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教育【通用3篇】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教育 篇一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教育
青少年逆反心理是指青少年对于权威、规则和社会期望产生的反抗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在青春期常见,但若不得到及时正确的管理和引导,可能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将探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以及相应的教育方法。
首先,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多种多样。一方面,他们可能表现出对家长和教师的抵触和反抗,不服从规则和指令,经常与他人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他们可能表现出冷漠、消极和沮丧的情绪,对学业和生活失去兴趣。此外,一些青少年还可能表现出冒险行为、追求刺激和违法犯罪等行为,以示对社会的反抗。
其次,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理上的变化是引发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使得青少年产生了探索自我、独立意识增强的需求,从而导致他们对权威和规则产生怀疑和反抗。其次,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一。当青少年面临各种社会期望和压力时,他们可能感到无法承受,从而产生逆反情绪。此外,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缺乏有效沟通和理解也是逆反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
最后,对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教育方法应该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特点。首先,教育者应该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其次,教育者应该提供正面的引导和榜样,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决策。此外,教育者还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综上所述,青少年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状态,但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管理和引导,可能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关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和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教育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特点,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提供正面的引导和榜样,培养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青少年走上正确的成长轨道。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教育 篇三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教育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教育 当观察的触角伸展到周围的每一个角落,当审视的利箭重新指向自己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平日被我们奉为“自然而然”事实上却似是而非的现象。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便是其中之一。那么,逆反心理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代青少年逆反心理有哪些表现?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教育中应注意些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拟作一探讨以就教于专家。一、逆反心理的本质
“逆反心理”一词在近几年广泛流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提到逆反心理,每个人都可以举出不少例子。比如:对于先进人物的宣传,人们的反应不仅冷淡,而且反感,甚至贬低宣传及宣传者;当见到商品广告出现“价廉物美”字眼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种商品的质量肯定是次的”;还有人说:“我一见到他就反感,一听到他讲话就不舒服”……凡此种种,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究竟逆反心理的本质是什么,目前争议很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各种关于逆反心理的说法中,《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基本上把它的本质属性揭示了出来,是比较规范的:“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换言之,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进一步分析,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结构来看,逆反心理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知觉、理解及评价;情绪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抵触情绪,即人们对逆反对象是反感或厌恶的;行为倾向是指对逆反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即逆反行为的准备状态。三者中,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基础,如果不对客观环境是否符合个体需要关系进行认识,是不可能有相应的情绪与行为倾向的。抵触情绪是主要成分,往往起支配作用。当逆反心理形成之后,只要逆反对象一出现,主体往往使认知、行为倾向服从它,从而维持整个态度中知、情、意三者的平衡。
第二,从特性来看,逆反心理是社会依存性与相对独立性的有机统一。逆反心理与其它社会心理一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方面依赖于它所反映的对象,即社会存在;另一方面对所反映的对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逆反心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它产生于客观存在不符合主体需要之时,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不会产生。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不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简单被动的'反应,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能动反映。
第三,从作用来看,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现在有一种倾向,提到逆反心理,不是认为它是好的,就是认为它是坏的,甚至认为它是一种变态心理。把逆反心理说成是一种变态心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逆反心理是人脑对一部分客观事物的正常反映,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都可能产生。至于评价逆反心理的好与坏,一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抽象地谈论它的积极与消极与否是不正确的,因而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其判断标准是看某一逆反心理能否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反映。
第四,从存在来看,逆反心理是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某种逆反心理一经形成,将持续较长时间不易改变。每当对象一出现,就以相同态度待之,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逆反心理又是一种可变的社会态度,在导致逆反对象的条件根本变化后,原有的逆反心理也会逐渐淡化,直至消失。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历来都受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家长的特殊关注。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儿童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