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关系研究论文【通用4篇】

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关系研究论文 篇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法律制度一直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法治理念逐渐被引入,对传统法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本文将探讨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变化和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法制传统和现代法治的定义和内涵。传统法制强调的是以德治国,即通过道德规范和传统习俗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现代法治则强调的是依法治国,即通过法律规范和司法机构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这两种制度在目标和手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然而,传统法制与现代法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传统法制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如尊重家族和长辈的权威、强调社会和谐、注重群众间的互助等,与现代法治的一些原则和价值观念是相通的。例如,现代法治追求的公正和平等的原则,与传统法制中强调的公平和和谐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现代法治在某种程度上是传统法制的延续和发展。

尽管如此,传统法制和现代法治之间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首先,传统法制中的一些规范和习俗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相悖。例如,传统法制中对家族和长辈权威的尊重,可能会与现代法治中对个人权利和平等的追求产生冲突。其次,传统法制中的一些制度和实践,如“眼不见为净”、“亲戚党群”等,也会干扰现代法治的运行和发展。

为了解决传统法制与现代法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要推动法律意识的普及和提高,让人们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约束力。其次,要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同时,还需要完善法律体系和法治机构,确保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总之,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和冲突。我们应该在传统法制的基础上,推动现代法治的发展,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公正。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才能建立起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现代社会需求的法治体系。

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关系研究论文 篇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法律制度一直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法治理念逐渐被引入,对传统法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本文将探讨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变化和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法制传统和现代法治的定义和内涵。传统法制强调的是以德治国,即通过道德规范和传统习俗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现代法治则强调的是依法治国,即通过法律规范和司法机构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这两种制度在目标和手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然而,传统法制与现代法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传统法制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如尊重家族和长辈的权威、强调社会和谐、注重群众间的互助等,与现代法治的一些原则和价值观念是相通的。例如,现代法治追求的公正和平等的原则,与传统法制中强调的公平和和谐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现代法治在某种程度上是传统法制的延续和发展。

尽管如此,传统法制和现代法治之间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首先,传统法制中的一些规范和习俗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相悖。例如,传统法制中对家族和长辈权威的尊重,可能会与现代法治中对个人权利和平等的追求产生冲突。其次,传统法制中的一些制度和实践,如“眼不见为净”、“亲戚党群”等,也会干扰现代法治的运行和发展。

为了解决传统法制与现代法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要推动法律意识的普及和提高,让人们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约束力。其次,要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同时,还需要完善法律体系和法治机构,确保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总之,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和冲突。我们应该在传统法制的基础上,推动现代法治的发展,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公正。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才能建立起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现代社会需求的法治体系。

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关系研究论文 篇三

  摘要:

现代法治观念的引入和培养。必须以传统法律文化影响下的法制现状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才能使现代法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融合真正能够操作和实现。因此,如何对待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的关系,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模式,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法制现代化;法律文化;法律传统

  一、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关系的思路把握

  (一)法律传统的内涵

  法律传统作为一种社会事实,存在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它与传统法律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法律传统体现了从过去沿袭传承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的某种法律精神与法律文化,作为具有深远影响的精神性因素,它经久不衰,成为现代人们法律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传统法律却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建构的法律制度及所形成的法律规范,是过去特定时间限度内客观存在的法律文化,而在现代条件下它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不复存在。

  (二)法律传统的深远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变化,法律传统逐渐形成为一种历史文化力量,深深地扎根于普通民众的法律意识、心理、观念习惯和行为方式之中,成为社会成员信仰和认同的载体。所以,法律传统不仅构成了新社会法律发展的历史起点,影响着当下社会法律发展的各个领域,而且制约着一个社会法律文化的长期发展进程,有形或无形地左右着该社会法律的未来走向。

  (三)对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共通性的探究

  从法律的可移植性来看,在法律文明包含着一些一般性和具有普遍意义的要素,从法律文明的共通性来看,法律制度作为人类文化的形式之一,彼此间进行相互交流、融合和移植是可能的。因此,既不应忽视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要关注它们基于人类共性的相通性,并努力在人类文化的差异中寻求各种可能的互补,最终经由理解和化解而达于会通。法制现代化是以现代法治社会为价值取向的过程,反映了现代法治价值不断扩展的趋势。

