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精简3篇】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 篇一

宗白华是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和文化评论家,他的美学思想深受中国哲学精神的影响。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的结合,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也展示了中国美学的独特魅力。

首先,宗白华美学强调“道法自然”,体现了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宗白华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他强调艺术创作应该具备“自然”的特点,即自然流露、自由舒展、自然融合。这与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相呼应,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尚。

其次,宗白华美学追求“意境”,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意蕴”思想。宗白华认为,艺术作品应该通过表面的形式和内容,传达深层的意义和情感。他认为,意境是艺术作品最重要的特征,它通过内涵和象征的方式,引发观者的思考和共鸣。这与中国哲学中的“意蕴”思想相契合,体现了中国人注重内在的思考和感悟。

第三,宗白华美学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仁义道德”思想。宗白华认为,艺术创作应该关注人类的生活和情感,传达人性的关怀和关爱。他强调艺术应该具备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的力量,以引发观者的思考和反思。这与中国哲学中的“仁义道德”思想相呼应,体现了中国人注重人伦关系和道德伦理的价值观。

总的来说,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的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独特魅力。宗白华美学的“道法自然”、“意境”和“人文关怀”,与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意蕴”和“仁义道德”思想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中国美学的独特风格。这种结合不仅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 篇二

宗白华是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和文化评论家,他的美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精神的融合,展示了中国美学的独特魅力,并对中国当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的融合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宗白华的美学思想融合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华和现代美学的理论成果,使之与中国哲学精神相互融合。他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同时吸收西方美学的优点,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观点。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具备现代美学的理论深度。

其次,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的融合突出了人文关怀和个体情感。宗白华强调艺术的价值在于传递人类的情感和思考,关注人性的关怀和关爱。他认为,艺术应该具备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的力量,引导观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与中国哲学中的“仁义道德”思想相呼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伦关系和道德伦理的重视。

第三,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的融合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宗白华认为,艺术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艺术创作的自然流露和自由舒展。这与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相呼应,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尚。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通过与中国哲学精神的融合,使艺术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总的来说,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的融合,展示了中国美学的独特魅力,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宗白华美学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人文关怀和个体情感的突出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的追求,使其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的重要代表之一。这种融合不仅为中国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 篇三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

  

内容提要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特别是老庄、《周易》、佛学(禅宗)思想的关系最为紧密。老庄哲学对宗白华美学的影响主要在“道”和“虚”这两个方面,庄学是宗白华论述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的主要理论基石。《周易》经传“生生之德”的义蕴和“无往不复”的理论是宗白华建构生命本体美学的又一形而上资源。同时,宗白华美学还吸纳了禅学的妙悟的体验方式和禅境理论。建筑在中国古典哲学与传统艺术思想基石之上的宗白华美学,是以“生命”为美学本体,以“妙悟”为审美体验方式,以“艺境”为审美价值追求的三位一体的美学体系,简言之就是“生命——艺境美学”。

