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临床史观为导向的《中国医学史》启发式论文(精彩3篇)
以临床史观为导向的《中国医学史》启发式论文 篇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而要深入了解医学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得不提到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一书以临床史观为导向,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医学的发展轨迹和特色。本文将以此书为基础,探讨中国医学史对现代医学的启发意义。
首先,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医学的根源和起源。《中国医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医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古代医学家通过观察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古代医学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脉络。
其次,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医学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通过对《中国医学史》中各个历史时期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医学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难题。古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医学家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学体系。这对我们现代医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以推动医学的进步。
最后,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医学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医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行为。中国医学史中描述了医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地位和医学家的社会角色。通过对这些历史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医学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发展和演变。这对我们今天的医学实践和医学伦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以临床史观为导向的《中国医学史》在启发我们对医学的认识和理解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国医学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医学的根源和起源,认识医学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以及理解医学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这些都对我们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中国医学史的研究,以促进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以临床史观为导向的《中国医学史》启发式论文 篇二
中国医学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历史学科,以临床史观为导向,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医学史》一书系统梳理了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并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出发,揭示了中国古代医学的特点和价值。本文将以此书为基础,从临床史观的角度,探讨中国医学史对现代医学的启发意义。
第一,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医学的实践价值。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是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古代医学家通过对疾病的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这些经验和理论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对中国医学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医学实践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
第二,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医学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中国古代医学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即通过观察病人的外部表现、询问病史、听诊闻声和切脉等方式,综合分析病情,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案。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的医学观念在中国古代医学中得以充分体现,并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医学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医学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的重要性,并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第三,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医学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规范。中国古代医学强调医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规范,医生不仅要治疗病人的疾病,还要关心病人的身心健康,并尽力减轻病人的痛苦。这种人文关怀和道德规范在中国医学史中得以充分体现,并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中国医学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医学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加以强调。
综上所述,以临床史观为导向的《中国医学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医学史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医学的实践价值、综合性和整体性,以及人文关怀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这些对于我们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国医学史的研究,以促进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以临床史观为导向的《中国医学史》启发式论文 篇三
以临床史观为导向的《中国医学史》启发式论文
中国医学史是研究中国医学发展源流、规律、成就、特 色、经验、教训的科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使学生从医 学发展的历史和经典医籍中得到启迪和教益,让历史为现 在和
将来服务。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史专家邓铁涛教授提 出:医史研究必须与中医临床相结合。他提倡,从事中医 学史研究的人员,同时应该也是有中医临床经验的专家, 对中医学史有关学说与人物,应结合中医临床来研究其影 响和作用,对医学史上的创新观念和思潮,不能脱离临床 来评价[1],简言之“临床史观”。郑洪教授也指出,中医学 史的本质是科技史,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科技史,中医学尚 有其特殊性,存在理论的多元性,存在古代理论与现代思 维的沟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标准就是实践[2。目 前文献报道对中国医学史教学内容的改革涉及较少,也有 提出联系实践进行讲述,但没有摆在重要位置。在教学形 式上,多元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主流。因此,我们对《中国 医学史》课程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并运用调 查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调研。1以“临床史观”为导向创新教学内容
1.1以“临床史观”决定课程重点内容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因此《中国医学 史》的课程与其他中医基础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着明 显的时间烙印,在某个历史时期出现的医家,他提出的'学 术主张和观点,不一定被我们今天所认可。我们更多关注 的是其中对今天的临床实践尚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 药。因此讲述的时候哪些作为重点“临床史观”就是重 要尺度之一。
1.2以“临床史观”评价医史人物对医学史上出现的医家、医史人物,用不同的标准去 评价,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比如清代医家王清任,他的《医 林改错》中关于解剖学的内容有很多在我们今天看来,并 不是准确的,可是他创立的“活血化瘀”理论和一系列活 血化瘀的方剂在今天的临床广泛应用,因此,从“临床史 观”来看,王清任也是一位伟大的医家。
1.3以“临床史观”引导学生“以史鉴今”
联系当前临床,如吴有性的瘟疫论和温病学派对今天 非典、禽流感、甲流病因和诊治的影响,葛洪的《肘后方》 与青蒿素的发现等。
2采用结合PBL的“启发式”教学
改进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单纯的讲课已经逐步被多元化的教学 方式所取代,各种教学技术、多媒体等手段均可为医史教 学所用。
2. 1 PBL( Problem - Based Learning)教学
PBL实施过程:提出问题-自学解疑-重点讲授和总 结归纳。课前将问题发给学生,如“金元四大家的主要成 就和对今天临床的影响”等。让学生查阅资料,自学总 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在PBL教学课中,围绕提出的问 题,首先由组长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或修正。再由 教师提出新问题,让作中心发言的学生解答,或由他人回 答。教师可做适当启发和引导。PBL教学课结束前几分 钟内,教师做总结归纳,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1讨论式教学适时对某些有争议的话题进行讨论,如在讲到余云岫 提出“废止旧医案”时可结合中医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理论。
2.3教学角色互换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给学生1?2周的准备时间,限定讲课内容,制作课件,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代表上台讲 授,举行小型的讲课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4 “讲故事”与图片、视频相结合医学史具有一定的故事性,通过结合图片、视频讲述 名医故事,特别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接受遥远 的、历史的事物。如讲述名医扁鹊时穿插扁鹊学医和看病 “起死回生”的视频。
3效果评估方式
除了普通的考试作为评估方式外,加用平时和教学质量调查问卷方式,调查问卷主要对学生就教学内容 和方法、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考察。
4结果
及讨论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91份,平均得分90. 4,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馈。 其中“知识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应用性强”项目中,选择 “很好”或“较好”占84. 7%; “善于运用PBL (问题式)教 学、课堂讨论、教学角色互换等启发式教学法”项目中,选 择“很好”或“较好”占79. 2%; “有助于以史鉴今,为今后 的临床打基础”项目中,选择“很好”或“较好”占91. 6%。 说明教学方式易于被学生接受,而学生能从中学习与临床 相关基础知识,为今后的临床打基础。学生对教学内容与 大纲的符合度”对医学史基本内容的掌握度,知识与现 代需求的结合度的认可均达90%以上。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我们在《中国医学史》教学 改革的过程中,通过以“临床史观”决定课程重点内容,以 “临床史观”评价医史人物,以“临床史观”引导学生“以史 鉴今”引导学生从今天的临床角度去体会医学史上的医家学术成就和贡献。并通过PBL、讨论式、教学角色互换、 “讲故事”与图片、视频相结合等各种启发式教学方式,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 力培养为中心;从教师自我思维转向学生群体思维;从追 求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从教师的“一言堂” 转向学生的“群论台”。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创造性思 维的能力。调研的结果也标明,学生对本方法认可度较 高,说明以“临床史观”为导向,结合PBL等多种教学方法 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医学史的教学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