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反思论文(实用3篇)
职业教育教学反思论文 篇一
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实际职业技能的关键途径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将对职业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进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的技能。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职业教育教学的与时俱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变化和创新。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已经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了。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此外,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职业实践的机会。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因此,一种标准化的教学方法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教学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与时俱进,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备实际职业技能的学生。
职业教育教学反思论文 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职业教育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将对职业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实际性。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困惑和无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提供更多实际案例和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能力。教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缺乏创新和活力。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感到教学内容乏味,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和技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困难。因此,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的技能。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教学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并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备实际职业技能的学生。
职业教育教学反思论文 篇三
职业教育教学反思论文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以下简称"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下简称"教学改革&quo
t;)的着眼点。理论界对此的研讨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方兴未艾。然而,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却远未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对新教学方法勉为其难的应用或冷眼旁观甚至是刻意冷落;那些为数不多的致力于教学方法改革尝试的教师也大多自认为是做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进行双重的反思,以期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来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一、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误区与困惑
1、 理论研究的误区。
首先表现在对与教学方法相关联的几个基本概念的认识不清。如教学模 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混同,有的论文中甚至还存在着将教学模式等同于教学方法的现象。其次是教学方法分类上不够科学,忽视了教学方法的分类与受教育对象、教学目的之间整体和内在的关联度。职业教育有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简称"中职教育")之分。由于两者生源渠道、生源质量的不相当,加之培养目标、教育实施时间、教学侧重点的不尽相同,在教学方法分类上本应有所不同。然而,现今的分类恰恰抹杀了这种区别,使教学方法的分类不具有针对性,在理论的指导上令教师无所适从,客观上为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尝试运用增加了困难。第三,对可供借鉴的发达国家的教学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深入性。以行为导向教学法为例,纵观多篇理论文献不难发现,在对其内涵和几种典型教学方法的论述上,既缺乏新意,又无精到之处,且与中国职业教育现状结合得也不够。第四,对本国当下职业教育中正在使用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力度欠缺。表现在研究种类单一分割,特别是不能将数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全面的比较分析,研究过程也只是泛泛地强调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却忽视了对其互补性和综合性的认知研究。
2、 改革实践中的困惑。
首先是教学方法改革一直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近些年,我们职业 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专业设置、课程编排和配套教材的更新上,职业教育虽说也因此而取得了一些长足的进步,但同时又陷入了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忽视了教学改革的着眼点教学方法的革新。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舍是则无以学。"教学方法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桥梁,也是联结师生关系的纽带。忽视了它,教学改革势必遭受挫折。以中职教学改革为例。近年,教育部构建了中等职业学校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将传统的三段式课程结构模式变成模块化课程结构,增强了中职教育课程的柔性;同时编写了配套教材,实现了教材内容体系的综合化、模块化。但由于各类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院,在学校生存发展上的短视,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把更多的人、财、物力投放在了流于表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校区基础建设上,忽视了足以决定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改革的投入,使得整个中职教学改革长期以来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一个直观的现象是即使是一些日常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也仅限于一些有良知的具前瞻性的任课教师自发进行的状态下。而这种自发进行的教学方法的革新由于局限于教学过程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点,再加上得不到各方的有利支持,也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其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我国的职业教育脱胎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又是建立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之上,其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表现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这与现代职业教育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相违背,也与并不局限于课堂的协作教学、现场示范教学、能力分层教学、分组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相去甚远。因此,在旧的教学模式尚未打破、旧的教学组织形式未有改变之时,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就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毕竟新旧教学方法在实践的转变过程中不可能是非此即彼的,它有一个理解、接受、融会贯通的过程。
