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优选3篇】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首先,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是指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和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分析和推理找到解决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数学竞赛、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发现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和数学实验,增强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动手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全面提高数学素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素养。教师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培养出优秀的数学人才。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 篇二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动力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数学实验,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动力。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奖励,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设立一个数学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并给予优胜者一些奖励。通过这样的鼓励和奖励,学生可以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动力对于小学数学教育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培养出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 篇三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
【摘要】我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情感教学在新课改中恰能体现这一目标,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是“知情并行”,也就是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其情感品质也能得到升华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感 教育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2.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创设教学情境,体验情感教育。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愉快的数学游戏、生动的数学故事、有趣的数学实验、欢乐的数学比赛、形象的电脑演示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我根据学生每天早晨都打扫卫生的习惯,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
“我们班的卫生区单独让一个人打扫的话,王强得用20分钟,赵虎得用18分钟才能打扫完,如果两人合作一起打扫,几分钟就能扫完?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快地把卫生区打扫完?”通过这一数学问题的解决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劳动、互相帮助的情感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的教育,无论是从知识获取的角度,还是情感教育的角度,都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影响,它远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二、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先安排了一个抢答,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
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l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回答前三个小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而不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2.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子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3.运用激励性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重视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使学生及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巩固和深化学生学习情感的内驱力。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那样:“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习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这是因为知识的获取来源于艰苦思考中,学生一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就会欣喜若狂,同时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渴望,从而加速情感的诱发、巩固和深化。据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是使学生情感正向成长的关键性措施。所谓鼓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行为运用简单的、适当的鼓励性用语,来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欲达此目的,则要求我们做到:在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对其进行鼓励性评价,如对学生说“你真棒,请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功”,使他们能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进而转化为获得新的成功的动力。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尤其要挖掘其积极的因素,更加重视鼓励性评价,如用“不要紧,再好好想想,我相信你会成功的”之类的用语,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温暖,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足和教训。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励学生的信心、意志。
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师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教学内容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改题,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