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文参考文献【优秀6篇】
法律论文参考文献 篇一
标题:国际人权法中的死刑废除运动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国际人权法中的死刑废除运动。通过分析国际人权法中的相关法律文件和国际组织的努力,本文将探讨死刑废除运动的发展、挑战和前景。
引言:死刑废除运动是国际人权法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废除死刑,这一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然而,死刑废除运动仍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国内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案例研究来探讨这些挑战,并展望死刑废除运动的未来。
主体: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国际人权法中的死刑废除运动。
首先,本文将介绍国际人权法中的相关法律文件,如《世界人权宣言》和《国际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这些法律文件确立了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基本原则,其中包括禁止残酷、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对待或惩罚。这些原则为死刑废除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本文将探讨国际组织在推动死刑废除运动中的作用。联合国、欧洲理事会和非洲人权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积极参与推动死刑废除,并通过制定决议、发布报告和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来促进废除死刑的进程。
然后,本文将研究死刑废除运动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国内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以及公众对死刑的支持和反对之间的分歧。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来分析这些挑战,并探讨如何克服它们。
最后,本文将展望死刑废除运动的前景。尽管死刑废除运动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有许多国家继续执行死刑。本文将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死刑废除,并提出一些建议。
结论:本文通过分析国际人权法中的相关法律文件和国际组织的努力,探讨了死刑废除运动的发展、挑战和前景。尽管死刑废除运动仍面临许多挑战,但它在国际人权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推动死刑废除,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人权保护。
参考文献:
1.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1948.
2.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1966.
3.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uncil, Resolution 34/17, 2017.
4.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Case of Soering v. the United Kingdom, 1989.
5. Amnesty International, Death Sentences and Executions 2019, April 2020.
法律论文参考文献 篇二
标题: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法律挑战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法律挑战。通过分析国际知识产权法和国内知识产权法的相关规定,本文将探讨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这些挑战的方法。
引言:知识产权保护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案例研究来探讨这些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主体: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法律挑战。
首先,本文将介绍国际知识产权法中的相关规定,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专利合作条约》和《版权公约》。这些国际法律文件确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创新和创造力,以及促进技术转让和文化交流。
其次,本文将研究国内知识产权法中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知识产权侵权的难以追溯性和打击效果,以及跨境知识产权保护的困难。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来分析这些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然后,本文将探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创新和技术发展的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本文将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案例研究来探讨这些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最后,本文将展望知识产权保护的未来。尽管知识产权保护面临许多挑战,但随着国际合作和技术进步的推动,我们有信心解决这些挑战。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
结论:本文通过分析国际知识产权法和国内知识产权法的相关规定,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法律挑战。尽管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我们有信心通过国际合作和技术发展来解决这些挑战。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保护知识产权,以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1970.
2.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Copyright Treaty, 1996.
3.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Patent Infringement Remedies, accessed September 2021.
4. European Patent Office, Case Law of the Boards of Appeal, accessed September 2021.
5. WIPO Technology Trends 2021: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2021.
法律论文参考文献 篇三
[1]刘维.我国商标侵权的法律构造研究——以混淆可能为中心.研究生法学,2010(10).64-90.
[2]李亚楠.小议商标反向混淆的损害赔偿.法制与社会,2012(4).98-99.
[3]陈武.论近似商标共存制度.知识产权,2008(3).19-25.
[4]王海英.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6).
[5]冯晓青.商标法第三次修改若干问题.中华商标,2007.4.
[6]彭学龙.“蓝色风暴”考量“反向混淆”.中华商标,2006.11.
[7]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2)民初字第533号判决书.
[8]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07)浙民三终字第74号判决书.
[9]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青民三初字第19号判决书.
[10][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林毅夫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11][英]哈耶克.自由公约.杨玉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3]张贺.结伴游中意外伤亡案件的民事责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14]陈超.自助游组织者负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3.
[15]李倩倩.自助游组织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研究[D].烟台大学,2013.
[16]刘曦桦.自助游民事责任研究[D].烟台大学,2013.
[17]杜金松.自助游事故责任探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法律论文参考文献 篇四
[1]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李玮.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研究[M].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3]蒋超.论违约责任之承担和发展[M].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4]韩玉灵.旅游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魏振瀛.民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程国庆.中国旅游法学导论[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7]王泽鉴.侵权行为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8]孙星.试论自助游事故中的法律责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
[9]李凯.自助游事故相关法律问题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6.
