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静电设备的管理制度【推荐5篇】
消除静电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一
静电是在工作环境中常见的问题,不仅会对设备和产品造成损害,还可能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消除静电设备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静电产生的原因和危害。静电主要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电荷积累引起的,当积累的电荷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产生静电放电。静电放电不仅会对设备和产品造成损害,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危险。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消除和防止静电的产生。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消除静电设备的管理制度。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选型和购置。根据工作环境和需求,选购适合的消除静电设备。设备应具备可靠的性能和稳定的工作效果,同时要考虑成本和效益。
2. 设备安装和调试。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同时,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工作效果。
3. 操作规程和培训。制定操作规程,明确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
4.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处理和解决。
5. 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机制,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消除静电设备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静电问题的发生。这不仅可以保护设备和产品的安全,还可以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为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提供保障。
消除静电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二
静电是在工作环境中常见的问题,对设备和产品造成的损害不容忽视。为了有效地消除静电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静电产生的原因和危害。静电主要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电荷积累引起的,当积累的电荷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产生静电放电。静电放电不仅会对设备和产品造成损害,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危险。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消除和防止静电的产生。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消除静电设备的管理制度。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选型和购置。根据工作环境和需求,选购适合的消除静电设备。设备应具备可靠的性能和稳定的工作效果,同时要考虑成本和效益。
2. 设备安装和调试。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同时,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工作效果。
3. 操作规程和培训。制定操作规程,明确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
4.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处理和解决。
5. 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机制,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消除静电设备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静电问题的发生。这不仅可以保护设备和产品的安全,还可以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为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提供保障。
消除静电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三
1、为加强防雷、防静电的安全意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减少事故,确保防雷防静电设备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2、本制度适用临猗分公司所有单位。
3、工作职责分工
3.1 生产管理部设备组