第三,低下的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又从根本上制约了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要么脱产于企业,要么是非师范非对口专业刚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他们中大部分没有经过严格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其教学理论水平和技能掌握水平都无法达到教学要求,他们手中的教师资格证书也只是经由常规的`论证而非严格的考核获得。另一方面,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急需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量少质低,表现在理论水平不高、整体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即使实施了,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如行为导向教学法要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在同一过程同时展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本难以做到这一点。
第四,目前的教学考评机制下,实施新的教学方法要承担太多太高的名利风险。这些名利风险是新教学方法实施中无法言说的阻力。众所周知,我国的高职教育招生是与高考同步的,升学率是学生、家长、学校共同关注的焦点,中职教育的就业率在某种程度上又决定于学生的毕业率。因此,两者在实际教学中常遵循的是怎么考就怎么讲,考什么就讲什么的应试逻辑,所讲的内容无非是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那些本应属核心地位的技能考试常作为附加项目或辅助内容。特别是在中职教育教学现实中,有的教师甚至因为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储备上的欠缺,还存在着自己会什么就讲什么考什么等随心所欲的状况。如果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意味着现实的教学必须由以知识教授为主转移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轨道上来。在这个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要面对两种不同的课程体系,教学会愈加吃力;学生由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缺陷又普遍难以适应。两相阻碍的结果,在一段时期内势必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学校升学率、毕业率、就业率的降低。这既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生存,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与发展,自然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考评。名利风险不可谓不大。因此之故,目前任何一所职业院校都不敢放手大胆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彻底的革新,只能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局部的试验,通过逐步渗透新的教学理念的方式来达到新教学方法的运用。
二、 解决困惑的对策。
俗话说的好,事不道不明,理不辩不清。明清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误区 和困惑,为的是找出走出理论误区解决实践困惑的对策。这也是进行反思的根本目的。循着前文分析的思路,
笔者认为不妨以下列策略对应:
1、加强对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系统性、比较性研究,尽快构建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方法理论体系。这首先要求我们对现行职业教育本身进行科学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探讨并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其次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所谓"古为今用",说的就是文化本身是有延续性和继承性的。教学方法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不能轻易全盘抛弃本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做的是"扬弃",即去其糟粕的同时用其精华。所谓"洋为中用"则要求我们不要一味地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借鉴别国的经验。以今日国外职业教育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教学模式论,无论是流行欧美、澳洲的能力本位CBE模式,国际劳工组织在发展中国家培养熟练技术工人的模块式培训法MES模式,还是基于"合作培养"的几种颇具代表性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他们所对应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早已自成体系的成熟的职业教育之上的,我们在借鉴之时,必须首先考虑到当下职业教育还欠发达的国情及其使用时的普适性和共融性,经过适应性的改良再来应用,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生搬硬套。在此基础上构建我们自己的方法论体系。
2、加大人、财、物力在教学方法改革上的投入力度,并对教学方法改革实施监控和统筹。在重视理论研讨的同时,更要适时鼓励新教学方法的尝试应用和创新探索,并贯彻始终,以尽可能减少趋利趋名短视行为下长期利益的受损。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各种培训,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二是革新当下职业教育教师的选拔机制,提高后续师资的准入门槛。在发达国家,其职业院校一般不象我国是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择教师,通常他们会选拔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到院校任教。实践证明,这是值得借鉴的。事实上,教师素质提高了,教学方法的运用成效自然也会跟着提高。
4、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前者的目的是为了创建适合新教学方法运用的教学环境。以行为导向教学法之一的项目教学法为例。项目教学法允许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并只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实施、完成某个项目教学。这既摆脱了单纯书本、课堂环境的制约,又在无形中形成了新型的团队关系、师生关系。此时,学生是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的主导者和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教学的核心而转化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协调者。这实在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新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甚至教学内容等方面必须有结构性的转变,没有这种改进,此新教学方法的实施就是一句空话。后者则要求改革主要以升学率、毕业率、就业率为核心来评价各职业院校优劣,以单一间断时间内学生成绩高低、合格率多少来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现行考评机制,从而降低学校、特别是教师因为探索使用新教学方法所承受的实际压力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