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风险(精彩6篇)
论审计风险 篇一
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审计师无法发现或未能正确评估的重大错误或欺诈行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中必须关注和管理的重要问题,对于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讨论审计风险的来源和对策。
审计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客户风险、行业风险、管理层风险和审计师自身风险。客户风险是指由于客户的特定情况或行业特点,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存在较高的欺诈风险或复杂的会计准则,这将增加审计师的风险。行业风险是指由于行业的特点,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存在较高的法律风险或市场风险,这将增加审计师的风险。管理层风险是指由于管理层的行为、态度或能力不当,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例如,管理层可能存在不诚信或故意隐瞒信息的行为,这将增加审计师的风险。审计师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审计师自身能力不足或不当行为,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例如,审计师可能存在缺乏经验或不尽职尽责的问题,这将增加审计师的风险。
为了应对审计风险,审计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首先,审计师需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了解客户的特点、行业的风险以及管理层的行为。通过对风险的准确评估,审计师可以针对性地制定审计计划和程序,提高审计的效果和效率。其次,审计师需要保持独立性和专业判断力,不受客户或管理层的干扰。独立性和专业判断力是审计师的核心素质,只有保持独立性和专业判断力,审计师才能发现和评估审计风险。此外,审计师还需要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团队合作和沟通是审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审计师才能共同应对审计风险。
综上所述,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中必须关注和管理的重要问题。审计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客户风险、行业风险、管理层风险和审计师自身风险。为了应对审计风险,审计师需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保持独立性和专业判断力,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只有通过这些对策,审计师才能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论审计风险 篇二
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审计师无法发现或未能正确评估的重大错误或欺诈行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中必须关注和管理的重要问题,对于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讨论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和风险管理的方法。
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客户特征、行业特征、管理层特征和审计师特征。客户特征是指客户的财务状况、会计制度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等因素。客户的财务状况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务比率、盈利能力等对审计风险有直接影响。会计制度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也会影响审计师对客户财务报表的审计风险。行业特征是指行业的竞争状况、市场风险等因素。行业的竞争状况如市场份额、市场增长率等会影响客户的财务报表,从而影响审计风险。管理层特征是指管理层的诚信度、透明度以及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管理层的诚信度和透明度直接关系到审计师对客户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评估,对审计风险有重要影响。审计师特征是指审计师的专业能力、独立性以及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等因素。审计师的专业能力和独立性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对审计风险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管理审计风险,审计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首先,审计师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流程,明确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方法。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流程可以帮助审计师全面了解审计风险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其次,审计师需要加强对客户的尽职调查,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会计制度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等情况。通过对客户的全面了解,审计师可以准确评估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的效果和效率。此外,审计师还需要加强对行业的研究和了解,掌握行业的竞争状况、市场风险等信息。通过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审计师可以更好地评估客户的财务报表,减少审计风险。
综上所述,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中必须关注和管理的重要问题。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客户特征、行业特征、管理层特征和审计师特征。为了管理审计风险,审计师可以建立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流程,加强对客户和行业的了解。只有通过这些方法,审计师才能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论审计风险 篇三
本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不断受到诉讼的威胁,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民间审计已到了通过评价审计风险制定审计战略计划的风险基础审计阶段。风险基础审计的实施,关键在于对审计风险概念有一正确理解。本文拟就民间审计风险的涵义、特征、成因等方面的加以探讨。 论审计风险2
一、审计风险的产生因素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主体对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随着审计所面临的审计环境、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审计方法的转变,很有必要重新审视审计风险。
1、审计主体方面 其一,审计人员因素。一是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审计的专业