关 键 词 道 禅宗 周易 妙悟 艺境 生命境界 中国哲学

宗白华先生(1897—1986)是中国现代美学理论的奠基者。宗白华美学思想渊源有自,就其与中国古典哲学精神的关系而言,它主要与老庄、《周易》、佛学(禅宗、华严宗)的思想最为密切。①本文侧重在探讨宗白华如何接受中国哲学精神与艺术思想之影响,建构起“生命—艺境美学”的理论体系。
一、“道”与宗白华艺术美学
青年时期的宗白华偏爱中西哲学,他曾说:“庄子、康德……相继在我的心灵的天空出现,每一个人都在我的精神人格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1](151)尤其老庄思想对宗白华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有较大的影响。他认为,先秦诸子“不可能不谈到美的问题,也不可能不发表对于艺术的见解。尤其是庄子,往往喜欢用艺术做比喻说明他的思想。”[2](449),宗白华将庄学看作是中国艺术美学的一个渊源所在,庄学成为宗白华论述中国艺术美学特质的一块理论基石。总的来看,老庄哲学对宗白华美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道”、“虚”这两个方面。
1、道与“空白”的阐释
宗白华认为庄子是极具艺术天才的哲学家,他“对于艺术境界的阐发最为精妙。在他是
‘道’,这形而上原理,和‘艺’,能够体合无间”,而“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1]( 367) 在老庄思想中,“道”的本质就是“无”,是虚空。庄子的“唯道集虚”、“虚室生白”的理论对中国艺术精神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诗词、书画、音乐、园林等,都重视虚实结合、有无相生。古代艺术家常以空中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方法,使诗境、画境、乐境里有空间感,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庄子的以艺见道、道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美学精神的走向,故此,宗白华说:“中国人对‘道’的体验,是‘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二,这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1](370)将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与“道”相联系,确是宗白华的创见。在宗白华的艺术美学理论中,作为宇宙意识和生命精神的老庄的“道”,既是中国美学的文化背景,也是他建构美学本体的一个主要源泉。
宗白华认为,老庄哲学对画境的渗透,使得中国画在最高的审美境界上与哲学的理念相通。宗白华说:
中国人感到这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万物的根本,生生不已的创造力。老、庄名之为“道”、为“自然”、为“虚无”……万象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中国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的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它是万象的源泉、万动的根本。中国山水画……登高远眺云山烟景、无垠的太空、浑茫的大气,整个的无边宇宙是这一片云山的背景……中国画的山水往往是一片荒寒,恍如原始的天地……纯然一块自然本体、自然生命。[1](45)
画幅中飞动的物象与“空白”处处交融,结成全幅流动的虚灵的节奏。空白在中国画里不复是包举万象位置万物的轮廓,而是溶入万物内部,参加万象之动的虚灵的“道”。[1](101)
清代画家张式说:“烟云渲染为画中流行之气,故曰空白,非空纸。空即画也。”[3](993)确为精到之论,烟云仿佛一息相吹之气,成就绘画艺术的生命境界。荒寒的画境中有生气流行,有自然生命,即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它来自“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的老庄的哲学精神。以图示之:
中国画: 空白(技法)→ 云山(背景)→ 自然(生命本体)
↑↓ ↑↓
道 论: 虚空(道的特征) —————→无、道(哲学本体)
众所周知,“空白”理论构成了中国艺术美学的重要方面。如中国书法是黑白相间的艺术,墨为有形,白藏气韵,强调“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4](73)书法的审美意味就孕藏在无墨的空白之处。中国画更是推崇“画之妙在无笔墨处”;[5](1311)古代诗学也认为“文章妙处,俱在虚空”。[6](1519)“空白”确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着中国艺术的一种审美境界。宗白华认为,“空白”理论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它源自老庄学说(“道”论)。老庄哲学认为,“道”是宇宙的最高本体,呈现为“无”,它是无形无象的,又是真实存在的,“道”蕴藏着一切和无限。《抱朴子》曰:“道者涵乾括坤,其本无名。论其无,则影响尤为有焉;论其有,则万物尚为无焉。” 道“为声之声,为响之响,为形之形,为影之影,” 它是“周流秋毫”而又“弥纶太虚”[7](215)的宇宙本体的存在。道是“空白”,是万象之源泉,万动之根本,具有最广阔的潜在内蕴。“空白”以无形涵盖有形,以无象包孕有象,,而成为无限的存在,此所谓“大象无形”。在古代美学家看来,“空白”、“虚空”既是万物的本体,也是艺术的本源。宗白华重新阐释和发微了这个理论,使其更具有现代意义。
2、虚实两元
《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说“万物负阴以抱阳”,“道”分为一阴一阳,一虚一实。道之阴阳摩荡,虚实结合,在艺术理论上就是强调虚实相生,气韵生动。宗白华对“虚实”范畴很关注,认为“空灵”与“充实”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两元。“虚实”是中国美学的重要理论,清画论家方薰说“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 [8](137)方士庶也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景也。” [8](349)都说明中国艺术(画、诗、书等)都强调虚实结合。
宗先生认为虚实理论“是一个哲学宇宙观的问题”。儒家和道家都是讲虚实结

合的,而“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宗白华将儒道在虚实问题上作了调和,认为孔孟和老庄并不矛盾,“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阴阳结合。”在中国艺术中,阴阳摩荡,虚实相生,“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2](455)艺术的充实意味,主要来自儒家的“充实”观和人格境界论,孟子“养气说”就是充实论,宗白华对艺术的充实精神:

相关文章

论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精简3篇)

摘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前提。找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缺乏实效性的真正原因,从教师自身、方法形式、途径载体等多个层面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是总结思...
论文2011-04-03
论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精简3篇)

最新高考满分作文800议论文(推荐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论文2011-04-02
最新高考满分作文800议论文(推荐6篇)

高职生NLP情绪管理分析论文【优质3篇】

一、NLP简介 1.NLP的概念 NLP是Neuro神经、Linguistic语言的、Program-ming程序三个单词的缩写。Neuro指的是我们的头脑负责思想,身体负责执行,头脑和身体由神经系统...
论文2014-01-08
高职生NLP情绪管理分析论文【优质3篇】

谈中日文学之间的关系(推荐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一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谈中日文学之间的...
论文2019-07-01
谈中日文学之间的关系(推荐4篇)

谈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精彩3篇)

摘要: 总结了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好制种基地、制种规格、育苗、苗床管理、移栽、人工去雄授粉、去除父本与杂株、田间管理、及时拾花与晾晒等内容,以供棉花制种者参考。 关键词: 棉花;杂交制种;...
论文2019-07-08
谈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精彩3篇)

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致谢【实用3篇】

毕业论文终于接近尾声,这意味着硕士生涯也即将画上一个句号,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致谢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词篇一:  在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毕振...
论文2011-02-02
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致谢【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