[10]严玉婷.论自助游组织者的法律责任—以合同法为视角[J].中国市场,2014,24.
[11]张兆利,陶玉荣.自助游发生意外谁应担责[J].老友,2014,5.
[12]刘骥.谈中国的自助旅游[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8.
[13]马伟,廉恩勇.关于户外自助游行为的法律分析[J].中国商贸,2013,6.
[14]韩飞,于善旭.“AA”制自助游户外运动事故法律争议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
[15]李倩倩.试论自助游组织者的侵权责任[J].企业导报,2013,6.
[16]李炯.我国自助游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思考[J].商业文化,2012,3.
[17]王媚.自助游中的民事法律关系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18]童军.论自助游当事人的安全注意义务[J].特区经济,2012,11.
[19]屈奇,杨玉林.户外探险类自助游法律困境探寻[J].求索,2011,7.
[20]王威.自助游发起人法律责任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21]刘淑华.自助游中驴友的法律责任浅析[J].中国商贸,2011,6.
[22]侯国跃.论“驴友”遇险事件的民事责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3]蒙晓阳,余兵.自助游驴友应否互负安全保障义务[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24]龚君良等,中国户外运动法律制度初探[J].湖北体育科技,2010,1.
[25]周红伟,中国户外运动安全保障系统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
[26]张丽娜,张浩等,驴友间民事法律关系初探[J].学习月刊,2009,5.
[27]范舟岳,网络自助游人身损害法律责任分析[J].法治与经济,2009,10.
[28]刘雪芹等,美国户外运动侵权的法律风险和免责问题研究—兼谈对中国的借鉴[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3.
法律论文参考文献 篇五
[1]王莲峰.商标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光良.知识产权侵权民事救济.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王泽鉴.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黄晖.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6]刘春田.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冯晓青.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理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8]冯晓青.商标侵权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1.
[9]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李亮.商标侵权认定.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
[11]郑其斌.论商标权本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
[12]张玉敏.商标保护法律事务.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13]杜颖.商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郑成思.知识产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5]李明德.美国商标法的“反向混淆”.中华商标,2002.
[16]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0.4.28.
[17]郭婷婷.商标侵权中混淆的司法判定.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7.4.
[18]曹宁.试论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政法学刊,2009(1).
[19]张玉敏,李阳.商标反向混淆探微——由“蓝色风暴”商标侵权案引起的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8(5).
[20]彭学龙.商标混淆类型分析与我国商标侵权制度的完善.法学,2008(5).
[21]彭学龙.商标反向混淆探微——以“蓝色风暴”商标侵权案为切入点.法商研究,2007(5).
[22]任寰.论知识产权的利益平衡原则.学术论坛,2005(3).
[23]龚征南.美国商标反向混淆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9.
[24]王玉.论商标侵权认定中的混淆理论.硕士学位论文,2008.
[25]刘志刚.商标侵权认定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5.
[26]杜颖:商标反向混淆构成要件理论及其适用.法学,2008(10).
[27]黄超英.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8]王黎.从百事可乐“蓝色风暴”案论反向混淆理论的.完善.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9]张爱国.商标“反向混淆”理论初探——以案例为视角.电子知识产权,2007(8).
[30]汤跃.禁止混淆——确立商标权利范围的底线.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6).
法律论文参考文献 篇六
[1]高俊国,刘宝银.南沙群岛空间融合信息分析与示警:裙礁发育、军事区位、警示系统[M].北京:海洋出版,2009.
[2]夏志农,陈至立等主编.辞海(第六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3]薛桂芳编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国家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4]王琪延,白日荣.统计在法律中的应用于展望[J].统计研究,2008:(5).
[5]阎学通等着.中国与亚太安全[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
[6]刘容子,齐连明等着.我国无居民海岛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7]马克斯·普朗克比较公法及国际法研究所主编,陈致中、李斐南译.《国际公法百科全书》第二专辑:国际法院、国际法庭和国际仲裁的案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8]张海文主编.《联合国海洋法》释义集[M].北京:海洋法出版社2006.
[9]赵理海.海洋法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0]黄伟.论中国在南海U形线内“其他海域”的历史性权利[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
[11]高之国,张海文,贾宇主编.国际海洋法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12]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