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通用4篇】
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篇一: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对比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也在这一趋势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将针对中外美术的鉴赏进行对比,探讨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异同点。
首先,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西方艺术以写实主义和抽象主义为主要表现手法,注重对外界物体的描绘和再现。而中国传统艺术则更加注重对内在精神世界的表达,强调心灵与自然的融合。例如中国的山水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意境,表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相比之下,西方艺术更加注重对物质世界的观察和表达。
其次,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在艺术观念上也有所不同。西方艺术强调个人的独创性和创新性,追求艺术家个体的表达和思想的突破。而中国传统艺术注重传统与个人的结合,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艺术家更像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继承者,注重对传统技法和审美观念的研究和发展。而在西方艺术中,个人的创造力和独特性更为重要。
最后,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在审美标准上也有所区别。西方艺术以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为主要标准,注重对艺术作品情感表达的理解和体验。而中国传统艺术则更加注重对传统审美观念的遵循和继承。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审美标准往往与道德伦理和哲学思想相结合,更加注重对美的内涵和精神价值的追求。
综上所述,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在表现形式、艺术观念和审美标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尽管存在这些差异,但两者之间也有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可能。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从西方艺术中汲取创新和突破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为当代艺术注入更多的东方元素和精神内涵。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外美术鉴赏的发展和交流,使艺术在跨文化背景下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篇二:中外美术鉴赏的发展与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外美术鉴赏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机会。本文将探讨中外美术鉴赏的发展与趋势,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首先,中外美术鉴赏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多元化。随着全球化的推动,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在美术领域,这种多元化表现为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并存和相互影响。例如,在当代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艺术元素的融合和碰撞,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观察和思考角度。
其次,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中外美术鉴赏的发展。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远程美术展览和艺术作品的观赏和欣赏。这使得中外美术鉴赏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更多人提供了接触和了解艺术的机会。
再次,中外美术鉴赏的发展也需要注重文化自信和创新。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保持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理解,同时也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只有在这种相互尊重和创新的基础上,中外美术鉴赏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最后,中外美术鉴赏的发展还需要注重专业化和学术化建设。艺术鉴赏作为一门学科,需要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支撑。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强中外美术鉴赏的研究和教育,提高鉴赏水平和学术深度。
综上所述,中外美术鉴赏的发展与趋势是多元化、数字化、注重文化自信和创新,以及专业化和学术化建设。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外美术鉴赏将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学习的态度,不断拓宽视野,提高鉴赏能力,为中外美术鉴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篇三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在大二的尾巴抓住了艺术的犄角,还记得第一次去上《中外美术鉴赏》课程的时候,第一个女老师给我们放映了几百年来外国优秀美术作品中的人物画像,还记得其中的人物画像中的主人公大多数是女性,同时也说明了外方女性人权的发展见证了外方美术史的发展,还有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些满是创意的小视频小发明,其中趣味索然,给人印
象深刻,同时也传播了艺术的趣味性,世人离不开艺术,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创造美好生活。
外方作品独赏识《日出印象》,1872年克洛德.莫奈的这幅名为《日出印象》的油画首次展出,这幅画描绘了法国勒阿佛尔港口黎明时分的情景,港口作业区的大致轮廓--起重机、吐着烟的烟囱、建筑--透过浓密的晨雾和满画面的匪夷所思的破碎笔触,观者所能辨出的就是这些。 这幅画儿当时在大多数人眼中简直是一团糟。批评家们更是大为恼怒,他们将这幅画的作者莫奈以及与之画风相近的画家的称为“印象主义”。指责莫乃画风太幼稚,其画作不过是小儿涂鸦而已,与勒阿佛尔港日出时的情景何尝有半点相似。 几年后艺术评论来了个180度转变,好象莫奈好得不能再好了,仿佛印象派画家不仅长与用笔而且捕捉视觉真实的技巧已臻化境,令当代画家相形见拙。
为何莫奈笔下的勒阿佛尔港先被说成一团糟,后来又被称为对港区日出情景了不起的再现?我们该如何理解此种戏剧化的转变。
莫奈背弃了关于勒阿佛尔港传统的种种表达方法,而更趋向于表现真实的自我感受,传达出自己对日出的鲜活印象,将常识之类搁置一边,竭力捕捉最初朦胧印象,并将其凝固在画布上.他试着画出的是我们打量世界时实际看到的一切,而不是我们料想我们会看到的东西。因此开始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抗拒,勒阿佛尔港的日出怎么是这样的呢?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观察,人们发现,当船衬着城市的背景出现时,在特定的光线下从特定的角度看去,船似乎真的是在城里行驶,有时海天会浑然一色,我们实难分辨何为大海,何为天空。
