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王弼伦理思想比较【优质3篇】

老子与王弼伦理思想比较 篇一

老子与王弼伦理思想比较

老子和王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他们的伦理思想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们的观点有所不同,但都对道德和人类行为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本文将分别对老子和王弼的伦理思想进行比较,并探讨其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首先,老子的伦理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主张人们应该追求自然的无为而不是过度干预。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以达到和谐的境界。他认为人类应该通过放下欲望和自我,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老子的伦理思想强调了个体的修养和自律,通过与自然相和谐来实现道德的境界。

相比之下,王弼的伦理思想更加注重社会伦理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主张人们应该遵循道德准则,秉持诚实、仁爱和公正的道德原则。王弼的伦理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社会责任。他认为人们应该以道德为准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在个人修养方面,老子和王弼的观点也有一些相似之处。老子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通过无为而治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王弼也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应该通过遵循道德准则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然而,在道德准则的具体内容上,老子和王弼的观点有所不同。老子认为人们应该放下欲望和自我,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无为而治,尽量不去干预事物的变化。而王弼则更加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责任。他认为人们应该秉持诚实、仁爱和公正的道德原则,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综上所述,尽管老子和王弼的伦理思想有一些相似之处,都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准则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老子更加注重个体的修养和与自然的和谐,而王弼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责任。他们的思想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对道德和人类行为的独特见解。

老子与王弼伦理思想比较 篇三

关于老子与王弼伦理思想比较

  论文摘要:本文对老子与王弼伦理思想中的道德起源论、道德处世方法、道德理想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并揭示出其伦理思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原因是由于两人不同的社会背景、个人经历、以及前代思想文化的影响。指出其伦理思想形式相似.其历史动因和反映的内容不同,因而二者既有历史的必然联系,又有区别。
  论文关键词:道德 伦理 比较
  老子和王弼都从“无为”“自然”出发,肯定个人价值,反对道德形式主义,揭露道德说教的虚伪性,都有对理想道德境界的设计和向往,以其“无为”和“慎终除微”的处世方法作为其伦理思想的归宿。但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思想基础以及个人经历,两人在对待现存纲常名教本身的态度、道德理想、处世方法上又同中有异。王弼继承了老子学说,但又援道入儒,作《老子注》,对其思想进行了发挥。本文就老子与王弼伦理思想之异同及产生的原因作一初浅的比较。
  1“道常无为”与“名教本于自然”的道德起源论
  老子把崇尚仁、义、礼、智道德规范看成是“无为”之德的丧失.社会混乱的产物.是“有为”。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第十二章。以下引《老子》只注章次)社会混乱,邪恶发生,才有圣人制定和提倡各种道德规范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这种道德规范,人们“为之”就会为保持善的美名而归于名利之争因而最好的办法是“自然无为”,因“道常无为”道生育和长成万物,道的这种德性应为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物所效法。因而人能“无为”就是法“道”而有所得。老子这种“无为”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享十会理性角度看,是无所作为,而从道性“自然”的层面看是“无不为”,在“无为”与“有为”的对立中显示了老子道德起源论的内容。王弼继承并改造老子“有生于无”的宇宙生成论.认为天地万物“以无为本”。他说“有之所始,以无为本”(《老子注》第三十八章。以下引《老子注》只注章次)而&l