性很强,对人员的要求高。目前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与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或内审机构中,一部分审计人员的学历较低,年龄、知识结构较不合理,对相关的审计法规知识学习较落后。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经验欠佳,对审计客观的把握能力就越低,揭示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虚假内容及提出相关问题的本领就越差,审计检查风险概率就越大。二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的有限性。审计人员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不能深入地、一丝不苟的调查取证;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未进行扩大范围的审查,如遗漏了重要的审计程序、采用不恰当的审计方法等。或是受某些外在压力的影响,审计中不能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有的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不高,违反审计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原则,违反审计工作纪律规定,以审谋私,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三是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对审计结论相当重要。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扎实的审计知识与技能,而且更应富有责任心,在审计中采用恰当的方法,避免审计操作简化程序、凭经验办事等,由此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其二,审计组织内控制度的松驰性。一项审计工作的实施完成,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多人经手、多方协作,整个审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审计组织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有较好内控制度却未能严格执行,会导致审计组织在业务承接与约定、人员委派、审计方案编写的不当;造成审计取证、审计底稿编写、审计报告和复核等严重错误和遗漏,审计风险随之发生。
其三,审计技术方法的局限性。随着会计电算化发展,会计数据的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的生成和传递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会计的“无纸化”操作,使审计证据“显而难见”。如果仍利用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在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生成的会计账簿、报表进行审计,未对计算机内的程序和文件进行审查,无疑会增加审计风险。当前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利用程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审计软件与被审单位数据库缺乏数据接口等,影响了审计质量和效率,一旦出现人为蓄意篡改计算机程序文件情况,将使审计所依据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必然会带来审计风险。另外,审计中广泛运用抽样方法,抽样结果带有一定误差。由于抽样水平受审计人员自身的能力、水平以及审计经验的限制,很容易判断失误,各种取证方法不同,加之样本与总体之间存在差异,使得主观判断结论与客观事实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必然产生审计风险。
其四,审计行为不规范。从审计立项到追踪落实审计结论与决定,要经过审计准备、实施、报告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很多环节,只要某个环节的审计行为不规范,就会产生审计风险。审计立项超出职责范围,审前调查不够充分,审计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审计取证时主观随意性较大,所取证据说服力不强,审计工作记录不能如实反映所发现的全部问题,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缺乏客观性,审计问题定性不规范,法规运用不准确,审计处理宽严失度,甚至违规处罚以及滥用审计罚款等。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规范,自然会引发审计风险。
2、审计客体方面
其一,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是否健全、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审计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内控制度,或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执行不力,都会直接导致控制风险水平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真实性审计等审计项目,要求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内控制度较健全,执行较严格,就可以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控制风险。影响控制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企业经营状况越稳定,管理越健全,机构设置越透明,其经济活动就越规范,控制风险就相对较低,反之控制风险会较高。
其二,审计对象的复杂性。现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范围的渐大过程,是影响审计风险的现实因素。随着企业交易日趋复杂化,业务数量的增多,会计核算中出现记录不当的可能性亦随之增加,而且这种不当很容易被大量的其他信息所掩盖,在抽样审计中不被发现的可能性相当大。显然,这些方面的发 展,要比传统会计更具挑战性,也为审计带来了更多困难,审计风险随着审计范围不断扩大而增加。 其三,管理层的诚信度较差。被审计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影响着审计风险。如果被审计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存心舞弊,即使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遵循了有关审计程序,也可能做出错误的审计判断,导致审计风险发生。
譬如有些单位为了完成业绩考核指标,往往会出现少转成本、虚列收入等行为,从账面上做手脚来实现目标并取得奖励,这无疑加大了潜在的审计风险。
3、审计环境方面
第一,经济环境的复杂性。经济环境对审计作用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组织形式,往往决定着其作假动机。譬如私营经济为了偷逃税款,偏向隐瞒收入、利润;股份制企业为了上市融资,粉饰会计报表。其次,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影响审计风险。当经济持续低迷,被审计单位容易经营失败,甚至破产,从而导致审计诉讼。随着审计业务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和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复杂化,有的经济活动难以用法律界定,对此类经济活动往往双方意见不一致,审计定性界限难以把握,审计风险也随之而来。
