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取士制度是哪个朝代的【优质3篇】

八股取士制度是哪个朝代的 篇一

八股取士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考试制度,它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八股取士制度是哪个朝代的呢?答案是明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统治时间为1368年至1644年,共计276年。明朝的开创者是朱元璋,他在建立明朝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八股取士制度。

八股取士制度源于宋代,宋代的科举制度对于后来的八股取士制度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真正成熟和完善的八股取士制度则是在明朝建立起来的。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的核心是科举考试,这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八股取士制度的名称来源于考试的内容,即“八股”,也就是说,考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写八个段落来回答问题。这八个段落分别为:开头的引子,正文的三个分论点,结尾的总论点,以及开头和结尾的串联语句。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试题要求写出一篇符合格式要求的文章。这种制度的实施,使得考试的内容变得非常固定和刻板,缺乏创新和个性。

八股取士制度的实施对于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使得官员选拔更加规范和公正,减少了世袭和贿赂的现象,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其次,八股取士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在明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他们通过考试取得功名,成为社会的精英。这些文人士大夫在文化领域表现出色,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然而,八股取士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考试内容的固定性,导致考生只能死记硬背,缺乏真正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其次,由于考试的竞争激烈,导致一些考生为了应对考试,采取了作弊等不正当手段。这些问题在明朝晚期逐渐凸显出来,也是明朝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八股取士制度是明朝推行的一种考试制度,它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它在推动政府管理和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明朝的衰落,八股取士制度逐渐被废除,为后来的科举制度和其他考试制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八股取士制度是哪个朝代的 篇二

八股取士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考试制度,它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八股取士制度是哪个朝代的呢?答案是明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统治时间为1368年至1644年,共计276年。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是在这个时期内建立起来的。

八股取士制度的名称来源于考试的内容,即“八股”,也就是说,考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写八个段落来回答问题。这八个段落分别为:开头的引子,正文的三个分论点,结尾的总论点,以及开头和结尾的串联语句。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试题要求写出一篇符合格式要求的文章。

八股取士制度的实施对于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使得官员选拔更加规范和公正,减少了世袭和贿赂的现象,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其次,八股取士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在明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他们通过考试取得功名,成为社会的精英。这些文人士大夫在文化领域表现出色,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然而,八股取士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考试内容的固定性,导致考生只能死记硬背,缺乏真正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其次,由于考试的竞争激烈,导致一些考生为了应对考试,采取了作弊等不正当手段。这些问题在明朝晚期逐渐凸显出来,也是明朝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八股取士制度是明朝推行的一种考试制度,它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尽管它在推动政府管理和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明朝的衰落,八股取士制度逐渐被废除,为后来的科举制度和其他考试制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八股取士制度是哪个朝代的 篇三

八股取士制度是哪个朝代的

  八股取士是在时候什么就开始的呢,相信大家比较陌生的吧。八股取士制度是哪个朝代的,我们来看看。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 ,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时才废除,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制被废除。

  简介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破题,开首用二句设破题意。承题,用三四句或五六句承接破题的意义加以说明。起讲,用数句或十数作为议论的开始,只写题大意,宜虚不宜实。入手一二句或三四句,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以下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亦有联属者,共合八股,故名八股文。全篇总字数, 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最后改作700字。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必须按四书五经的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因而具很大的局限性,弊病尤大。然而明清取士,却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八股取士 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叫乡试,及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到京参加会试,合格者称为贡士;贡士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的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中举的知识分子,都能享受一些特权,可以免除差役和税粮,进士都有官做。但是,这些人很多是没有真才实学的。

  历史

  人们通常只知道八股文是明朝的东西,实际上早在唐宋即已有其雏形。唐朝科举考试所采用的“帖经”、“墨义”实际上就是明朝八股文的萌芽形态。唐朝科举考试以“帖经”取士,所谓“帖经”,是拿所诵之经书,掩其两端,中间只开一行,裁纸为帖。唐朝先采用口试方式,令应试举子回答经义,后来改用笔述回答经义,这就叫做“墨义”。宋初沿用此制,到了南宋,程朱理学兴起,为了减轻应试举子的负担,于是废考经义,考试范围限制在朱熹集注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之内,试题亦取自《四书》中的文句,所以后来的八股文又被称为“四书文”。到了元朝仁宗延祐年间,明确规定了科举考试法,有个叫王充耘的写了《书义矜式》一书,提出“八比”(即八股)的写作方法,于是举子考试都以八比体式作文应试。

  八股文在历史上早就有了萌芽,那为什么到明朝才最终定型呢?又是谁首倡这种考试文体的呢?对这些问题,目前尚无定论,学界亦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这是明朝初年统治者网罗人才的一种手段。明初,战事方了,百废待兴,各级政府的管理和地方的治理,都迫切需要大量知识人才。因此,朱元璋格外重视对人才的网罗,但作为一个出身寒微的帝王,朱元璋又希望能对臣子拥有足够的驾驭和约束能力。所以在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中,他采取固定统一格律,行文以《四书》、《五经》为题,不允许考生有自己的思想,答题也只是代古人立言,试图通过推行这种考试方法,将天下知识分子的思想集于一统,从而让自己的江山能够永固。因此八股文在明初方始出现,它是由朱元璋首创的。

  有人则持不同看法。因为科举最后一道关是殿试,而殿试内容又极其博大庞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策问,包括问圣学、问天时、问刑赏、问圣贤、问天地鬼神、问人臣言行、问文学之士、问佛仙等。这些极具知识含量的问题,出身寒微、缺乏教育的朱元璋能否提出,显然是一个问题。所以持反对“朱元璋首创说”的人认为,明初八股文是由朱皇帝的臣子谋士刘伯温、宋濂等人最先创制的。