  二、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制的融合

  (一)和谐价值取向下的纠纷调解机制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上,在传统中国人的世界观中,人的领域和自然界领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人对自然的总认识便是和谐。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对于民事案件、轻微的刑事案件,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实践,均倾向于调解解决。由于调解机制可以为当事人节约纠纷解决的成本,减轻当事人以及司法部门的讼累,又可以防止矛盾激化,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关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能够产生出对商业交易尤为重要的信任感和减少风险的作用,因而成为在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作用的“社会资本”的宝贵部分。当代中国所独创的人民调解制度甚至还在世界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甚至在 1980年9月拟定了《调解规则》草案,中国人独创的人民调解方式已被联合国法律组织接受为综合治理的指导原则之一。

  (二)通过加强人权的保障。实现现代法治与传统法律文化的融合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先秦时期文化仍可以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规范。人权包括人道精神、大同精神和法治精神。人道精神、大同精神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并不缺乏,而且相当丰富,中国缺少的法治精神。有待于从传统法律文化的人道主义、大同精神催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虽然没有法律权利的概念和法治精神,没有形成人权的概念,但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寓含着丰富的道德主义和和谐观念,相信人的理性和判断,尊重人的价值。儒家思想中的人人爱我,我爱人人,道教中的“道”为天地入主宰的思想,佛家呼吁“泛爱众”普渡众生,这些不仅对推进人权。

  推行守法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统一和提升人权思想。传统法律文化主张通过道德教化提高人们的人权意识。儒家主张道德教化。尤其是对掌权者的道德教化,“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说明道德教化的对象首先是统治阶级,然后推及普通老百姓,才会形成推己及人、上行下效的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仁”、“礼”、“道”等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核与新的时代精神结合,良好的思想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必将能使人权理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现代法治中建立切实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择其要者必须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重。当前,在刑事立法上,采取了罪刑法定原则、疑罪从无原则,改善监狱环境,提高刑事罪犯的服刑改造条件。在民商事立法上,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的诉讼权利,增加可执行性和操作性强的法律条款,加大对不法商家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弱化弱势群体的举证责任。在诉讼程序上,则强调程序的公正性。在刑事证据立法上,立法对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的关注,加大律师查阅、介入案件的权利等等。

  (三)注重道德教化,强调社会综合治理,重视犯罪预防

  在中国传统法制中,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包容的,法律受道德的内在支持,道德几乎成为法律的化身。刑罚实施的目的是实现道德教化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法治主义的轻视和怀疑,也为法律领域中人治主义倾向提供了可能。但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对诚实与正直、善良与正义、安全与和谐以及社会福祉理想的追求。同时,它作为一种评价人们行为合理性的尺度,借助人们认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在现代社会起到法律规范的补充作用。使道德约束和法律主治彼此协调,相得益彰,共同发挥着社会控制的机能。

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关系研究论文 篇四

  论文关键词:法家思想现代法治影响

  论文摘要: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而是在他们所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现代法治是人类文明综合发展的产物,一个国家能否顺利走向法治,在相当程度上受其历史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思想流派中,法家是最重视法律的,且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法治”的主张。但其基本价值、立场与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法治还是有差距的。在我国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际,对中国古代法家思想进行现代反思是有积极意义的。

  引言

  众所周知,法家崇尚“以法治国”,重视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那么,对于中国今天的法制现代化事业来说,古代法家思想是否仍是有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本文首先探讨法家思想在哪些方面具有进步的、积极的意义,与我们当前急需建设的现代法治有相通的地方;然后再看法家思想传统在哪些方面存在缺陷或局限,以致它必须接受改造,才能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挥其生命力。

  1、法家思想简介

  法家在先秦诸子中是最重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的一派,对法学也最有研究。他们对法的起源、本质、作用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乃至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1.1反对礼制

  法家

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应当按照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来立法,也只有按照新兴地主阶级意志所立的法才能称为“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法律面前与贵族平等的思想。

  1.2“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①”韩非进一步把“好利恶害”的人性发展为自私自利的“自为心”②。

  1.3“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人类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相应变化,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固步自封。

