,进而从现存的经济关系出发,辩证吸收国外各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取其精华,为实现教育公平服务。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实施“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政策,即“免费义务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十一五”期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4.45万亿元,年均增长22.4%。
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获取的教育资源不平衡。
(二)正确认识教育公平的实现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教育公平是有条件的。在一国经济没有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教育投入没有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实行绝对的教育公平,甚至一定程度的教育平等,都为时尚早。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这个历史条件下的教育公平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为保障的。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公共
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然而也要看到,我国在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中排名仍在一百名之后,早在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目标至今仍旧屡屡落空。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存在不足,国内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还相当缺乏,很难保证教育的绝对公平,要实现教育公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科学分析教育公平和教育均等的关系教育公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其实现是与消除社会不平等相联系的,我们应当将教育公平当做重要的任务和目标来实现。但是教育公平不等于公平的教育,公平不是绝对的平等。教育的对象是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育活动与受教育个体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把受教育者的个体特点纳入开展教育活动的考量范围,在教育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对象,因材施教,才是教育公平的本质特征。所谓的教育公平事实上就是促进受教育者平等、和谐、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公平在注重教育权利和机会平等的同时,更要遵循人的自身发展规律,尽可能地追求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才是推动教育公平在深度上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