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德育工作体会(优秀3篇)
青少年德育工作体会 篇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位参与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青少年德育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德育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家庭、学校、社区等各个方面都应该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同时,我们还要与社区合作,组织各种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其次,青少年德育工作需要注重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德育方面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德育计划。例如,对于内向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鼓励他们参与团队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对于外向的学生,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让他们在团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注重个性化发展,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最后,青少年德育工作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很多青少年缺乏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可以通过讲授经典故事、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我参与青少年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通过全员参与、个性化发展以及培养责任感和价值观,我们可以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青少年德育工作体会 篇二
青少年德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和青少年个人的成长。在我参与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意义和挑战。
首先,青少年德育工作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工作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例如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品德和素质。
其次,青少年德育工作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德育工作不能仅仅是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青少年德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德育工作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我们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和问题,及时调整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防止沉迷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的需求,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总之,青少年德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以及与时俱进,我们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德育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青少年德育工作体会 篇三
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培养他们成为品德良好的一代新人,当放置于首要地位。这一点已成为共识,但什么是良好品德的标准,则各有不同的认识。我以为品德良好的首要前提是圆满的人格,而人格教育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和基础组成部分。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时,“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启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中,作为课本的《四书》《五经》里,固然有很多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以历史上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楷模,这样的教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为千古流芳的俊杰。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
那么,人格到底该怎样表达呢?人格应是思想、品德、
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和达到的程度,并且被别人感知,受到社会准则的定位。例如,当某人遇险,有人挺身而出营救、相助,人们称之为高尚;有人则扬长而去,人们斥之卑下。为集体为国家勤勉工作,分毫必争,社会评价为优秀;为个人和小家无孔不入,无利不图,社会评价为自私。这是当今社会的人格内容之一。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圆满人格,决不只限于笼统的提出思想教育,而应该在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去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而入格素质的基本构成是这样的一个特征:适应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风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而这一类人物在我国历史文化沉淀中大有人在,都靠教育者在创造性为学生树立榜样,但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现发掘每一个学生人格上的闪光点,去鼓励实践者去继续实践,去鞭策未实践者紧紧跟上,大力表扬,广为倡导,激励大家竞相学习。这样在校园里就刨建了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环境氛围。
另外在对人格有正确的认识之后,还必须培养学生对人格的评价能力,用优秀范例和低劣人格表现进行比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对比感,反差感,在心理上产生震撼,从而形成评价能力,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鼓励青少年实践自己对人格的认识,并自我评价,使他们把自己对人格的理论认识和行为行动统一起来,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而老师、家长自身的人格行为也无时不对被教育者产生强烈的影响。社会风尚是社会成员总体人格的展示,不仅表现在国家危亡之际,更表现在日常生活的责任和义务。人与人关系中,与其坐叹世风日下,不如从检查自己的人格行为开始认真、负责地教育,培养自己的子女、学生,使他们都成为追求真善美、具有圆满人格的,那么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