  1.4“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1.5对法律作用的高度重视

  按照法家说法,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在这里,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法律的作用,即法律作为治国方略的形式意义。法家强调法具有一种普遍的制约作用,它要约束的不仅仅是臣民,甚至包括了君主本人。其强调法律的成文化,使法律运作有高度的可预测性,认为这样有利于防止徇私。这些都表明了法家强调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法律的作用。法家主张“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但其“法”、“术”、“势”没有任何终极价值内涵,只是治理国家的手段而已。其始终强调治国的关键是“法”,而不是“人”,这些都充分说明法家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2、法家思想的正面积极影响

  法家的阶级基础是新兴地主阶级,它是伴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形成而后产生的,也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它对我国奴隶制的转化和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法治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2.1法家重视法的客观性

  二千多年前的法家思想家已经认识到,法是用以规范和衡量人们的行为的客观的、公正的准则,并因此把法比拟为度量衡。《管子》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2.2法家强调法的强制性

  法家非常强调“法”和“刑”的结合。他们认识到,使法有别于道德或“礼”等行为规范的最重要特征,便是法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后其后盾的,违法的后果,便是国家施予刑罚。《韩非子》说:“法者,宪令著于官府,赏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2.3法家重视法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法律既然是向人们传递关于行为规范的信息的媒介,如果不同的法律条文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或是朝令夕改的,人们便会无所适从,法律的目标便不能实现。法家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故特别强调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2.4法家注重法的权威性

  法家思想的其中一个关键性的特征,是它大力提倡法的权威性和拘束力,强调人民、官员、甚至国君都应该守法和依法办事。《管子》说:“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之谓大治。”

  2.5法家强调法的普遍性

  法家的核心主张之一是法应成文化和公诸于世,务求家喻户晓,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是有重大进步意义的。法家认为,法应成文化和公诸于世,且应严格地贯彻执行,其运作应具有高度的可预见性,不应被官员恣意运用。

  从上面论述的法家思想传统的正面价值中可以看出法家是极其重视法律的。他们大力提倡法的权威性和拘束力,强调人民、官员、甚至国君都应该守法和依法办事;倡导法应公布、清晰、易明,从而主张法应成文化和公诸于世;强调法的操作的可预见性,主张“信赏必罚”;重视法的强制性,力主“法”和“刑”相结合;注重法的客观性,认为它是公平、正直的客观准则;强调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反对法律频频变更等等,这些都是与我国当前急需建设的现代法治有相通的地方的,尤其是都强调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应高度规范化的运行。但从实质上看,法家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是不同的,现代法治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法性的完美结合。所以,在我国,要建立现代法治,有必要对法家思想进行现代反思。

  3、法家思想的负面消极影响

  法家在中国传统思想流派中是最重视法律的,对法律的研究也颇有成效。当代美国学者皮文睿高度概括了“形式的、浅度的”法治概念,即统治者的权力不是任意运用的、而是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的,其对立面是人治。基于本文第二部份的分析,我们应该可以说,法家对于法的认识大致上是符合上述这种“形式的、浅度的”法治观的。即法家重视法律规则,强调法律应在政治和社会中高度规范化的运行,注重以“法”治理国家。但是,现代法治必然要求是“实质的、深度的”法治,它是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人权概念相辅相成的。可见,法家的基本价值、立场与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法治还是有差距的。在我国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际,有必要对法家思想进行现代反思

  3.1现代法治讲求法律至上,而法家则强调君权至上

  法律至上,即为“任何个人与法律相比,法律都具有更高的权威。”①法律至上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理应置于首要位置。所有符合人民共同利益,符合宪法精神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与个人。法家君权至上的思想与法律至上的理念是不可调和的。权力至上与法律至上是两种不同的理念和制度,前者以个人权力为权威,赋予最高权力以最高和最终的支配力;而后者则以法为最高权威,一切权力都要受法律支配。二者无论在价值取向或实际选择上都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绝无调和的可能。