第二,审计法规体系的滞后性。审计监督工作必须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来进行。目前,一些与审计有关的重要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或是部分已出台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种状况的存在,会导致审计结论、审计处理处罚上有一定的随意性,也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审计风险。此外,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起草并经相关权威机构出台的法规存在一些不协调规定,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如应用不当,也会产生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强化审计风险控制
完善的审计制度体系,是做好审计工作、降低审计风险的前提。一是建立审计工作质量、审计项目责任考核制度,对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程序、职业道德等方面形成有力的控制和约束。二是建立风险控制措施,实行岗位分工和牵制,有效控制审计过程中易引发审计风险的环节。对一些经过审计而未被发现或由其他检查部门发现,或在以后工作中暴露出的重大问题,按规定追究审计者责任。三是建立审计质量跟踪制度。从审前、审中、审后进行质量跟踪,以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减少风险。四是建立多级审计制度,采用交互审计机制。保持审计的独立性,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意识,降低审计风险。五是坚持审计承诺制。要求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在审计报告形成后,向被审计单位书面征求意见,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2、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实施规范化审计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审计风险意识。审计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水准是审计工作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是要使审计人员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要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从思想上、心理上防范审计风险。
第二,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一是审计组织在配备审计人员时,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使审计队伍的构成从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结构转换。二是注重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随着社会发展,一些会计制度、审计制度和法律法规等不断变更,有必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教育。通过审计培训教育,使审计人员更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方法,掌握国家和企业各项法规制度,不断丰富和积累审计工作才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从而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第三,严格执行审计准则规定。在准备阶段,充分做好审前调查,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程序及方法,细化审计实施方案;在实施阶段,严格遵守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案。取证时严把质量控制关,使证据符合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的要求,避免“滥取证”。
3、努力创建良好的审计环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审计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国家应适时出台、修订完善与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审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审计法律法规的完善,可有效规范审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切实使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论审计风险 篇四
[2]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谢荣。论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模式演变和控制措施。审计研究,20xx年第4期。
论审计风险 篇五
1审计风险含义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工作人员对有重大财务问题的财务报表进行检查核实,最后认证推翻之前对其的判定,不符合事实的错误结论导致发表的审计意见错误的风险。
对于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为主,计算机为辅的审计工作中,计算机对工作人员输入的数据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的到了审计员的认可,以至于其发表了错误论断的风险。
2导致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原因
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工作正常进行需要审计员与计算机共同完成,完全颠覆了传统审计工作的流程。不仅如此,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还减少了对其他非数据资料的审核,这也是造成审计风险的一个理由。
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软件制造商将目光转向了工作软件的制造和研发。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总会有一些人员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弃个人的职业操守。在对软件编译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可以盗取数据信息的程序,然后盗取商业信息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也是一些商家,宁愿以高价工资聘请审计员,也不愿意使用高效便捷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原因。与纸作比较,会计电算化的磁盘存储更容易遭到破坏,潮湿的环境、带电的环境都会给储存磁盘带来一定的损害。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会造成磁盘的损害。
3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
3.1报表上的财务数据风险
所谓的财务数据风险指的是:磁盘储存的数据因为某些原因与实际数据存在着差异。传统的数据报表是由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一个一个收集记录的,人为更改在审查时是有迹可循的,而对于会计电算化下的数据直接通过计算机存到磁性存储器中,抹去了审计工作中的可见线索,加大了发现问题的难度,与此同时也会方便那些想要无声无息改动数据的非法人员。
3.2职务监督的危险
职务监督危险又称作内部控制危险,这一危险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以及职务独立。在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的形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方式,将原本外在可见的监督链条,转化成了内在的文件程序传输,这种模式就使得每个环节的数据对其他环节的管理人员是不可见的,这样使数据失真的几率就会增加,审计结果的错误率也会相应的提高。