3.1.1负责标准的引用,保障防雷、防静电制度的完善性和技术标准的可行性,并检查分厂、车间对制度规范落实的情况。
3.1.2分公司的防雷、防静电设施统一由生产管理部设备组负责联系,并聘请具备防雷防静电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检测两次(5月份和11月份)。
3.1.3每年上级部门对我单位进行两次检测后要求出具检测报告,由生产管理部设备组统一管理存档,在检测中存在问题整改后要出具复查报告。
3.2设备处
3.2.1执行防雷、防静电制度并检查所属区域内对制度规范落实的情况。
3.2.2每年雷雨季节(4月份、10月份)前,对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全面测试、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应与两周内处理完毕,并做好详细记录。5月份和11月份配合上级部门对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全面检测。
3.2.3制定防雷防静电事故预案。
3.2.4各分厂对不合格的装置要及时整改及反馈,整改后通知有关部门来厂复查。
3.3培训中心要组织员工进行防雷防静电方面的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4、工作流程
4.1区域划分
4.1.1防雷防静电设施由产权所属单位直接管理,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要 明确分工,指定专人负责。并掌握本区域内雷电活动及化业生产静电的发生规律,落实防雷防静电措施。
4.1.2根据分公司区域划分,各分厂、设备处负责本区域内防雷防静电设施管理、维护、检修;
4.1.3现场检测工作,由各分厂设备处、电器车间负责配合。
4.2危险源的辩识和环境因素的识别
4.2.1由分厂组织对设备中危险源的辩识。各车间对本单位的危险源进行建档并对职工进行宣传。在工作中不断的完善对危险源的辩识,积累经验,防止事故发生。
4.2.2由分厂组织对设备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各车间对本单位的环境因素进行建档并对职工进行宣传。在工作中杜绝不应该发生的环境污染。
4.3设计及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4.3.1防雷防静电设计应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相关规定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等规范及国家对建设项目防雷防静电设施其他安全规定要求执行。
4.3.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装设防雷防静电装置,要做到“三同时”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3.3单项工程交工时,竣工图、检测数据以及有关资料1并交给产权所属
单位,有关单位要做好台帐和日常管理工作。
4.3.4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和新原料的投用前必须对静电情况作出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消除静电措施。
4.4日常维护
4.4.1日常安全生产巡检中应依照相关规范要求,对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落实好安全监控防护措施。
4.4.2在雷雨期间必须加强防雷防静电设施设备的一切维护保养工作。
4.4.3上岗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公司指定的防护用品和经车间安全员进行检查符合防雷防静电要求才准予使用的作业工具。在爆炸危险场所不准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鞋靴,不准穿、脱衣服和鞋靴,不准梳头。
4.4.4禁止使用汽油溶剂擦拭设备、器具,在易燃、易爆场所不准使用化纤布料擦拭设备和地板。
4.5检测规定
4.5.1 接地装置
4.5.1.1 接地电流大的接地装置(500A以上)为5欧姆;接地电流小的接地装置(500A以下)为10欧姆。
4.5.1.2 变电室露天部分的单位独立避雷针为10欧姆。
4.5.1.3 装有避雷线线路上的金属及水泥电杆为10欧姆。
4.5.1.4 装在架空线路引至变电所进线上管型避雷器为10欧姆。
4.5.1.5 保护配电线路变压器用的避雷器为4欧姆。
4.5.1.6 易爆场所、库房及车间避雷针为4欧姆。
4.5.1.7 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姆。
4.5.2 静电接地:
4.5.2.1 静电接地的接地电阻,每处不宜超过10欧姆。
4.5.2.2 露天放设的管道(液体、气体等)每隔20--25米应设感应雷接地,每处电阻不宜超过10欧姆。
4.5.2.3 贮罐的4周应设闭合环型接地,接地电阻不超过10欧姆,罐体的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接地点间距不于大30米。
4.5.3 防雷接地:
4.5.3.1 为保护建筑物不受雷击,应针对雷电的危害,分别对直击雷、感应雷和架空线引进高电压等采取防雷措施。
4.5.3.2 避雷装置1般可采用避雷针、避雷器或架空避雷线。
4.5.3.3 为防止感应雷,应把屋内一切导体、金属管道等可靠接地,减小电阻使感应电荷迅速流入地中。
4.5.3.4 避雷针应由3部分组成: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
4.5.3.5 避雷针接地极的多少,应视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要求,每极接地极之间的距离应保持3米,接地极应为带状接地。
