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方面论文(精选3篇)
幼儿教育方面论文 篇一: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还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本文将探讨为什么培养幼儿社交能力如此重要,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
首先,培养幼儿社交能力是为了帮助他们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在幼儿园或学前班中,幼儿需要与其他孩子和教师进行交往和合作。通过积极的社交互动,幼儿可以建立友谊,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这些社交技能将会在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培养幼儿社交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研究表明,具备良好社交能力的幼儿更容易适应学校环境,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动机和成就。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幼儿可以分享知识和经验,拓宽思维和视野。此外,良好的社交能力还有助于幼儿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他们面对挑战时的应对能力。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呢?首先,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社交情境来促进幼儿的社交互动。例如,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和游戏等,让幼儿有机会与其他孩子进行合作和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积极的激励和认可,鼓励幼儿展示他们的社交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来帮助幼儿学习社交技能。教师可以充当模范角色,展示积极的社交行为和沟通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通过这样的教育策略,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社交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幼儿的家长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家长可以在家中创造积极的社交环境,鼓励幼儿参与家庭活动和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互动。教师可以与家长交流幼儿的社交表现和进展,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幼儿的社交发展。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积极的社交互动,幼儿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学习和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社交情境、示范和引导以及与家长的合作,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这将为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教育方面论文 篇二: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教育策略
创造力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助于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本文将探讨为什么培养幼儿创造力如此重要,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
首先,培养幼儿创造力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创造性的游戏和活动,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同时,创造力还可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培养幼儿创造力对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创造性的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和语言发展,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通过创造性的表达,幼儿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增强自我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此外,创造性的活动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资源,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例如,提供不同种类的颜料、纸张、橡皮泥等,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开放性的探索和发现,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其次,教师可以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认可,鼓励幼儿展示他们的创造性作品。教师可以赞扬幼儿的努力和想法,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展示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创造性作品,并与其他幼儿分享和交流。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游戏和角色扮演是幼儿自我表达和创造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游戏和角色扮演,幼儿可以模仿和创造不同的角色和情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游戏环境和角色扮演道具,引导幼儿参与创造性的游戏和角色扮演。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创造力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认知和情感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资源、积极的反馈和认可以及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这将为幼儿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教育方面论文 篇三
幼儿教育方面论文
幼教就是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幼儿教育方面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幼儿教育中幼儿不良行为的有效对策
摘要:幼儿的不良行为产生于日常父母的娇惯、老师教育不力等,在具体事例调查的基础上,以幼儿园小朋友的不良行为为例,提出改正幼儿不良行为的阶段目标,并且总结有效对策,为老师、家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不良行为;有效对策
小军在幼儿园里非常特别,相对于同学来说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突然打其他小朋友,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欺负同龄伙伴,不爱学习,甚至还常喜欢搞破坏、拆卸东西,做恶作剧,等等。他的妈妈为了改正他的这些不良行为,采取了很多的教育手段,但是都没有达到效果。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小军在三岁时,被开水严重烫伤,医药费用差不多用光了家里全部财产。而他的父亲不务正业,经常不归家,即使偶尔回来也从不管小军。孩子基本上由母亲一人抚养,由于妈妈没有工作,再加上身体不好,孩子因此就缺少管教,认为“没有人能管我”,形成“唯我独尊”的性格。学期总目标:通过创设“老师的小帮手”机会,渐渐加强小军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他的耐心、上进心;在活动中,正确处理孩子玩闹过程中产生的攻击性行为,积极表扬他的优点,肯定他的长处,使小军成为受同学们欢迎的好榜样、好朋友;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第一阶段目标、措施:(1)目标:增强小军的自控能力。(2)措施:通过教育观察,在课内课外班级活动中观察小军的一举一动,表扬他的优点,适当劝说他的缺点。第二阶段目标、措施:(1)目标:通过让小军表现自己优秀的方面,有目的地树立他在同学心目中的榜样地位,让同学亲近他、接纳他。(2)措施: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
一、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既源于学生思想,更多的还是家庭、学校、社会造成的。“问题学生”多有这样的“成长”历程:因多种原因,如不愿学习、害怕作业、害怕考试等,但由于学校、家庭及诸多原因,忽略习惯培养,导致不良现象没能及时疏导和纠正,学生就形成了厌学、纪律观念薄弱、师生关系紧张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内心既感到不安、恐惧,却又追求独立、寻求自我,情绪变得焦虑、无所适从,这些不良现象逐步形成习惯。(1)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挖鼻孔、随手抹鼻涕、吮手指、不爱刷牙漱口、让家长追着喂饭、贪吃、爱吃零食、挑食偏食、经常剩饭、撒饭、边吃边玩、坐姿不正、不肯独睡、不爱收拾房间、过分讲究穿着打扮。(2)言行方面的不良习惯:上课做小动作、一心二用、做事没长性、磨蹭、任性、不愿意做家务劳动、懒得走路、说谎、推诿、不受动脑、集体告状。(3)幼儿心理方面的不良习惯:依赖性强、没有主见、不爱惜物品、怕生、对人冷淡、不关心长辈、不会分享。(4)幼儿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良习惯:不宽容、没礼貌、不遵守公共秩序、爱插嘴抢话、捉弄人、爱吵架、侵犯他人。