3.3软件系统错误
现今软件市场,玲琅满目的商品,大多是有待完善的,这是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而且很多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的基础硬件设施的保养的观念不强,设备长期处于潮湿、高温、非法操作等,导致其内部软件自身受损。
3.4操作风险
会计电算化不是独立工作的个体,它需要计算机和操作人员之间进行合理的协调,所以工作时,就会相对复杂,高技术要求扩大了审计对象的范围,是信息相互交错,这就增加了操作人员对其使用的难度。即便是有较高资历的专业审计人员,如果对其使用方法掌握的不够熟练精通,不适应其工作的模式就会增加审计难度,导致更高的审计风险。
4如何应对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
4.1制定更完善的审计标准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与其相关的一切都要随之提高到一个符合新事物的高度,这样才能降低工作中的错误率。所以面对审计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方法,其得出结论的标准一定要从其传统标准中摒弃与现今不符合的部分,添加能够让审计结果更加精确的规范。侧重于审计人员的相关证书的审批标准、计算机的系统内部控制的监管、规范其发展的方向,使之向国际水平靠拢,让审计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无限的接近零。
4.2完善开发性能更高的审计软件
审计软件是审计工作的检查官,它可以直接对计算机系统内的储存的多个数据报表进行同时审核,但是现在市场销售的审计软件有的是低效而技术成熟的,但是大部分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其内在的程序衔接不够紧密而且针对一些审计环节的程序没有添加进去,是软件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使用新技术为的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然而这些不够完美的软件是跟不上时代节奏的。而且在实际的应用中数据采集软件依附于审计软件的,这是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会收到其他程序的干扰只是数据采集错误,所以在软件开发的工作中要特别的将数据采集软件独立分离,保证审计工作的正确的基础。
4.3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
计算机知识以及其应用技术是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设备在不断升级更新,对操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对数据处理、系统管理、审计软件的应用技术等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果说,计算机和软件自身问题解决需要时间,那么对于应用者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不够纯熟而导致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培训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结束语
时代在进步,人们传统工作模式逐渐被现代化工具代替。会计电算化这项工作的措施,能够使用户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数据信息。不可避免的,也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避免严重的问题发生,必须做好审计风险的措施。要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增加企业管理者对审计工作的认知度,发挥企业内部审核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加公司内部的监督力度,进而降低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社会在进步,各行各业也在使用浑身解数推进自身发展,所以企业要注重审计工作的发展以及复合型审计人员的培养。
论审计风险 篇六
摘要:
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会计审计工作也應该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策略。目前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多个领域发展前进的必要前提,并且现在已经成功应用到了很多个领域当中,体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当前企业的审计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仅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可能会给注册会计师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这样看来,如何采取有效手段正确面对会计审计环节中的一系列风险,并且提高其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信息化过程中关于审计方面的风险问题,之后说明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对策,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信息化审计
信息技术目前发展速度非常快,并且在很多个领域的应用中都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例如信息保存总量很大,同时处理信息的速度上也与过去的人工方式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将人力解放了出来。目前会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并且会计审计工作也是当前企业发展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如何改变会计审计工作的方式和理念、如何面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会计审计工作当中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对策,提高会计审计工作水平,这样才能让会计审计工作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给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一、在信息化过程中会计审计工作可能存在的风险
1.误报现象
虽然信息化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的会计审计工作变得更为快捷和便利,但是如果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化,最有可能导致的问题就是误报问题。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会计审计工作中,其工作流程是计算机直接计算然后生成一个报表,在整个计算和生成报表的流程中没有人力的参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错报误报现象就往往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举例来说,如果计算机在代码识别环节中出现了错误,信息混淆的状况将难以避免。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工具不能仅仅依靠计算机程序控制,还应该将人工控制的方式融入其中,让工作人员可以对其不断监视,一旦出现错误就要及时纠正,这样才能提高信息的安全性,避免被篡改。信息化技术所用到的存储介质是磁盘和硬盘,但是一旦存储介质由于外界原因导致损坏,信息就会直接丢失,无法读取,给审计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来看,存放在磁盘上的数据想要修改是非常方便的,如果信息被认为修改的话,误报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2.