dquo;万物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舍无以为体,则失其为大矣”(同上)。根据其“无”与“有”的本末体用观点,他进一步论述了自然与名教的关系。认为,在原始状态下,人们无知无欲,归于“朴”或“真”,后来“真”散了,于是“百行出,殊类生,圣人因其分散,故为之立官长。”(《注》二十八章)而“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因而维护尊卑贤愚的名教(道德规范)就是本于自然,自然和名教的关系.就是母子本末关系,因而“名教出于自然”,这是王弼“以无为本”的宇宙本体论在道德观上的体现。
  由上可见,无论是老子还是王弼,都否定那种把仁、义、礼、智道德规范看成是抽象的人性或神秘的天意的观点。老子的道德起源说.是从当时社会的经济关系探索道德规范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规律.认为它们既不是神的安排,也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王弼对老子的学说加以具体化和发展,认为道德规范是由“无”这个自然之母而生,也否定道德规范是由神秘天意而生的说法。在方法论上,老子的“自然无为”论和王弼的“以无为本”的本末体用说,都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即他们都把天道自然论,机械的搬用到“人道”即人类社会中。抹煞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差异。
  老子与王弼的道德起源体论,目的是不同的:老子是要否定名教,而王弼是要肯定名教的作用。老子认为在文明社会.随历史发展而来的是道德沦丧,道德规范产生于人们纯朴之风的丧失.因而应该加以否定。王弼论证名教本于自然,名教形式是必要的,只是要有一套名教的维护之术,才能发挥名教的作用。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会出现新的道德关系,产生适合这种道德关系的新道德规范,这正体现了道德规范的积极作用。就此点出发,王弼的看法更具有合理性。
  2道德修养方法与道德理想
  既然老子认为道德规范的产生是道德自身的蜕化,是“有为”的结果.是造成社会关系混乱的原因。因而就要使道德“复旧于朴”.一方面要“绝仁弃义”,取消道德规范,而最根本的条件足要消除道德主体的主观因素。为此要泯灭知、欲,“为道…‘绝学”。因为学习会增加知、欲,知识愈多,愈不能认识“先天地生”的“无为”的“道”.要认识“道”,还必摈弃感觉经验,“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五十二章)直到“无知无欲”.就能达到“素朴”的道德理想境界,可见,由“绝学”而减知、欲,而“体道”“反朴”既是老子的道德理想,又是其具体的修养方法。同老子一样,王弼反名教的形式主义,认为其已被利欲之徒当作欺世盗名、沽名钓誉的工具。“患薄欲而兴名行,崇仁义而愈致斯伪,况术之贱此者乎?”(《老子指略》)但他并不象老子那样否定仁、义、礼、智之名,而提出了维护和挽救名教的妙方.并对理想的道德社会进行了设计。既然万物“以无为本”“名教本于自然”,“自然”是“本”,名教是“末”,那么要使“仁德厚”,不是单靠弘扬仁、义、礼道德规范本身所能奏效的,反而“任名以号物,则失治之母也”(《注》三十二章)。因此不能“舍其母而用其子,弃其本而适其末”(《注》三十八章)必“绝圣弃智”,使民“反朴归真”,所谓“崇本息末”,然后“无心为仁而仁存,无心为义而义存”。这里的“绝仁”,也就是“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老子指略》)达到”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注》三十八章)的道德理想社会。

  可见.在道德修养方法上,他们都反外在的.形式主义的道德教化.主张“无为”,“绝学”。把道德看成与知识、欲望乃至利益都毫不相干的绝对“圣物”.这不但排斥了道德认识,而且连人的自由意志.行为选择都一概否定。老子达不到目的。而王弼的“自然为本”“名教为末”的命题本身包括着对名教形式的鄙薄.同样也达不到“自然”和“名教”的统一,反而为门阀仕族荒淫的

相关文章

年度述职报告【精简6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年度述职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年度述职报告1各位领...
论文2016-03-02
年度述职报告【精简6篇】

高中的政治教学方法论文(推荐3篇)

摘要 :高中的政治是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它集合了人文性、社会性、哲学性的特点。高中的政治因为面临高考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把握政治考试...
论文2016-08-03
高中的政治教学方法论文(推荐3篇)

历史小论文【优质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小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小论文 篇1...
论文2013-07-08
历史小论文【优质6篇】

大学生负面情绪危害及应对论文【精选3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负面情绪危害及应对论文...
论文2014-04-07
大学生负面情绪危害及应对论文【精选3篇】

情商与人生论文(优选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论文2012-02-09
情商与人生论文(优选6篇)

财务个人述职报告(精选6篇)

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回首这段时间的工作历程,我们收获了感动和成长,将过去的成绩汇集成一份述职报告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财务个人述职报告范文(精选7篇)...
论文2018-02-07
财务个人述职报告(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