而中国的画家独成一派,如下所列中国近现代画家大师 石鲁(1919 - 1982):1919年12月13日生于四川省仁寿县,原名冯亚衍。中国现代中国画家。代表作《金瓜》、《打倒封建》、《说理》。
徐悲鸿 (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品《八骏图》、《愚公移山》。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品《虾》、《蟹》、《牡丹》、《牵牛花》、《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等。
陈逸飞(1946年4月14日-2005年4月10日):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和创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华人画家。
张大千(1899~1983):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代表作《来人吴中三隐》、《石涛山水》、《梅清山水》、《巨然茂林叠嶂图》。
林风眠(1900—1991)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海滨》。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中国现代中国画家。代表作《嘉陵江码头》、《岷江之秋》、《黄河冰封》及《祁连放牧》。
刘海栗,原名盘,字季芳,号海翁。祖籍安徽凤阳,1896年3月生于江苏常州。早期油画代表作《夕阳》、《河边》、《湖光》、《塞纳河桥》、《林间信步》、《北京前门》等。
而就我个人而言,独爱徐老的作品,徐老一生以画马闻名世人,在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中,也以画马的成就最为卓著。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国画奔马。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出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徐悲鸿的马是中西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是极为成功的。其中不得不提曾经轰动一时的《八骏图》。其中主角--八匹骏马,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一个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一个叫奔菁,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光,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个叫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一个叫超影,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像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
外国的名画家还有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其中达芬奇的《岩间圣母》引人入胜,它所体现出来的是作者极具表现力的写实功底,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外方世人所称赞不已,当镜子被放置在蒙娜丽莎的右手和右肩膀一侧,就会看到“戴着头盔的耶和华”。此外,他们还在这位艺术大师的另一名作《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前方的桌子上发现一个倒置的圣杯。有报道指出,西方某艺术调查组织的这一“镜子理论”也许解释了为什么达·芬奇许多作品中的人物似乎都有所指向性或凝视着远方,就好像在寻找神圣的东西。据记载,达·芬奇经常以镜像书写(注:他喜欢从右至左写字),一方面是防止“对手”剽窃他的创意,另一方面是想隐藏他的一些科学理论。
综观中外美术芊芊作品,各具特色。相比而言,中方更重视作品的意境,而西方作品则以体现事物的多种内涵和更注重色彩的运用为特色。
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篇四
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由于美学的复杂性,所以当时全世界对美的本质没有一个定论,而是众说纷纭??其中“美是生活说” 是东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质。“美是理念说” 是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物质感性世界不存在美或美的属性,美与某种超现实存在的神秘的非物质性的精神实体紧密相联,由于这种精神实体的注入或显现,才使客观事物成为美的。
以前认为美术只是单纯的绘画作品,比如像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直到上了美术鉴赏课,才知道这只是狭隘的理解;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是现下的主流分类。
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表现形式多样,意义深刻悠远的艺术形式。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
中国传统的美术,水墨特色明显,表现的淋漓尽致。线条流畅,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徐悲鸿的《八骏图》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厂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用虚实结合,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的线条,使纸上之虾看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笔墨纷披,墨色浓淡干湿并用,苍茫简远,极富于变化。既形象地在现了富春山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
西方印象派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位大师,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其中莫奈的《睡莲》在看似随意轻松的笔触中却将光线的美感,水面上自然漂浮的睡莲的温柔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睡莲》色彩十分丰富,但是所有的颜色在画面中都是分外的柔和和均衡。仅仅是描绘莲花的颜色也是随着光线和环境的影响而色彩变化多端,让人虽不能一口断定是什么颜色的睡莲,但是却又觉得那些娇艳的睡莲就近在眼前。甚至是那些捉摸不透的笔触都好像在描绘着莫奈当时对池中睡莲的喜爱。湖中的倒影和湖面上的睡莲看似都是有色块堆砌而成,却疏密虚实相得益彰,让人一目了然却又回味无穷。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我喜欢他那绚烂的色彩,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通过学习美术鉴赏课,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学到了专业课理论知识以外的东西,这门课培养了我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让我可以更加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美。更加坚定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