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也是信息化的会计审计工作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检查工作最大的作用就是直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针对先前的计算结果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审核工作的话,就直接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具备实际的操作能力和相应的软件知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的素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失察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同时会计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虽然其功能上是越来越全面了,但是历史数据的调查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当前的会计审计工作是需要检测账户的,检测账户的方式往往就是直接调取过去的历史数据,但如果数据调取困难或者无法调取的话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给会计审计的工作效率造成严重阻碍。并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进和发展,纸质数据已经逐渐被取代,这就给电子数据提出了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3.企业竞争
随着会计审计行业的发展,其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但是相应的信息化审计政策却没有落实,从而带来了较大的隐患风险。企业发展的目的是壮大自我,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实行摆脱了人为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这种完全依赖于计算机软件的审计方式降低了不法会计行为发生的概率,净化了会计行业的风气,但是这种信息化的审计不符合企业的需求,部分企业为了谋取优势竞争位置,会人为去更改审计数据,从而增加了会计审计工作的风险。
4.审计对象及内容的扩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呈现出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内之间、国内外之间的经济往来频繁,在这种开放的经营环境下,企业的经济实务不断增加,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动力。同时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也不断扩展,对审计工作的精细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开放经济环境下审计对象和内容扩展也是不良风险因素之一。
二、如何提升会计人员的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
1.立风险规避意识
当信息化的会计审计工作逐渐被开发完善之后,参与会计审计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自己的原有的审计意识进行改变,将风险意识添加到自己的意识系统之中,在进行每一次审计工作之前,都先将审计方案制定好,并预先设想出各种意外的审计情况,并针对列举的几种设计情况来确定应对方式。由于现代审计工作在很多情况之下需要借助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审计人员还需要在网络环境之下解决审计难题,这种网络环境也带来了一些影响审计信息安全性的风险,并且这一类风险元素还具有显著的隐蔽性特点,会计审计人员无法通过有效的控制方法来减轻其具有的侵害程度。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每一次的审计工作之前,都需要先对风险元素进行了解,并积极将其处理,借助信息化的工作方式来完成审计任务时,审计人员可以对企业市场进行充分适应,在这种适应性的影响之下,一部分审计风险也可以被有效规避。
2.革新现有的审计信息体系
会计审计人员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对原来的审计活动之中使用的信息系统进行革新,优化其具有的处理审计信息的功能,革新信息处理的原有流程,将一些防护性的技术添加到审计信息处理系统之中,以此来提升这个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在优化信息体系的同时,还需要以实现的会计工作开展情况为依据,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改进,加强其控制强度,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信息。
3.增加初期采样审计工作的开展次数
现代企业为了能够在当前紧张的市场竞争活动之中获得更多的向上发展的机会,会频繁地开展业务活动,而会计审计人员的原有工作量也被增加,由于其工作经历极为有限,因此不能对企业开设每一项经营业务进行精准审计,很多会计审计工作者会采取抽样统计的简便型审计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具有应用速度快的优势,但是其审计成果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甚至使審计工作存在相对比较大的误差,而在对审计误差进行处理的时候,审计人员又不得不耗费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因此在使用采样审计这种系统性的审计方法的时候,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增加审计次数来缩减审计误差,面对多种账目的审计需求的时候,审计人员也可以选取这种抽样审计的方法,将需要进行审计的账目信息添加到电脑之中,借助电脑之中的分析系统来辅助审计工作,精准的电脑系统也可以减少审计错误,会计审计工作者需要充分掌握电脑审计技术,以便于更好地对其加以应用。
三、结束语
本文根据对会计审计工作的了解,对其信息化转变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当前的审计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借助信息化技术,审计工作变得更为便捷,审计工作的精准度也变得更高,但是收到审计环境以及其他的客观性因素的影响,会计审计人员不得不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面对过多的风险因素,而这一类的风险因素也会影响到审计效果,因此会计审计人员应当通过提升自己的审计能力,更为充分地了解信息化技术来改进审计工作,降低风险影响,革新设计方式。
参考文献:
[1]孙莹.浅谈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J].现代国企研究, 20xx(2).
[2]李宏伟.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方式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xx(3).
[3]杜慧.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分析及信息化审计对策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xx(11).
[4]吴秋生,鲍瑞雪.企业经营信息化和网络化对审计收费影响研究[J].会计之友,20xx(16):108-112.
[5]王晓.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 强化水利项目审计监督[J].会计师,20xx(5):48-49.
[6]杨瑗.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xx(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