  3.2现代法治讲求权利平等,而法家思想则无权利平等观念

  权利平等是指全社会范围内人们的权利是平等的,就是承认所有社会成员法律地位平等。只有人人平等,排除个别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才能实现法律至上与法的统治。法家思想中,最容易被认为有平等色彩的是其关于“刑无等级”、“法不阿贵”的主张。我们不能因此过高地评价它的平等意义。首先,这种主张没有把君主包括在法律可制裁的范围内。其次,从法家人物的有关言论看,其主张的真实含义,是贵族犯法和庶民一样给以刑罚处罚。

  3.3现代法治讲求权力制约,而法家则倡导极端的君主专制

  权力制约是指所有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公共权力(主要是国家机构的权力),在其运行的同时,必须受到其他公共权力的制约。而法家倡导的极端君主专制的理论与现代法治的权力制约理论是不能相容的。民主与专制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制度,真正的法治从来都是与民主连在一起的。而专制制度从根本上讲,是反法治的。法家理论是一套以维护君权为核心,为君主谋富国强兵、长治久安之道的政治理论,其最大特点在于肯定君主的绝对权力。这种极端君主专制的理论,很难适应现代法治的要求。

  3.4现代法治讲求权利本位,而法家的“法治”是以义务为本位的

  权利本位是指,在国家权力和人民权利的关系中人民权利是决定性的,根本的;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权利是决定性的,起主导作用的。权利本位文化的实质,是个人权力的实定化和义务的相对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自主关系。而法家之所以强调法律普及是为了使“民莫敢为非”①也就是说,法家讲法律普及目的在于使民众“配合”君主的专制统治,即韩非所言“以法教心”②法家讲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中的法治是刑法,其从来不为民众设定任何权利,民众从来只有服从的义务。这些都是与现代法治所追求的权利本位相矛盾的。

  4、结语

  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去理解法家思想,其所反映的是当时与正在没落的封贵族和奴隶主贵族阶级相对的新型地主阶级的立场,具有进步和革新意义。本文第二部分已分析,法家对于法的认识大致上是符合“形式的、浅度的”法治观的。法家对法律作用的高度重视,对以“法”治国的推崇,尤其是其强调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应高度规范化的运行,这些都是与我国当前急需建设的现代法治有相通的地方的,对推动社会进步有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其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之间有不能相容之处。从根本上讲,现代法治与法家思想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系统中的理念和制度。法家思想的根本特点,在于把法看作实施君主之治的“帝王之具”,此与现代法治保护人权,约束权力的精神正好相反。从这个层次上讲,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不能与现代法治相比的。所以,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要正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法治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利明《中国法制改革学术讨论会发言摘要》载于《法学研究》。

  2.张国华著《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任建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知识》,法律出版社,1996.

  5.杨鹤皋.中国古代法律思想论集[M].1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6.屈永华《法家治国方略与秦朝速亡关系的在考察》载于《法学研究》2007年第5期第140页

相关文章

浅析股票发行上市保荐人制度【精简3篇】

[摘要]介绍保荐人制度的法律特征及保荐人制度的作用,分析保荐人制度在我国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保荐人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保荐人制度;股票发行 一、保荐人制度的法律特征 保荐人(sponso...
论文2018-06-02
浅析股票发行上市保荐人制度【精简3篇】

大学生论文参考(优质6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论文参考(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论文2014-03-08
大学生论文参考(优质6篇)

商业银行国内保理业务的综合分析(经典3篇)

2、办理国内保理的客户应具备的条件 (1)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且无不良信用记录,评定的信用等级在A级(含)以上。 (2)产品质量稳定,标准化程度高,易于保管,市场前景较好。 (3)前两个会计年度经营正常...
论文2016-03-07
商业银行国内保理业务的综合分析(经典3篇)

高校英语翻译技巧的【推荐3篇】

英语随着眼下的国际形势、我国及世界日益开放的投资环境而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高校英语翻译技巧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英语翻译是英语中不可取代的那一部分,英文及英文翻译的需...
论文2015-09-04
高校英语翻译技巧的【推荐3篇】

学年论文标准格式模板【优秀3篇】

学年论文标准格式模板 篇一标题:教育与职业选择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职业选择则是每个人人生道路中至关重要的决策。教育与职业选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探...
论文2018-07-04
学年论文标准格式模板【优秀3篇】

论文的实践意义【通用3篇】

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意义是人对自然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
论文2015-09-06
论文的实践意义【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