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论文【通用3篇】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论文 篇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个体的需求和价值。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优势和潜能。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是“一刀切”的,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感受到个体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和理论,更要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需要教育者不仅注重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更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实施一些社会实践项目和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感受社会的需求和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只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论文 篇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怀。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势,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怀。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育的效果。
其次,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和理论,更要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需要教育者不仅注重灌输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一些创新实践活动和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更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项目和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感受社会的需求和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只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论文 篇三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论文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其主体、对象、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人,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的缺失,致使其生命线作用难以彻底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再认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体价值的回归,本文结合实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以人为本”的内涵、原则和实施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实施建议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具有三层基本涵义:其一,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既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其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其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运用历史的尺度,也要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要关注人的共性、人的普遍性、共同人性与人的个性,要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并同时承担责任。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原则。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彻底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传道方式,从内心深处尊重人,平等地对待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具体教育过程要避免单纯的说教和批评,通过讨论、探讨、平等沟通等方式达到感情上的信任和思想上的提升;再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以往“我说你听”的灌输模式,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成为引导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第三,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说到底,尊重个体差异性是对尊重主体性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个体特征、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必然在思想认识和思维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从认识上对对此予以承认和尊重,正确处理“一”与“多”的关系,打破传统按照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学生的简单模式,尽量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实施量体裁衣式的针对性教育。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受教育者视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调动受教育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质上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外部影响,促使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能否有效地“内化”教育者的教育内容是问题的关键。而受教育者的自觉“内化”行为有赖于其自身主体性的发挥。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灌输模式,给学生主体性创造发挥的空间,用生活中学生关切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进行主动地体验和思考,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升华。
(三)层次性和针对性原则。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和所受教育影响不尽相同,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身心发展的差异,所以在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方面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更呈现出多样性、层次性,既表现为丰富多彩同时又是参差不齐。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正确处理“一”与“多”的关系,把先进的要求同广泛的要求结合起来,尊重个性差异,区别不同层次,因层因人施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和鼓励不同的教育对象共同发展和进步。惟有如此,才能切实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的实施建议
(一)营造整体德育氛围,建设校园文化平台。
1.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从校园文化概念本身来看,它属于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校园文化是不能脱离大学生的生活的。可以说它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这个载体,由于文化本身的特性,蕴藏着潜移默化、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
2.以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载体,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中,以学科竞赛、征文活动、大学生辩论赛、创业设计大赛等为具体载体,引导学生在组织、参与各类素质拓展活动中领悟团队协作、锻炼思辨能力、陶冶升华情操进而实现全面进步和发展。
3.通过开展学习典型等活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开展向优秀校友学习、向行业先锋看齐等活动,让学生对照优秀校友、行业先锋身上折射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找出自己在思想素质、刻苦钻研程度和良好行为品质方面存在的差距,开展大学生形象大讨论,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有效疏导。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大学生虽然身在校园,可还是需要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
而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不稳定性,使得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内在的、深层次的一致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而心理健康教育也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的解决、心理疾患的医治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证。两者的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时能及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拓展学生自我展示空间。
1.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当代大学生的学术实践是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或是由大学生自发在社会中运用专业知识了解、认识并服务于社会的一切操作性的活动与行动,旨在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以社会活动为导向,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社会活动是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融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活动:吸引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参与过程涂化对自身潜能的认识,在自我教育中锤炼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开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以高校学生群团组织为支撑,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班级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实现”的重要舞台,它们通过组织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学生自身的特点,给予学生更多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当前高校应加强对班级、学生会、社团等组织的引导支持,使它们更好地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思想素质服务。促进学生完成对先进文化的自觉理解和接受,实现大学生独立、自主、自治精神的发展和大学生完善发展自己能力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因此必须围绕人来展开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在通过提升人的价值来推动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就要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要,尊重大学生的独立和谐人格,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提高大学
生的道德水平,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