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志愿者活动方案(精简4篇)
慰问志愿者活动方案 篇一
慰问志愿者活动方案
慰问志愿者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意义和有影响力的社会公益活动。通过慰问志愿者活动,我们可以向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志愿者们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下面是一份慰问志愿者活动的方案,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活动目的:慰问志愿者,表达感激之情,提供实际帮助和支持。
活动时间:每年的国际志愿者日(12月5日)或其他重要的志愿者纪念日。
活动地点:志愿者所在的社区、学校、医院等地。
活动内容:
1. 慰问志愿者:组织一支慰问团队,包括志愿者、社区领导、学校领导等,前往志愿者所在的地方进行慰问。在慰问过程中,可以向志愿者们表示感谢,并给予他们一些礼物或奖励,如感谢信、荣誉证书、纪念品等。
2. 交流互动:在慰问活动中,可以组织一些交流互动的环节,让志愿者们有机会分享他们的志愿者经历和故事。可以邀请他们上台发言,或者组织座谈会,让志愿者们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
3. 实际帮助:除了表达感激之情,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给志愿者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心理咨询等服务,或者为他们提供一些实用的物资,如志愿者服装、学习用品等。
4. 宣传推广:通过慰问志愿者活动,我们可以将志愿者的工作和贡献宣传推广出去,增加社会对志愿者活动的认知和支持。可以邀请媒体参与活动,进行报道和宣传,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相关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者的工作和价值。
活动效果评估:活动结束后,可以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了解志愿者们对活动的反馈和意见,以及活动对他们的影响和帮助。根据评估结果,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慰问志愿者活动的方案。
通过慰问志愿者活动,我们可以向志愿者们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能够为志愿者们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更好地继续他们的志愿者工作。希望这份慰问志愿者活动方案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让我们的慰问活动更加有意义和有影响力。
慰问志愿者活动方案 篇二
慰问志愿者活动方案
慰问志愿者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活动,旨在向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志愿者们表达感激之情,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下面是一份慰问志愿者活动的方案,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活动目的:慰问志愿者,表达感激之情,提供实际帮助和支持。
活动时间:每年的国际志愿者日(12月5日)或其他重要的志愿者纪念日。
活动地点:志愿者所在的社区、学校、医院等地。
活动内容:
1. 慰问志愿者:组织一支慰问团队,包括志愿者、社区领导、学校领导等,前往志愿者所在的地方进行慰问。在慰问过程中,可以向志愿者们表示感谢,并给予他们一些礼物或奖励,如感谢信、荣誉证书、纪念品等。
2. 交流互动:在慰问活动中,可以组织一些交流互动的环节,让志愿者们有机会分享他们的志愿者经历和故事。可以邀请他们上台发言,或者组织座谈会,让志愿者们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
3. 实际帮助:除了表达感激之情,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给志愿者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心理咨询等服务,或者为他们提供一些实用的物资,如志愿者服装、学习用品等。
4. 宣传推广:通过慰问志愿者活动,我们可以将志愿者的工作和贡献宣传推广出去,增加社会对志愿者活动的认知和支持。可以邀请媒体参与活动,进行报道和宣传,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相关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者的工作和价值。
活动效果评估:活动结束后,可以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了解志愿者们对活动的反馈和意见,以及活动对他们的影响和帮助。根据评估结果,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慰问志愿者活动的方案。
通过慰问志愿者活动,我们可以向志愿者们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能够为志愿者们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更好地继续他们的志愿者工作。希望这份慰问志愿者活动方案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让我们的慰问活动更加有意义和有影响力。
慰问志愿者活动方案 篇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赵店子镇中心校会议精神,大力弘扬志愿服务,普及志愿理念,增强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意识,兴起志愿活动热潮。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深入开展“文明礼貌绿色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组织动员广大少年儿童以志愿服务的方式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的各项活动,促进少年儿童自觉践行文明礼仪、维护公共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校园环境。扎实推进“文明礼貌、绿色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少年儿童的文明素质,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奠定基础。
