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交流【经典3篇】
青年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交流 篇一
作为一名青年班主任,我一直致力于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我积累了一些班级管理经验,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其次,班级管理要注重维护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面发展。为了维护良好的班级氛围,我首先注重班级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我与学生一起商讨制定一些适合班级的规则,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然后通过班会、班级活动等方式宣传和执行这些规则。此外,我还注重班级的文化建设,通过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凝聚力。
再次,班级管理要注重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我会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例如,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挑战和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优点;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会耐心指导,找出他们的问题所在,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班级管理要注重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撑和影响因素,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和合作对于班级管理至关重要。作为班主任,我会定期与家长进行面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同时,我也会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级的管理情况和学生的发展情况,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以上就是我作为青年班主任的一些班级管理经验,希望能对其他班主任有所启发和帮助。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青年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交流 篇二
作为一名青年班主任,我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班级管理的方法和经验。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班级管理的经验,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班级管理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自治。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下达任务和要求,而是要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我会定期组织班会,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决策一些班级事务,例如班级活动的策划和安排、班级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等。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自治,可以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其次,班级管理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保障。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我会定期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困扰,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此外,我还会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再次,班级管理要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精神风貌和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对于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会与学生共同探讨班级的价值观和目标,并通过班会、班级活动等方式共同创造和弘扬班级文化。例如,我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树立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最后,班级管理要注重团队合作。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孤军奋战,而是要与其他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班级管理工作。我会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和合作,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同时,我也会与学校管理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为班级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以上就是我作为青年班主任的一些班级管理经验,希望能对其他班主任有所启发和帮助。班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青年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交流 篇三
一、明确班主任的威信不是摆出来的,而是一步一步树立起来的。
青年人做了班主任后,自然就成了这个班集体的领头人和指挥者。有时为了显出长者的威力或是受到多数老班主任从严治班的经验影响,在刚开始时就装出一副深沉、严肃、不苟言谈的样子,在教育学生中易用命令式语气,长此以往往教出的学生不是唯唯喏喏,毫无生气;就是阳奉阴为,说一套做一套,到头来班主任的威信是名存实亡,自己也被学生疏远成为孤家寡人一个!所以,原创:年青班主任应以一个长者兼朋友的身份出现在班中,对班级实行民主集中制,凡涉及班集体的事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关心学生要从细节做起,平时多下到班里和宿舍看学生。对犯错误的学生要多用和风细雨式的感化批评,而不是暴风骤雨般的摧残打击。但学生严重违纪时,也不能姑息,也要给予严肃、深刻的批评,但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过后还要进行适当地安抚,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我们是为他(她)好,他(她)以前做的是不对的。这样以来,威信自然会在学生中树立起来,而且,在此基础上树立的威信已含有学生的信任在其中。这是“敬”和“畏”的最佳结合,是最持久、最有效、最好的状态。
二、避免出现职业倦怠感。
青年人刚担任班主任时,会觉得这项工作是充满新鲜感和挑战性的。最初都是热血沸腾地期望把自己在学校时学到的先进理念付诸实践;期望能大展身手且充满自信!因此,我们看到很多青年班主任开始工作时都是非常积极、主动、勤奋的。可我们管理的对象是学生,
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主见、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部任我们摆弄的机器,其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不可预见的。这时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班主任的积极性与美好设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多样性、不定性出现冲突。这对青年班主任来说是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随着时间的推移,班主任工作的新鲜感会渐渐地淡去,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始料不及的问题,如每天都有些学生上课迟到、睡觉等现象,虽天天讲,时时强调,批评、谈话教育都用到了,可就是不见效,而且短期内又找不到方法解决时,便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时甚至会有一种无助、无耐的感觉。当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了,就会使人产生逃避现实的想法。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年青班主任很快地由勤奋、积极、自信转到抱怨、烦燥、厌倦的情绪中去,有时甚至是逃避学生,认为是“眼不见心不烦”。那么,如何避免这种职业倦怠感呢?我个人总结了如下方法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1、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调整工作方法。常言道“老师是一本书”,其实学生也是“一本书”。班主任要认真“阅读”,才能找到解决其中各种难题的答案!2、多向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或优秀班主任请教,通过借鉴别人的方法,来积累自己的经验。这样,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自然就会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3、培养耐性,切忌急躁,班主任工作不是灵丹妙药,有立竿见影之效;而是一个持续、发展、变化、犹如滴水穿石般漫长的过程。所以,青年班主任要学会沉稳地处事,保持冷静的头脑。三、青年班主任要把握好与学生的距离。
由于我们在年龄上与学生差别不大,在与学生相处中比较容易沟通、融合,共同的话题也多。特别是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老师,身上还有一股很浓的学生味,这种年龄上的优势使得大多数青年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会存在代沟与隔阂。但我们要注意到,班主任与学生走得太近未必是好事,相反还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师生间过度亲密的朋友关系,有的甚至是称兄道弟,表面上看是师生同乐,气氛融洽,实际上会造成对学生的溺爱与放纵,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班主任是“自己人,一切好说”,从而自损威信。而一旦出现违纪现象,处理轻了,他们不当回事,处理重了,他们和你翻脸,并由此造成抵触情绪,使班级工作陷入被动。这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
此外,我们与学生距离太远也不行。当学生一星期或两星期才见班主任一次,而班主任每次来都是一副居高临下,不苟言笑,布置完工作就走了,学生会对这样的班主任难以接受,避而远之。如此以来,班里很多情况就无法获得,工作自然很难开展,而且学生对班主任可能因不了解而导致不信任,这样,就会造成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严重脱离。所以,我们要处理好与学生的距离,既不能太远,也不可以过
近。一句话,那就是若即若离!原创:
四、充分发挥班团干的作用,让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避免越俎代庖的现象。
要管好一个班级除了班主任的身躬力行之外,更要充分发挥班团干的纽带作用。年青班主任由于缺少经验,对班里的事不分大小,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是既消耗了精力,又没有得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年青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首要的是学会培养班团干的工作能力,这可以分为三步曲:(一)见习期即班主任亲自处理班里的事务,让班团干在一旁见习,学习班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慢慢熟悉班里的工作。(二)实习期即经过一段时间的见习后,班团干对班里的情况和一些日常性的工作已有所了解,这时便可逐步让班团干做一些管理工作了。(三)正式期即放手让班团干管理和组织班里的具体事务,如召开班会或举行、参加什么活动等。而此时班主任只做“参谋”,在必要时再给予指导。同时,要求他们定期向班主任汇报。经过这“三步曲”班团干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都将有很大的提高,很多时候甚至能独挡一面。当然,要管理好班级,除了发挥班团干的纽带的作用外,还要给予其他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如小组轮流出板报、开设班级意见箱、开座谈会或班干轮值等,让他们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这样不仅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自制力和责任感。
总之,作为年轻班主
任要善于总结,金无足赤。再出色的班主任工作中也有不足的地方。这就需要自己要不断的总结,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不断进步,更上一层楼。我现在的感受是做好班主任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不断的探索,不断改进,来提高自身水平,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青年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交流责任编辑:曾老师 阅读: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