4.5.3.6 为避免跨步电压对人体的危害,接地极应埋在人员很少通过的地方,且距被保护物应大于3米。
4.5.3.7 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禁止与防雷接地合用。
4.5.3.8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来决定安装避雷针的高度和数目。
4.5.3.9 独立避雷针,避雷线的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欧姆。
4.5.4爆炸危险场所、输送可燃液体的管道、设备、容器应按要求进行接地,汽、煤、柴、溶剂、油等易燃物的管线、阀门、法兰之间,其接触电阻
大于0.03欧姆时,应增设金属跨接线,检修时需拆开的跨接线,检修后要原样恢复。
4.6要求
4.6.1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便于分别对各接地点进行检测,引下线与接地装置应采用可拆装的螺栓连接(断接卡)。
4.6.2建立健全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检查、测试档案,档案的内容应包括竣工
图纸和测试报告,防雷防静电设施平面布置、编号等内容。
4.6.3防雷装置所需检查检测点由设备处提供,在提供的检查检测点中必须包括公司生产设施中所确定的重点部位,关键设备的防雷设施。
4.6.4检测完后,检测单位提交有效性和合法性的检测报告,如在报告中指出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处应按时完成隐患整改,整改记录和检测报告一并存档。
4.6.5为使防雷防静电设施处于完好状况,凡投用15年以上的接地必须挖开检查,对截面积腐蚀五分之一以上者,必须更换。
4.6.6避雷网、独立避雷塔等设施,产权所属单位要定期维护,至少每3年刷油漆1次,腐蚀严重的要及时修复。
4.6.7防雷设施的拆卸、增设、更新、移位、取消,必须由产权单位提出,经设备处审批后方可进行,同时报生产管理部设备组。
4.6.8为了防止感应雷损坏设备和伤害人员,电话线、照明线、广播线、光缆不准穿越避雷网(带)或绑绕避雷塔而架设。
4.6.9对易燃、可燃液体的装卸、输送、调合、采样、检尺、测温及设备情况,均应采取相应的防静电产生和消除静电措施,防止人体带静电作业。易燃、可燃液体储罐、罐(槽)车、鹤管以及设备、管线也应采取相应的防静电产生的消除静电措施。
4.6.10组织员工进行防雷防静电方面的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5、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生产管理部设备组职能考核标准》
6、相关记录
分厂、车间建立的记录、台帐《防雷防静电设施台帐》、《防雷防静电事故预案》、《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台帐》、《特种安全工作证台帐》。
消除静电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四
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戒指等。
5、严禁将易产生静电的易燃易爆液体用塑料容器装贮。
6、禁止在装易燃易爆液体的过程中取样、检尺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槽车)内,检尺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后进行。
7、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8、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
9、在机器发生故障、液体渗漏、改变工艺条件或物料用量改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10、禁止用泵直接向罐内喷射溶剂,必须采取自流方式。
11、输送易燃液体,应根据管道内径及介质的电阻率选择适当的安全流速,一般不应超过1米/秒。
12、在绝缘管道上配置的金属附件,应专门接地装置。
13、生产、贮存和装卸可燃气体的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贮罐、机组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14、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十平方毫米,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姆,与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
15、设备、贮罐、机组、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不得互联接地。
16、防静电接地体的安装,应在设备、机组、贮罐等底角边缘上钻孔攻丝,焊接端子(或螺栓)用不小于m10的螺栓连接,并应有防松装置,均应涂上工业凡士林油;接地线与金属管道缠绕连接时,应蜡焊,当采用焊接端子连接时,不得降低和损伤管道强度。
17、非金属的管道(非导体的)设备等,其外壁上缠绕的金属丝带、网等,应紧贴其表面均匀的缠绕,并应可靠地接地。
18、输送易燃液体的管道采用橡胶或塑料管时必须采用导电橡胶,导电塑料软管或有金属编织层的导电胶管,并必须可靠接地。
19、生产设备及贮罐上的排空口应设有阻火器,进料管从设备上部进入时,应将其进料管延伸到接近设备底部以免产生静电。
20、防静电生产工序及场所中,机械传动尽量采用齿轮传动。当采用三角带传动,必须选用防静电三角带;当使用普通三角带传动时,必须采用取提高其表面导电性能的措施。
21、q-1级、g-1级场所的管道之间与设备、机组、阀门之间的连接法兰,其接触电阻大于0.03欧姆时,应用金属线跨接。
