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精彩3篇)
浅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 篇一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进行研究。
首先,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加强法律保障。当前,我国已经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农村土地的流转和使用,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和使用的监督,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
其次,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加强组织建设。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和使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水平不高,导致土地流转和使用的效率低下。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从而提高农村土地流转和使用的效率。
此外,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和使用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土地流转和使用的价格波动较大。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的手段来确定土地流转和使用的价格,从而提高土地流转和使用的效率。
最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和使用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政策的宣传,同时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和使用的财政支持,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需要加强法律保障、组织建设、市场机制建立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只有通过全面的对策研究,才能推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浅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 篇二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进行研究。
首先,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加强农民参与。当前,农民在土地流转和使用过程中的参与度较低,导致农村土地流转和使用的效率低下。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土地流转和使用的认识和参与度,从而提高土地流转和使用的效率。
其次,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加强农村土地的规划管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不够科学,导致土地流转和使用的效率低下。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村土地的规划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从而推动土地流转和使用的顺利进行。
此外,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加强农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当前,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的损失和环境的恶化。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监管,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导致土地流转和使用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增加农民对土地流转和使用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需要加强农民参与、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农村土地保护和利用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只有通过全面的对策研究,才能推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浅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 篇三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已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但仍存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价值难以实现、土地承包权流转有待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混乱、土地收益分配关系紊乱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关键词: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产权改革
土地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马克思说过:“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一般是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其派生出来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其他土地权利形成的相关制度。30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稳步发展。以农地承包、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为标志,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价值难以实现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指农村劳动群众集体经济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自己所有的土地的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土地所有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只知道集体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但没有所有权概念,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价值知之甚少。导致如下结果:一是土地权属不清,纠纷较多。由于集体土地档案、地籍图像资料不完善,土地界限拐点位置无证可查,导致部分土地界限长期存在争议。二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我国《民法通则》虽然规定了集体所有权,但没有明确规定集体所有权的主体。该怎样认识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在立法上和法学理论上都存在着困惑。三是农民行权意识差,在行使所有权时农民“集体”很难成为实践层面上的所有者主体,实际权利由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或者村民小组长代替所有权人行使,这在土地发包、集体土地征收中,体现尤其突出。
(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混乱,缺乏法律规制
长期以来,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自发流转在客观上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集体组织财富积累、提高农民收入等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流转在政策和法律上未得到明确认可,在杂乱无序和隐蔽状态下进行,引发了诸多问题,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集体土地隐形交易活跃,使耕地保护受到冲击。随意占用耕地并出让、转让、出租、转租用于非农建设,或者低价出让、转让农村集体土地等现象层出不穷。二是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发、无序流转,导致政府难以有效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冲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使土地市场秩序受到严重冲击。三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缺乏法律保障,交易不安全。由于法律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条件、用途、权益、程序等缺乏明确规定,难以依法进行土地登记,对建设投资者
不利,还会波及到其他利害关系人,使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四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关系混乱。由于缺乏法律监管与市场机制,土地的市场价值及资产资源属性在流转中不能得以充分体现,加之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混乱,使得本属于农民集体及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难以得到法律的切实保障。二、继续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
对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要是通过确权颁证的方式予以确认,对于集体土地使用权,则由《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以规范,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规体系,推动解决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
(一)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颁证工作,明确农村土地产权主体
通过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可以明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关系,固化土地权利,加速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民土地权益。
(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权能, 积极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是由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派生的一种用益物权。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即是赋予各类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处分”权能。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是国家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的一项根本措施。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坚持自愿、有偿、公平原则,在统一规划及所有权属和用途不变的前提下,依法进行流转。《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除法律明确规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外,我国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如成都市允许农户委托集体经济组织代为流转其承包经营权,通过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等方式,实现耕地的规模化经营。兰州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三)逐步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农民集体和个人为进行非农业生产建设而依法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权利。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及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发展趋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形式应包括出让、出租、转让、转租和抵押。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是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集体土地所有者支付出让价款的行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租,是指集体土地所有者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作为出租人,将集体建设用地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让,是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租,是指承租人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再次租赁的行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抵押,是指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不转移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占有,将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债权担保的行为。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对于实现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同地同价”,发挥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价值,进而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合理分配农村土地收益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及土地收益的分配应实行民主管理原则,这样才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密切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使其自觉维护集体的土地,并能有效利用和管理土地,从而实现自己的土地权利。对于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应支付给享有被征收土地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分配,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产生的收益应全部归土地承包经营权人。
三、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许多配套措施保障实现。第一,扎实推进新型农村治理机制建设。如四川省多地农村形成了以村民议事会为决策机构,村委会为公共事业服务单位,农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的新格局。第二,创立耕地保护机制。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及管理 ,实行耕地分级保护,通过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第三,建立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如成立综合性的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将产权的流转整合到一个交易平台办理。第四,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步伐,为促进农村土地资本化创造条件。第五,创新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担保机制,以降低农村土地产权流转风险。第六,完善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法律、法规立法工作,为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法律保障,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制化。
参考文献:
[1]钱忠好.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续)[M].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9).
[2]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2003.
[3]张钧.农村土地制度研究[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4).
[4]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5).
[5]李剑阁主编.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7(4).
[6]史尚宽.物权法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7]夏勇.法治源流[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