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优秀3篇)
浅析西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 篇一
西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代。在这一时期,经济学家们开始提出一系列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观点,为后来的经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是西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和市场自由主义的观点。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他还强调了市场的重要性,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创新的推动。
在斯密之后,大卫·李嘉图继续发展了西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李嘉图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李嘉图模型”,即“土地—劳动—资本”的生产要素模型。他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李嘉图还提出了“马尔萨斯陷阱”理论,认为人口增长将导致资源有限,从而限制经济增长。
19世纪初,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对古典经济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在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和“边际效用相等原理”,并强调了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密尔认为,人力资本的增加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到了20世纪,约瑟夫·熊彼特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经济学家提出了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他们强调了市场的信息传递能力和创新的重要性。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而哈耶克则强调了市场竞争对创新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西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斯密到李嘉图、密尔再到熊彼特和哈耶克的演进。这些理论家们都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来的经济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然而,这些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解释现代经济增长的复杂性。因此,对于经济增长的研究仍然需要不断深化和完善。
浅析西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 篇二
西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后半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这一时期,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成为主流。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罗伯特·索洛,他提出了著名的“技术进步外部性”理论。索洛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而技术进步的产生是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创新活动所引起的。他还提出了“人力资本外部性”理论,认为教育和培训的投资不仅能够提高个体的收入,还能够促进全社会的经济增长。
新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罗伯特·卢卡斯。他提出了“人均经济增长率逐渐趋于零”的观点,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渐减缓并趋于稳定。卢卡斯认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和创新,而经济政策的作用相对较小。
此外,新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还强调了政府的积极作用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他们还提出了“供给侧经济学”和“结构性改革”的观点,强调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改革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西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斯密到李嘉图、密尔再到索洛和卢卡斯的演进。这些理论家们通过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为我们理解现代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些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解释现代经济增长的复杂性。因此,我们仍然需要继续深化研究,不断完善经济增长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西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 篇三
浅析西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
重商主义之后,重农学派反过来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出纯产品,农产品才是真正的财富。重农学派在纠正重商主义错误的同时,自己也犯了类似的错误。重农学派的经济政策只重视促进农业生产,排斥其他工商业活动,必然损害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反对重商主义者的观点,把研究重心由流通转向生产领域。重农学派认为,交换是一种等价行为,流通不可能使财富增值。马克思对此曾有高度的评价。他说:“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的。”因为重农学派还没有劳动形成价值的概念,也不能把价值和使用价值分开,所以,他们限定只有农产品才是财富,把农业生产视为增加国民财富的唯一源泉。魁奈认为,农业领域能增加物资财富,是由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自然力参加了工作,进行了创造。而其他经济部门不过是把已经形成的各种物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使用价值,但并没有使物资本身增加,从而也没有创造和增加财富。魁奈的《经济表》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经济增长模型,《经济表》虽然只是分析了社会总产品的简单再生产过程,但这是理解财富增值的基础,以魁奈为首的法国重农学派对经济增长的认识在经济科学史上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个国家的财富不能靠产品在流通领域轮番循环实现增长,毕竟,它是生产出来的。
(四)休谟的增长思想
休谟先于斯密认识到生产力提高主要来源于比较利益的开发,生产力由产业规模决定,而产业规模又是由对外与对内的贸易规模决定的,因此贸易是双边互利的,决定一个国家繁荣与否的是真实要素而不是通过贸易顺差和金块。休谟也认识到了经济发展的阶段与生产力和增长的关系,思考了增长的极限问题,并讨论了富国和穷国的关系和赶超问题,认为后进赶上先进是由于低工资和技术进步的潜力,而不是以先进国的损失为代价等等。休谟的这些思想对斯密和以后学者的经济增长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二、经济增长理论发展阶段
在批判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继承配第等经济增长思想传统的基础上,古典学者对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比较透彻的研究,形成了比较科学而且系统的经济增长思想。在此期间,对经济增长理论做出巨大贡献的经济学家有斯密、李嘉图、李斯特和马克思。尽管在此之前就有其他学者研究了这一问题,但他们仍应看作是现代增长理论的杰出前驱。
(一)斯密的增长理论
索洛在198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仪式上说:“增长理论并非始于我1957 年和1958年的文章,也许它是从《国富论》开始的,而且很可能亚当·斯密之前也有些先驱。”处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鼎盛时期的亚当·斯密在其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通篇以经济增长问题为主线,并提出了前后一致的动态均衡模型。
亚当·斯密继承了重商主义把促进经济增长、增进国民财富作为研究主题的传统,将“分工”作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逻辑起点,根据历史事实论证了“富裕起因分工”的观点。他指出一国国民所需要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供给情况的好坏应当视社会每年消费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对消费人数的比例大小而定,可见在亚当·斯密那里人均国民收入的大小已成为衡量一国社会经济状况的指标。亚当·斯密还提出了增加人均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途径,一是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二是提高生产性劳动者占总人口的比重,在此基础上他强调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以及资本积累对增加生产性劳动者人数的意义。
(二)李嘉图的增长理论
李嘉图的经济增长理论是体现在他的资本积累和再生产学说之中的。李嘉图把利润看作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所以,他认为分配乃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他认为增加积累是扩大生产的必须选择,而刺激资本家增加积累就要靠利润的增长。李嘉图虽然因为受斯密教条的影响,忽视不变资本的存在,错误地认为积累的资本全部用到劳动工资即可变资本方面,但他还是看到了促进利润增加或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工资。李嘉图理论中把积累和扩大生产看作高于一切的观点,充分代表和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利益。论文下载
(三)李斯特的增长理论
李斯特认为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是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许多倍。所以必须动态地考虑一个国家的财富问题,必须从长期来看,既要考虑现在的财富量,也要考虑将来能够获得的财富量。他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必须要考虑与国家现在和将来的生存、发展等有重要关系的因素,要考虑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落后国家应该牺牲一些眼前的`贸易利益,依靠保护贸易政策,使国内重要的幼稚产业的生产力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然后再到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当本国幼稚产业发展起来之后,人们的损失会得到补偿,从长远看来可以增加本国财富。这种为了提高自身生产力而暂时失去一部分国际贸易利益的行为,可以被看作是对本国再生产的一种投入,在将来必然带来财富的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