22、q-1级、q-2级、g-1级、g-2级场所,在非金属构架上平行安装的金属管道相互之间的净距离小于10毫米时,就每隔20米左右用金属绕跨接;金属官衔相互交叉的净距离小于100毫米时,也应用金属线跨越。
消除静电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五
1.目的:为避免在生产、检验、储存及运输过程中遭受静电破坏,确保产品符合品质要求。
2.范围:凡乐清庄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检验、储存过程均适用。
3.职责:
3.1生产供应部:
3.1.1依据防静电要求设计、安装防静装置。保证防静电管制区域设备接地合乎要求并适时查检。
3.1.2负责对防静电工作区接地线及防静电地坪执行阻抗测试;对防静电区域检修,维护防静电作业区域正常作业。
3.1.3执行防静电桌、防静电板架(盒)、防静电环等防静电设备的阻抗测试。
3.1.4负责对有静电防护需求的作业人员训练并评鉴作业能力。
3.2技质部:
3.2.1对防静电测试表格记录进行查核确认。
3.2.2对防静电产品检验区域的静电防护设施及检验设备之防静电效果进行确认。
3.2.3保证产品生产全程合乎防静电,保证作业要求。
3.2.4对生产人员静电防护定期抽查。
3.3仓库:仓库确保电子零件及成品于储存阶段均处于良好之防静电防护环境。
4.作业内容:
4.1防静电的基本原则:抑制静电荷积聚,迅速、安全、有效地消除已产生的静电荷。
4.2防静电工作区环境要求:
4.2.1选用防静电地板或在普通地面上铺设防静电地垫或对地面喷涂抗静电剂,并有效接地。
4.2.2防静电系统必须具有独立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一般应小于10Ω。防静电地线不得接在电源零线上,不得与防雷地线共用。
4.2.3工作区环境相对湿度以不低于30%为宜,最适宜范围应在30%--70%之间。在不对产品造成有害情况下,允许使用增湿设备以增加湿度。
4.3防静电工作区设备要求:
4.3.1静电安全工作台应由工作台、防静电桌垫、防静电环接头和接地线等组成。静电安全工作台上不允许堆放与生产无关的塑料盒、橡皮、纸板、玻璃等易产生静电的杂物。
4.3.2防静电容器:防静电工作区的周转箱、物料架等应具备静电防护作用。
4.3.3防静电工作区的各种设备按照要求选择采用防静电措施。设备的防静电接头应保证接触可靠、易拆卸、允许使用各种夹式连接器。
4.4防静电工作区操作要求:
4.4.1进入防静电工作区的作业人员依照规定穿著和佩带合格的防静电服、防静电帽、防静电鞋、防静电环(手环或脚环)、防静电手套(或防静电手指套)等。
4.4.2防静电服应符合国家标准。防静电环应与人体有良好接触,防静电环对地阻值应在106—109Ω范围内。
4.4.3防静电工作区的元器件以及所使用的工具都必须按照防静电要求对待。
A.元器件取用、操作必须在静电安全工作台上进行。
B.操作现场必须使用的不具备防静电功能的工具、夹具应放在防静电桌垫上。
C.在手工焊接时采用防静电低压恒温烙铁。
D.手拿敏感元器件时应避免接触引线和接线片。
E.元器件不得与服装、图纸资料等接触。
F.清洗电路板时应使用防静电刷子去清洗。
4.5防静电工作区之物品(电子零件、在制品、成品)要求:
4.5.1所有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确认静电防护措施已经符合。
4.4.1项要求,方可接触电子零件、在制品、成品。
4.5.2在制品应以防静电板架(盒)置放。
4.5.3成品应以防静电气泡袋后,再置于包装箱内。若客户无包装要求,可以使用防静电隔板简易间隔成品。
4.5.4对客户要求防静电产品的任何生产、检验、防护、包装、搬运要求均应遵照办理。
4.6防静电工作区管理与检查要求:
4.6.1每季度由生产供应部负责完成厂房接地棒及防静电地坪阻抗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登录设备接地检查记录表。
4.6.2工作场所的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板架(盒)需每月执行防静电桌垫阻抗、接地阻抗测试及防静电板架(盒)测试验证,以确认合乎使用要求、验证结果登录于防静阻抗检查记录表。
4.6.3操作人员在工作区正常操作时,用静电电压表检测各处及各种情况下的静电电压值应小于100V。
4.6.4作业人员于每日进入车间开始作业前,每天两次(上午及下午进车间时)须执行防
静电综合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登录于静电综合测试仪防静电测试表中备查,技质部对静电测试执行状况进行抽检。防静电环阻抗测试仪器应定期校正,确保侦测之准确。
4.6.5执行防静电环阻抗测试时,若发现防静电环无法通过阻抗测试,应立即予以更换,再执行测试,通过后方可加入生产行列。
4.6.6欲进入防静电工作区非生产人员、客户或施工人员,应穿着防静电服与防静电鞋(或者防静电鞋套),且未获授权时不得接触各种电子零件、在制品、成品。
4.6.7防静电工作区使用的各种工具、容器、周转车等每个月检查一次。
4.7非静电防护工作区因需要组装或检验静电防护产品时,应至少满足以下条件方可作业:
4.7.1工作区应至少设置地线、防静电工作台,并依4.6.2之规定执行测试与记录。
4.7.2固定作业人员应佩带防静电环、防静电手套(或防静电手指套)等,穿着防静电服、防静电鞋;SMT或移动作业人员应穿着防静电服、防静电鞋;须依照4.6.4和4.6.5项规定作业。
4.8电子零件、在制品、成品之贮存管理依照《搬运、储存、包装、防护和交付管理程序》规定作业。
5.10静电防护培训
5.10.1从事ESD的作业人员应经过静电防护知识培训并培训合格。
5.10.2从事对ESD环境、设备等维修、测试、验证之人员,还需要进行与作业性质有关的专业训练,经过评鉴合格后上岗。
5.相关附表:
设备接地检查记录表
防静阻抗检查记录表
静电综合测试仪防静电测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