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读后感300字
中国通史读后感300字5篇
中国通史读后感300字四
看了吕思勉《中国通史》,有些感触。
先说看书的过程,知道这本书是在一个书单推荐的各学科入门系列,作为中国历史的入门书。
kindle下载后发现有两本,一本主讲政,治,另一本讲文化。都是几十万字,就随便看了一本讲政治的,从秦汉看到魏晋,进度非常慢。因为作者很多史实都要有根据,就把原书段落摘出来。原书基本都是古文,我看不懂。有的略读,有的略过。最重要是本书成书于20世纪初期,说是白话文,可是依然有很多地方读起来费力。
后来就网上试图寻找其他史学大家的入门级作品,结果发现吕思勉的通史有好多版本,于是又下载了几本回来对比。发现有合二为一的版本,前半部分写文化,后半部分写历史。这个版本的总字数加起来比前面的两本的任何一本都要少。拿来读后发现删去了摘引的古文出处,还有精简了一些其他部分。总体读来可以达到我入门的目的,就看了这一本的政治部分。
刚刚看完,说一下感受。
朝代更迭过于简略,看网上的评论,多数人也说偏重于文化部分,且大事记过于简短,倒是小细节过于清晰。有失全书的原则。多人推荐钱穆的入门书,我下载来准备过几天看。
以上是直观印象,下边说一下看完书对我历史观的影响。
上学的时候就没有好好学习历史,从来也不觉得这门知识重要,当然也不喜欢。
那时候以为历史的朝代更替只是背过的纪年表上说的几个朝代,夏商与西周,都是一个推翻另一个,这样接替者下来的。没想过中间会有很多的乱世时代,诸国并存。什么五代十国,南北朝那么多的政权同时存在。这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一个粗浅的轮廓,现在很想把每个朝代的年代和统治时间统计一下,才能清晰期看出来从古至今的更迭。
女人干政原以为只有慈禧和唐代的武则天,其他时代都是男人统治天下的。可是读过书以后才知道,太多太多的时期都是太后掌权,皇帝虚设。都是因为前一任皇帝忽然死掉,继位的皇帝年岁太小,不能亲理朝政。只是武则天是唯一称帝的女人,所以格外扎眼;而慈禧的年代离我们最近,加上适逢外国人入侵中国,让中华民族遭受了从未有过的侵害。这两个女人最为代表,还有数不尽的女子在历史上掌握天下大权。
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历史上的国君多数短命呢?历史记载的自然死亡,是不是另有隐情?
太多的子弑父,兄弟相残,臣弑君,权利让人无所不用其极。太过残忍。
正因为此,生于和平年代真应该庆幸,不再有战乱,能丰衣足食。要感恩,引用看过的一句话:“幸福并感激着”。
中国通史读后感300字五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连绵不绝的历史文化传承,这独有的文化传承造就了每一个代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历史蕴含着民族的兴衰更替,每一个中华儿女都需要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熟知透过事件表象之后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和内在规律。
《中国通史》以白话文的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阐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主讲文化现象,对中国历史的婚姻、族制、政体、阶级、饮食等做了详尽的阐述;下编则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我们不要求对中国的历史有细致入微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但是我们却不能容忍对中国历史的无知。
中国历史书籍种类繁多,如《史记》、《二十四史》等等。但是宗史旧式的观念、晦涩的文字,对我们来说是无疑是一道与历史隔绝的鸿沟。而《中国通史》则突破了古典模式,以“章节体”为代表体裁,叙述内容的重点已由王朝转向国家,由政治、制度扩展至文化、经济、社会、宗教、美术等,内容更加详尽系统。章节体裁的逐级分编、分章、分节列题形式,较之传统分卷更容易表述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更易于展示历史更替兴亡的内在规律。
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儿女,才能使我们收获作为中华民族应有的优越感,但是正如前节所说,中国的历史书籍,大都晦涩难懂,《中国通史》则以白话文的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阐述,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历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