二、相关有效对策
(1)客观全面地观察幼儿,找出其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教育孩子,最主要的便是因材施教,有些孩子攻击行为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其各种家庭因素、环境因素而引起的内心叛逆,或者其并没有认识到他的不当行为会给其他人带来伤害,也有可能是在电视或者身边大人身上学到的不良习惯,每一种原因引发的其攻击行为,应该对症下药,不能一概而论。(2)尊重儿童的身心,对待孩子要保持公平态度。孩子犯错的原因有很多种,有时候可能只是他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如果老师保持一颗公平公正又充满温柔、善良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才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真心,那么孩子犯错的几率就会降低。(3)相信孩子,给予儿童积极的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表示如果教师给予孩子积极的期望,那么由于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尊重与信任,便主动向其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对儿童提出的期望应是具体的,并且应该表达出来。比如,老师们常说:“我希望小朋友们都能成为好孩子。”那么,怎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这就应该具体化,加入一些形容词,比如“遵守纪律”“上课不说话”等,来对“好孩子”进行界定。(4)树立良好的榜样,鼓励孩子向榜样学习。教师是引导孩子发展方向的关键人物,教师的一个好的行为将会引领孩子朝着阳光方向发展,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观察教师、学习教师。如果教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了污秽之词或者暴力动作,孩子们也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从而增强幼儿间的攻击行为。(5)给予正确而明确的提示、指导。有时候,孩子犯错误,行为举止不妥,可能仅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他们的举动是不雅的,是会给其他人带来不良影响的,他们只是在效仿别人,身边的哥哥姐姐、老师、家长、同学等等。因此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提示和指导同学等等。因此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提示和指导,能够避免他们的错误行为,甚至走入歧途。
参考文献:
[1]吴宗英.幼儿教师对幼儿不良行为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J].时代教育,2012(18).
游戏及幼儿教育研究分析
【摘要】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使然。一个人,从婴儿期进入幼儿期后,由于其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长,他渴望参加成人社会活动的愿望便逐渐产生。但因受本身特点的限制,又使他不可能真正地参与到成人的活动之中来。所以,游戏成了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前期重要的教育手段。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进行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一、幼儿游戏的价值
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有人指出,游戏对婴幼儿来说,它的重要性仅次于母乳喂养和母爱,足见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第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孩子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他的神经系统兴奋强于抑制,让他老老实实呆着不动,这对他有着很大的难度。要使孩子身体健康,一定要给他有活动的机会。幼儿园每天都要保证2到3个小时的户外活动,还有另外的游戏活动时间,给幼儿提供的活动机会还是非常充分的。第二,游戏能满足好奇心的需要。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和发现。这种探索和发现不仅体现在很安静的游戏和认知性活动比较多的游戏中,
而且体现在户外活动游戏中。第三,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小孩子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耍,2岁以前孩子一般与成人交往,2岁以后逐渐对小伙伴发生兴趣,成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游戏是幼儿从事社会性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第四,游戏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的成功体验多于失败的体验,有利于使幼儿产生成就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角色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二、在实践中实现游戏的价值与教育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1.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观察力强的幼儿能获得丰富的素材,获得真实的感觉和认识。比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时,可提醒幼儿观察:为什么总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抢到椅子呢?幼儿通过观察及点数椅子与人数,从中发现了奥秘:原来小朋友的人数总是比椅子多一个。这样使幼儿逐渐养成做事动脑筋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使求知欲也更旺盛。2.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自主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情感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和内容,当他们在游戏中产生一些稀奇古怪超越现实的想法时,老师千万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积极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气氛,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自由思考,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尝试新思路,新模式,使这种创造力得以升华。3.利用游戏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作为幼儿教师,我发现学前班,尤其是小班,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性情孤僻,很难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但是一参与游戏,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游戏是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老师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来改变幼儿的这种状态。例如:让小班的幼儿表演《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刚开始表演时,可邀请全班幼儿一起上台来表演,只要求他们大胆地表现出小动物走路的动作及之间的对话,然后趁机对那些腼腆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增强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表演中去。这样,不但加强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利于克服不良倾向,培养合作精神。4.通过操作材料,使幼儿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操作材料是指为幼儿提供操作游戏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操作中学习,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的效果。老师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分配游戏材料,尤其是对大班的孩子,应侧重于游戏的操作难度及复杂性。操作材料宜留有很大的想象余地,力图让幼儿通过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反复尝试或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成功,训练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意识,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品质,培养进取精神。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所接触的生活面、知识面越来越宽,好奇心越来越大,随之就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产生一系列的幻想,幻想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自己在那里做什么等等,这就是游戏世界。因此,我们老师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来组织和指导他们的游戏,以便更好的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条例.2001.7.
