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推荐3篇)
高考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一直担任高中历史教师的职务。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经验,我对高考历史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给其他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首先,我发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学科的内容较为广泛,学生往往对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事件有着不同的兴趣。因此,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还会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计划,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我发现高考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学科并不仅仅是背诵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比较,从中获得启示和教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并找到答案。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互相讨论和分享意见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另外,我发现高考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历史学科要求学生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会定期组织写作训练,教授学生如何构思和组织文章,如何使用历史材料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此外,我还会给予学生详细的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最后,我认识到高考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复习和总结。历史学科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往往容易忘记或混淆。因此,我会定期安排复习和总结的时间,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我还会提供复习资料和模拟试题,帮助学生熟悉考试的形式和要求。
综上所述,高考历史教学工作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进行复习和总结。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我相信我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帮助他们顺利通过高考。
高考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一直担任高中历史教师的职务。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和反思我在高考历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供一些建议给其他历史教师。
首先,我发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学科的内容较为广泛,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各不相同。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会准备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历史文献、影视资料等。同时,我也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其次,我发现高考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历史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分析,而不仅仅是背诵和记忆。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我会引导他们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比较,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此外,我还会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历史材料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讨论。
另外,我发现高考历史教学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高考是一个重要的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试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我会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和试卷讲评,让学生熟悉考试的形式和要求。我还会教授学生一些应试技巧和策略,如如何快速阅读和理解题目,如何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等。
最后,我认识到高考历史教学需要注重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和合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非常关注,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及时的教育信息和反馈。因此,我会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向他们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同时,我也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和学习活动,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综上所述,高考历史教学工作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与家长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我相信我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帮助他们顺利通过高考。
高考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三
2007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透视高考历史试卷,联系自身教学实际,我认为有必要对高三阶段历史课教学进行总结,希望能对于改进自身教学策略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高三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虽然我是第一次承担毕业班的教学任务,但还是有颇多的感悟及经验产生!
高三历史科复习总的要求是讲求方法,提高效益。具体要求是打实基础,突出重点;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及时总结,触类旁通;循序渐进,效率第一。
在高三教学中我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
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夯实基础就是要深刻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教材中的关键字句,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构建知识网络就是要在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在系统中的纵横坐标位置,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化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楚,因果明确。我形象地称这一轮复习为“地毯式”扫描,如果把备战高考比作盖高楼,那么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应是这座高楼的基石。从9月份到12月份,一直做第一轮的基础复习工作。
2、围绕考纲,研究考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教材内容不等于高考内容,考纲内容不等于全考,历史考纲年年有变,但细细研究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年常考的必考点。这些必考点,应作为重点抓住不放,而且要花大力气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复习,达到了如指掌、滚瓜烂熟,并且要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和中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世界史的复习如国别史的复习法,主要是英、法、美、德、日、俄等国的历史。例如,法国政权的更替。国际关系史的复习法,如英法关系、英美关系、德法关系、美日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都属于国际关系史,应加强复习。中外史关系的复习法,如中日关系、中英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法关系、中德关系等。
近年历史科高考,以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对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思想文化素质的考查渗透其中;依托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创新;对历史问题认识水平的考查,强调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运用知识的方法,体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发展现;试题综合性强,既包括学科内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也适当引进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试题反映或折射社会现实的需要,不回避热点问题。
还要研究考纲新增内容。一般来说,新增的一定要考。07年考纲稳中有变,“变”处主要表现在, 6处知识考点表述调整,2个知识点被删去。
3、高三历史科复习要掌握三种知识:章节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结构和理论知识,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这由同学们在校教学复习中完成。章节知识和专题知识纵横交错,构成知识网络;历史理论支撑起网上的知识点,使同学们的历史知识结构形成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交叉体系。在诸多知识的连接点上繁衍出新的知识生长点,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也是对同学们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查。历史涉及范围广,知识
点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4、强化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全面提高解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弱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对给定的热点素材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命题的切人点,对于材料题论述题的训练,具体来说:一要阅读和了解背景材料;二要思考这些材料与历史学常识的直接联系;三要自己研究命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四要针对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拟出答题思路及要点;五要书写答案,语言力争规范科学、言简意赅、层次清晰,表述完整。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和弱点,各个同学的弱点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同学有某一知识上的缺陷,有的同学可能存在着能力上的缺陷,因此,我除了要求每位同学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重点的弥补、矫正或训练,查漏补缺之外,还有意识的对同学进行个性化的点拨与指导。
5、加强时时反思与阶段反思。在复习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通过针对性地重点习题的解答与分析,不断地进行反思,深入探究有哪些问题与这一主题相关以及这一主题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从而建构对该主题的总体认识,培养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指导学生在解答主观题时,常常要反问自己,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答案?有没有离题?有没有答到点子(关键)上?
这次我所带的是高三五六班,面对文综的高考成绩,回头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备考过程,结果如下: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本次考试失利的重要原因。这届文科班同学来自八个不同的理科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个性突出,处事好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习惯、自律意识相对较差,学习惰性强,为此在班级管理上,本着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的原则,我进行了严格的班级管理,从早到校、到早读、课间操、午饭、午休、晚自习,各阶段的任务和规范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感觉在这样的管理下失去了“自由”,所以在心理上产生逆反,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所任教的学科就可能会失去兴趣与学习的动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和谐?静心回首,问题还应该出在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上。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是“老师”认为非常必要而学生认为是外在强加的,平时的管理也无数次犯过 “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动辄指责,批评,典型的“恨铁不成钢”心理,不能做到放大学生的优点过多的关注瑕疵,没有很好的实践因材施教,从而不可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地疏远了老师。教育教学是相通的,看来,只有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和学生保持通畅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力的促进自身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2、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加强对学情的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设计特别突出对学情把握的重要性,正如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按需组织生产”一样,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制定或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式。在繁忙的工作中,稍有一点懈怠就可能造成由于不了解学情而导致的课上效率不高,看来老师还得时时走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
3、后期学生的反思、自我领悟是促进提高的捷径,用心最重要。高三的学习伴随着无数次的考试练习,加上学生自购的教辅资料,做过的试题数量一定为数不少,各类题型的解法老师也可能讲过数次,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明原因地犯同一类型的错误,为此切忌搞题海战术,一定要加强反思,避免重复劳动。本届学生就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均衡关系,用过多的精力来学习某一学科,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缺乏感悟的意识,没有独悟的时间,教师反复提醒仍执迷不悟,所以高考的结果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4、在“能量守衡”下学生要本着“整体最大化”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应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根据对本届学生学习时间的调查,学习时间分配的严重不均衡也是造成文综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客观原因。当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让学生多花时间的集约式课堂教学模式。
这就是我第一次带高三毕业班历史教学任务的一个浅薄性总结,希望能对将来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