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格体系看三鹿奶粉事件【优选3篇】
从价格体系看三鹿奶粉事件 篇一
近年来,三鹿奶粉事件成为了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一次重大事故。在这次事件中,三鹿公司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有毒物质,导致了大量婴幼儿中毒甚至死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开始思考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所在。其中,价格体系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价格体系导致了企业的盈利追求。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在食品行业中,特别是奶粉行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使得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例如使用低质量的原料、添加非法添加剂等。这样的行为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然而,这种盈利追求的行为往往会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其次,价格体系限制了监管部门的能力。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影响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奶粉价格较低时,消费者会选择购买更便宜的产品,而监管部门也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一定的压缩,以保证产品的价格在合理范围内。然而,由于监管部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有限,导致了对企业的监管能力不足。一些企业往往会利用监管部门的薄弱环节,逃避监管,从而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最后,价格体系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奶粉价格较低时,消费者往往会选择购买这些产品。然而,低价格的背后可能隐藏着质量的问题。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三鹿公司之所以能够长时间销售有问题的产品,部分原因就在于其价格较低,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往往会被低价格所吸引,而忽视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这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乘之机,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价格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价格体系在三鹿奶粉事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盈利追求、监管部门的能力限制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都与价格密切相关。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建立起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安全。
从价格体系看三鹿奶粉事件 篇二
三鹿奶粉事件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一次重大的事故,对于整个奶粉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次事件中,三鹿公司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有毒物质,导致了大量婴幼儿中毒甚至死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开始思考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所在。其中,价格体系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价格体系导致了企业的盈利追求。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在食品行业中,特别是奶粉行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使得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例如使用低质量的原料、添加非法添加剂等。这样的行为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然而,这种盈利追求的行为往往会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其次,价格体系限制了监管部门的能力。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影响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奶粉价格较低时,消费者会选择购买更便宜的产品,而监管部门也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一定的压缩,以保证产品的价格在合理范围内。然而,由于监管部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有限,导致了对企业的监管能力不足。一些企业往往会利用监管部门的薄弱环节,逃避监管,从而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最后,价格体系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奶粉价格较低时,消费者往往会选择购买这些产品。然而,低价格的背后可能隐藏着质量的问题。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三鹿公司之所以能够长时间销售有问题的产品,部分原因就在于其价格较低,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往往会被低价格所吸引,而忽视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这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乘之机,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价格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价格体系在三鹿奶粉事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盈利追求、监管部门的能力限制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都与价格密切相关。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建立起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安全。
从价格体系看三鹿奶粉事件 篇三
三鹿奶粉出问题之初,业内很多人立即将矛头指向奶农和收奶站,指出是他们向原奶中添加了“三聚氰胺”,后来又很快将矛头集中到了收奶站。奶农们会不会有问题,我相信可能是有的,我们只要看以前发生的“瘦肉精”之类的事件,就可以知道,仅用道德来要求农民们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要生活。
我们的价格体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被扭曲了的体系,在我们国家“关乎国计民生”的产品价格是受到严格管理的,
像粮食、猪肉和电力、能源等等。前者的生产者基本是农民,后者的生产者基本是大型国企。对于后者,由于属于“垄断行业”,他们并不会处在弱势地位。但是对于前者,分散的农民绝对是处在弱势地位。处在弱势地位的农民(不管是养猪的,还是养奶牛的),对自己的产品价格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猪肉的定价权是在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牛奶的定价权是在乳制品企业,而且他们的定价权也是受到国家调控的。农民们在把准备饲养的猪或者奶牛买来之后,他们就失去了之后的任何发言权,他们只能把猪养大或者让牛产奶。
处在优势地位的企业则是具有相当大的定价权的。他们可能在最终产品的定价权方面也是有限的(因为这些食品的价格都是受到严格控制的),但是他们在收购初级产品(比如生猪或者原奶)的时候是有充分的定价权的,这个初级产品的收购价格完全可以由企业从政府允许的最终产品的销售价格倒推出来。毋庸置疑,在这里,企业一定是把自己的利润空间预留下来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近年来我国乳制品企业的飞速发展上清楚地看出来。
由于最终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企业利润空间的“不可侵犯”,造成生猪或者原奶收购价格的无法改变。但是由于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造成我国饲料价格大幅波动,农民的饲养成本急剧上升,农民由于没有自己产品定价发言权,只能采取他们自己的“办法”应对:一种办法是杀猪杀牛,我不玩了,结果是猪源奶源急剧减少,造成前两年的猪肉牛奶价格无法抑制的上升,引发全国性的通货膨胀;另一种办法是减少饲料,降低饲养标准,结果是原奶蛋白质不能达标,然后在原奶中掺假,造成了这次的奶粉事件。
在这里,企业处于优势地位,他们极大地压缩农户的利润空间,直至农户们无法生存,最后市场反过来教训了企业,也教训了我们的价格体系:你看三鹿基本上已经被淘汰了,蒙牛等一大批企业也受到重创,这就是市场的力量。我们在拷问我们的道德底线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拷问一下我们有没有充分地尊重“市场先生”。我们如果继续漠视市场的这种调节功能,我们迟早还会在其他环节上受到惩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