[2]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6.
[3]学前儿童游戏(第4版)[M].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
幼儿教育中师爱的教育实践分析
【摘要】“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理念中,倡导得最多也是最为基本的就是“爱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幼儿园教师肩上所肩负的这份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教育背后的神圣意义更不由言说。要做到师爱,就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鼓励,给孩子一片自由自在成长的天空,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关键词】师爱;幼儿;快乐“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滴。曾经听过一位苏州名教师的讲座,她说:“教师是一个不平凡的职业,如果你不热爱自己职业,我劝你乘早离开!”我想,她在说这句话的同时,在内心也同样充满着对自己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强烈的使命感。
一、在教育实践中,寻找师爱的真谛
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面对的孩子们正处在一个对社会、同伴、他人启蒙的阶段,幼儿园教师对孩子们的关爱、话语都将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和内心。在从教的这些年里,我也感受到了许多弯下腰,真正接近孩子后,我给孩子带来的温暖、快乐!1.给孩子暖心的爱。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是:“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陶行知先生伟大的人生格言也在激励着幼教工作者,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时间,为孩子献出满满的'爱。在幼教工作中,在面对最纯净的孩子们时,这样的伟大的爱,也能变成一种相互的爱。离园的时候到了,孩子们陆续被各自的家长接走。但是我发现家长们领着孩子并没有急于离开,而是在帮孩子整理身上的衣物。我反思着离园前,我为什么不提前帮孩子整理呢?于是,每次离园前,我都会抽一点时间,从头到脚看看孩子,帮助他们整理好衣裤。家长来接孩子时,看看没有什么可整理的,露出欢喜的表情,那一刻有一股暖暖的爱在心中流淌。2.给孩子平等的爱。我们班初入园就能不哭闹,适应幼儿园的日常作息,十分乖巧,这使老师对他的关注少于那些总是哭闹、情绪不安的孩子。这天,早晨来园时,皓皓奶奶告诉我,皓皓说,老师是不是不喜欢他?他举手了,可是老师却叫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自此之后,我便对皓皓多了一些关注,不仅请他上课时回答问题,还表扬他坐得神气。晚上回家后,我收到了皓皓妈妈给我发来的一条短信:老师,皓皓回家说,今天是他上幼儿园来最高兴的一天,谢谢老师的关心和照顾。读到了这条短信,我的心里也淌过一丝暖流。其实,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老师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换来了孩子极大的快乐。我们应该更平等地关注每个孩子,多给他们一些爱和鼓励,让他们更快乐的成长!
二、在教育反思后,发现师爱的意义
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指出:“儿童有被尊重、热爱和理解的权利。”从尊重人权到尊重儿童的权利,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飞跃。只有真正尊重了儿童,给儿童他们需要的爱,才是符合儿童正常发展,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才能产生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井然有序的条件;才能真正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愉悦。1.给孩子足够的爱,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成人的关爱下获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可以使幼儿情绪安定和愉快,也是帮助幼儿建立起与他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孩子,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他们才会感受到幼儿园的美好,把幼儿园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把老师当做自己的妈妈和同伴。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他们才能建立起对幼儿园秩序、规则的认同感,有信心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得到社会认同感和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才能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拥有学习的动力,为他们向着更高更广阔的天空飞翔而壮实臂膀。2.给孩子足够的爱,使幼儿快乐学习。传统的中国式学习和教育是以规矩和方圆定教育,将学习的方式统一在一条道路上,让所有的受教育者沿着同一条道路前行。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者的个性、特点、特长都被限制,使得受教育者都变成了同一版本的翻版,学习的道路也尤为艰辛,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幼儿快乐度过成长关键期。秩序的关键期、情感的关键期、空间、时间的关键期,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幼儿时期有很多,这些关键期如何得以顺利度过?这都依赖于家长和教育者的爱和自由。只有用爱为孩子关键期的成长奠定夯实的垫脚石,孩子的未来才能向着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我们今后的社会才能更文明、更进步!
三、在教育生涯中,坚持走师爱的道路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了爱,孩子便无法成长,没有了爱,教师的工作便失去了意义。其实,从教的这些年里,能给我心里留下暖意的事情远远不止以上的三件。我相信,只要我坚持着自己对孩子的爱意,对孩子的关爱,对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暖流流过我和孩子的心田,孩子自由成长的天空也一定会更明亮、广阔!
参考文献:
[1]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9.
[2]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4]爱满天下的陶行知[M].群言出版社,2000.10.
[5]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