我校深入开展“文明礼貌,绿色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广泛开展宣传和普及文明礼仪志愿服务活动。各中队要通过组织志愿宣讲队,深入各小分队,利用知识讲座、倡议书、主题演讲、座谈问答、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文明礼貌,普及社会礼仪、生活礼仪、小学生礼仪常识,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注重礼仪、热情友善、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提高文明素养。组织志愿者做好“文明礼貌”服务工作,发动各小分队设计各具特色的“文明礼貌”志愿服务项目,如:开展礼仪知识问答、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文明礼貌用语我知晓等,重点针对治理打架、骂人、争抢、拥挤等顽症陋习采取措施,引导少年儿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开展绿色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开展“6·5”世界环境日宣传周活动,向广大师生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提高环境道德素养,积极参加绿化、美化和环保实践活动,力争环境教育和节能知识普及率达到100%。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队和学校少先队组织的作用,重点针对治理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嘴对水龙头喝水等不良行为习惯,组织少年儿童广泛开展“人人节约一滴水”、“弯弯腰捡起来”、“一人一杯”等社会实践活动,并组织少年儿童志愿者参加清洁村庄街道义务劳动,清除红领巾街道两边、校园周边的卫生死角,共同创造整洁优美的生活学习环境。
三、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少年儿童志愿者开展交通文明礼让、遵章守纪宣传活动,维护放学路上和课间操的秩序。引导学生(尤其是营、炉、马三村需要横穿马路的学生)做到遵守交通规则,纠正各种不文明交通行为,如:三五个人并排走、边走边追逐打闹、冬天在结冰的道路上滑冰等,创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
深入开展“文明礼貌,绿色环保”服务活动,要紧紧围绕自觉维护校园环境和校园安全文明,统筹规划项目,合理安排时间,集中力量,分步实施,分段推进。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xxxx年12月16日—xxxx年1月16日)
各中队要迅速行动,逐步全面铺开。我校下发《深入开展“文明礼貌绿色环保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活动。成立“文明礼貌,绿色环保服务活动”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检查落实各项工作安排。由三港湾完小校长吴艳芬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教导主任胡志萍、冯海宾同志任副组长,大队辅导员和各中队辅导员担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大队、中队、小分队。联系电话方式:,邮箱:。职责是主要负责指导和协调各中队深入、持久开展“文明礼貌,绿色环保”服务活动,并对各中队、各小分队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督查。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xxxx年1月17日-5月17日)
各中队深入开展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实施各项志愿活动,兴起志愿服务热潮。2月-4月底,学校组织指导组,检查指导各中队、各小分队志愿服务工作,帮助查找不足,改进工作。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阶段(xxxx年5月18日-9月18日)
各中队要结合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总结,挖掘典型,将突出事迹、先进人物、活动资料及时报送到学校。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阶段(xxxx年9月19日-11月19日)
活动结束后,我校将总结经验,并表彰20名优秀志愿者、3支优秀志愿服务队,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发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中队要充分认识开展“文明礼貌、绿色环保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服务教育大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并把此项活动摆上重要日程,认真研究部署。要依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实施计划,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指导和检查。要把绿色环保和文明礼貌教育贯穿志愿服务
活动的始终,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发挥各自优势,精心设计,增强工作实效。要充分发挥各中队的牵头作用,做好组织协调、联络服务工作,建立部门联系、信息交流、督促检查等制度,推动工作落实。
二、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各中队要抓住各重大节日的有利时机,以“我们的节日”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充分运用红领巾小广播的传媒作用,大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激励广大少年儿童增强社会责任感,踊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要引导好广大少年儿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热情,培养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激励各中队和各小分队参与的热情,动员全体少年儿童积极参加活动,整体联动。
三、抓住根本,突出内涵。各中队要把志愿服务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五一”、“六一”、“七一”、“十一”、教师节、植树节、清明节等重大节日活动结合起来,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及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少先队组织建设、班级建设等结合起来,精心安排主题队日和班(队)会活动,开展座谈交流、知识竞赛、演讲诵读、诗歌创作、书画征文、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文明礼貌和绿色环保。