  但“刘、宋首创说”的`观点也有问题,因为明朝正式颁行“八股取士”制度时,刘伯温已去世数年了。所以现在又有一种折衷的观点,认为明朝八股文是在明初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在众谋士特别在刘伯温的提议下,朱元璋正式下令推行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

  中国的各个封建王朝,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发展封建的政治经济,都十分注重网罗人才。中国历史上遴选人才的方法,在科举以前,经过了察举、征辟、九品中正等几个阶段。这些方法带来的一个严重弊端,就是在国家政权机器里出现了一个特权阶层——士族,他们控制着人才的选择权,家族世代当官,而且还都是高官,出现了一些三世三公、四世三公的豪门望族。这些豪门望族相互勾结,把持朝政,成为政府中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这样一方面堵塞了其他人当官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皇帝的集权,因此皇帝和社会民众对此普遍不满。到隋朝时,开始推行科举制,也就是通过考试选择官员,这样使得广大中小地主也可以参与到政权中来,皇帝也重新掌握了官员的选择权。经过唐宋的发展,科举选士已成为十分成熟的人才选拔制度,出现了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等许多科目,还有武举专门选拔军事人才。这一时期考试的内容也是比较多样的,如唐朝时还要考诗赋,因此读书人都要学会写诗,正因为如此,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宋朝以王安石“三新经义”为依据,对策试士,这种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已接近后来的八股文了。元朝科举考试办法基本上沿袭两宋的做法。不过,直到明朝才正式规定了八股取士,科举考试进入了八股文时代。

  明朝改用八股文为主要的考试形式,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所起的决定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朱元璋取得天下以后,他的目的是要再建封建帝国,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当时已有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和市场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这对封建经济是一种冲击,所产生的市民思想和各种“异端邪说”对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冲击。“自人文向盛,士习寝漓,始而厌薄平常,稍趋纤靡。纤靡不已,渐鹜新奇。新奇不已,渐趋诡僻。始犹附诸子以立帜,今且尊二氏以操戈。惟南华西竺之语,是尊是敬。”也就是说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前代人的思想,他们在应试的文章中写出了新的内容,里面不仅有诸子的思想,还加入了佛道两教的观点。应试文章竟然离经叛道,杂入新奇之说,诡僻之论,对封建的中央集权是不利的。为了迫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服赝孔孟之道,制止异端邪说,从而巩固封建专制,就必须加强儒家经典的灌输,把人们的思想重新纳入官方思想的轨道上。要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把科举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加以严格规定,于是明朝规定,科举考试必须以朱熹集注的儒家经典《四书》作为标准答案,文章必须以八股文为形式。这样,读书人就不再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也不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然的话,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这一关。可怜天下的读书人为了他们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十年寒窗苦读,学到的却只是些除了应付科举考试以外百无一用的八股文。再则,明太祖虽出身行伍,但是他明白,武力可用来夺取政权,却不能用以安邦治国,他的部下大多不识字,也办不了公文,更不能作高级执政官员。所以战事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他就勤于学问,多方罗致文人。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攻破徐州,有一个名叫范常的文人到军营见朱元璋,朱元璋就把他留下来作为智囊以备咨询。以后每到一处,都要把那里的宿学大儒网罗起来。至正二十四年以后,就下诏令开设文武两科取士。明朝建立以后,诸事草创,百废待举,于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下诏令开科举,自此开始一连开了三年科举考试。

  到了明宪宗成化年间,又正式规定了一套完整的八股文写作方法,并且限定字数,规定乡试、会试《五经》义一题,限五百字,《四书》义一题限三百字,以后到清朝最长也不得超过七百字。八股文一开头便要用一两句话将题意点明,称为“破题”,接着便是“承题”、“起讲”、“入手”,然后用八股文字对比地展开议论,随即“落下”,结束全篇,容不得半句离题话。这是最简练的文字,而且“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清朝科举考试仍然沿用八股文。由于八股文是登入仕途的“敲门砖”,于是明清两朝八股文大盛,文人们纷纷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这精致但缺乏实用的八股文之中。一直到清朝末年,面对欧美列强的欺凌,古老的帝国却发现自己没有可用之才与之抗争,痛定思痛之下,八股文成为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于是在一片声讨声中,八股文被逐出了历史舞台。

相关文章

自愿离婚协议(优秀3篇)

本文提供的离婚协议书范本为上海地区民政局统一格式。 本文提供的离婚协议书范本为上海地区民政局统一格式。...
办公文秘2017-03-09
自愿离婚协议(优秀3篇)

最新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全文【最新3篇】

第六章 管理监督 第四十二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工伤保险费的征缴和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情况进行行政监督。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
办公文秘2015-05-08
最新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全文【最新3篇】

建筑企业管理制度【通用6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企业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分享。建筑企业管理制度1...
办公文秘2019-09-01
建筑企业管理制度【通用6篇】

离婚的手续【优选3篇】

如何办理离婚手续 离婚登记 一、离婚登记的条件 l、男女双方必须自愿离婚。 2、双方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当事人持有离婚协议书,协议书中必须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
办公文秘2014-06-02
离婚的手续【优选3篇】

设施设备台账管理制度(推荐6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施设备台账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设施设备...
办公文秘2017-04-02
设施设备台账管理制度(推荐6篇)

厨房岗位职责【优秀6篇】

厨房岗位职责精选15篇: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职责可以减少违章行为和违章事故的发生。我们该怎么制定岗位职责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厨房岗位职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厨房...
办公文秘2016-09-04
厨房岗位职责【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