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优秀3篇】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 篇一: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性
导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音乐兴趣的重要性
1.1 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学习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表达能力、协调性和创造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1.2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没有兴趣的学科,学生往往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1.3 培养学生的良好情绪和心理状态:音乐是一种愉悦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音乐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舒缓压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培养音乐兴趣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1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音乐欣赏角、组织音乐节目、举办音乐比赛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体验和参与机会。
2.2 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音乐活动,如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3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音乐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参与其中。
2.4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编写歌曲、设计舞蹈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结语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至关重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等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体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 篇二:音乐教育与学生品德培养
导言: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情感。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通过音乐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本文将探讨音乐教育与学生品德培养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音乐教育对学生品德培养的作用
1.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学习音乐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1.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音乐教育中的合唱、合奏等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相互尊重的态度。
1.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具有传递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功能。通过音乐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音乐教育与学生品德培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1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音乐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能力。
2.2 引导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合唱、乐团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3 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积极向上的主题和意义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4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让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结语
音乐教育与学生品德培养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情感。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活动,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将音乐教育与学生品德培养相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 篇三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与德育功能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其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首先,音乐是一种德育语言方式,二者相结合是对心理意蕴的综合把握。其次,音乐是一种德育情感方式。不同的音乐可以展现不同的情境模式,传递不同的情感。德育的过程主要是表现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情感的相互对应。二者的融合是思想道德情感与音乐情感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三,音乐是一种德育行为方式。人们对音乐的理解的结果是通过行为来表示的,通过了解不同的音乐来表达不同的情感,音乐思维的方式可以体现出一个时代的特征以及一个民族的特质,音乐的表达可以看做是一种心理状态的诠释,也可
以视为道德情感的一种表达,音乐的存在离不开道德行为的支持。
二、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在中专院校开展的过程
(一)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开发
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开发可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对校园中上下课的提示铃声做美化工作,上课的铃声选取舒缓的铃声,下课选取欢快的铃声,放学选取优美的铃声,用音乐旋律来取代单调的响铃,可以减少学生的烦躁情绪。二是注重校园课外音乐的传送工作,在学生就餐时可以放些巴赫的音乐来减弱环境的噪音,充分发挥校广播站的作用,可以播放调节紧张情绪,以及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音乐,让学生增进对校园的感情,帮助学生树立与人友善,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怀。三是通过校园器乐曲的普及,来传承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音乐课堂中老师需要认真剖析研究学生的身心特征,运用音乐教学的独特方式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
(二)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作为中专音乐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者,首先要为人师表,课上要认真授课,课下要钻研教材,通过思路的创新来构建新的课程观念,要把德育的要求渗透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热爱音乐事业,热爱接受教育的学生。其次音乐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能准确把握国情,通过授课内容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三是音乐教师要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通过授课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由情绪体验上升到情感体验,教师的个人品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表现,所以教师作为引导学生个性良性发展的主体,应加强自身的德育修养,处理好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在课堂可以最大化的获取知识,通过音乐的常规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音乐教育在中专院校德育教育中的意义
(一)音乐教育成为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形式
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德育功能才能更好的发挥其特性,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得到提高,便可进一步优化人学生的自身素质。在此过程中德育教育以音乐教育为媒介,实现了学生自身素质提高、以及完善人格塑造等实践活动,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它有益于帮助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我们熟悉的《黄河大合唱》,音乐曲调慷慨激昂,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人奋进,学生通过此曲的学习,会有爱国情愫的滋生,会产生民族自豪感,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了解祖国文化的绚丽多姿,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操。
(二)音乐教育对德育功能有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力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对德育功能的渗透,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欣赏音乐的能力,而是更加全面的去发展学生,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教育能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情操方面是其他课程不可取代的,在许多歌曲的歌词中会涉及到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学生们在学习歌曲时,娱乐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让歌曲中表达的高尚品德逐步渗透到内心当中。
第二,音乐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音乐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形式,音乐作品可以感动人的心灵,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隔阂,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音乐教育中会有合唱形式的表演,这样的表演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合作,从中感悟到集体的凝聚力,以及自己的存在感和责任感,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能够更高的把握自己的定位,升华到德育层面,能正确的面对人生的荣辱与共。
第三,音乐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形成理想人格。中专院校开设的音乐欣赏课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可以提升学生人格的,音乐作品欣赏分析的过程,是可以折射出学生自我心理的,在追求音乐艺术美的同时,来体验音乐的艺术表现力。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反映出学生内在的自我,通过典型的音乐,让学生真情涌现,让人格与精神同时得到升华。
第四,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意识。音乐教育的内容本身就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音乐作品的演绎是二度创作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它可以激发歌者的创新灵感,开拓思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