四、整章建制,形成机制。要建立和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体制、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形成支持志愿服务活动的多元投入渠道。要重视志愿者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参与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健康发展。要及时总结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深化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不断探索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志愿服务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慰问志愿者活动方案 篇四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广东省文明城市的创建,进一步完善我校志愿服务体系,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机制,激励和引导全体师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为建设文明校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为确保活动实效,成立校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4个志愿者服务分队,负责对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
组长:易法兵
副组长:周了宋建英梁小炉
成员:陈晓娴彭逸铵张家俊黄文炯刘佳滢(皆为学生)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6月1日-6月10日)。
(一)规范注册。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并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把志愿服务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引导志愿者长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平均每人每月开展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
(二)确定文明志愿服务项目,并加强培训和管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从校园环保、爱绿护绿、文明礼仪、扶贫济困四个方面开展具体的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并对现有志愿者进行科学合理分组。按照项目的要求,先开展两次志愿者骨干培训交流会。再由骨干对分组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并跟踪掌握志愿者接受培训、参加服务的情况,制定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
(三)营造校园氛围。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社团时讯》等传媒的作用,播放关于“文明”的公益广告、宣传标语等,并开展“我是团员,我是青年志愿者,创建文明校园,我该怎么做?”校园大讨论,形成有利于文明志愿服务的良好文化生态。
(四)完善激励措施。在志愿者组织内部建立星级认定制度,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6月11日-6月30日)。
(一)进行长期的校园宣传。开播“最美的人---我的志愿故事”广播专栏、综合运用宣传标语、公益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的进展、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营造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积极展现志愿者的良好风貌和高尚情操。
(二)主要从校园环保、爱绿护绿、文明礼仪、扶贫济困四个方面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
1、回收校园废纸,完善回收机制,每两周回收一次,由志愿者对其进行分类、变卖;
2、美化校园行动,由各小组志愿者分片包干,定期维护校园各公共场所,确保校园内“牛皮藓”、卫生死角及时清除,团委定期,不定期组织抽查;
3、宣传环保、安全知识,定期在宣传栏张贴相关知识海报,并开展手抄报比赛;
4、协助花匠进行拔草、种花等项目,并定期清理绿化区的垃圾;
5、清扫宿舍周围的生活垃圾,每两周开展一次;
6、文明倡导、文明乘车、文明就餐行动。由青年志愿者协会统一规划校园礼仪培训、宣传,各小组青年志愿者组织倡导,实施活动,重点是促进我校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乘车礼仪、排队礼仪、上课礼仪、就餐礼仪、活动礼仪;
7、担任校园志愿讲解员。在学校招生期间,可由长住生志愿者担任此工作,引领外来访校人员,并为其讲解;
8、继续开展周日返校“大手牵小手”,小红帽志愿服务活动,为低年级、行李多的同学提供帮助;
9、承担临时性志愿服务任务(如大型服务活动等);
另一方面,加大与社会联系,努力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以“主动出击和资源整合”两轮驱动,梳理志愿者的社会实践基地。首先突破对汕尾市儿童福利院进行的长期志愿服务活动,安排志愿服务小分队,建立工作责任制、服务轮换交接制度,每星期派一个志愿服务分队组前去进行。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7月上旬)。
由校团委召开青年志愿者工作总结大会,评选出“优秀青年志愿者”,对此次文明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要求,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推进文明志愿服务的长足发展。
(一)精心组织、务求实效。要加强宣传、积极动员,让本校师生深刻认识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全面参与到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当中。要认真策划好服务项目,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精心策划组织,保证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和活动内容的质量。
(二)注意形象、遵守纪律。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有志愿者服务队伍旗帜,青年志愿者要佩戴文明志愿者胸标,在开展青年志愿者集体活动中,要注意个人言行举止、维护志愿者文明形象。因个人等其他原因不能按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同学要向志愿者服务队伍负责人请假。
(三)主动联系,形成合力。各志愿者服务队要及时向志愿者活动领导小组汇报活动开展情况。要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加强沟通、协调配合。要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结合自身能力开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