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山水画的意境特征和表现方法(精简3篇)
宋代山水画的意境特征和表现方法 篇一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亮点,它以其独特的意境特征和表现方法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宋代山水画的意境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宋代山水画注重表达自然景物的神韵和气韵。宋代山水画家善于通过绘画表现自然景物的精神内涵,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他们常常利用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表现山水的形态和变化,以及山水所具有的意境和气韵。这种注重自然景物的神韵和气韵的表现方法,使得宋代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次,宋代山水画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在宋代山水画中,画家们常常以人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人物的存在和活动来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他们通过描绘人物与山水的相互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这种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为核心的意境特征,使得宋代山水画具有了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
最后,宋代山水画注重描绘自然景物的细腻和真实。宋代山水画家善于运用各种绘画技巧和手法,将自然景物的细节描绘得非常精确和真实。他们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表现出山水的细微之处,使得观者能够感受到自然景物的真实和生动。这种注重细腻和真实的表现方法,使得宋代山水画具有了一种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总之,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意境特征和表现方法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它注重表达自然景物的神韵和气韵,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描绘自然景物的细腻和真实。这些特点使得宋代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亮点。
宋代山水画的意境特征和表现方法 篇二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它以其独特的意境特征和表现方法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宋代山水画的意境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宋代山水画注重表达自然景物的意境。宋代山水画家通过绘画表现自然景物的精神内涵,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他们常常利用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表现山水的形态和变化,以及山水所具有的意境。宋代山水画家善于运用绘画元素来表现山水的意境,如运用空白的处理手法,创造出一种虚实相间、意境深远的效果。这种注重自然景物的意境的表现方法,使得宋代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次,宋代山水画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宋代山水画中,画家们常常以人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人物的存在和活动来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他们通过描绘人物与山水的相互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宋代山水画家善于运用人物形象来丰富画面的意境,通过人物的表情、姿态和动作,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这种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核心的意境特征,使得宋代山水画具有了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
最后,宋代山水画注重描绘自然景物的真实和细腻。宋代山水画家善于运用各种绘画技巧和手法,将自然景物的细节描绘得非常精确和真实。他们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表现出山水的细微之处,使得观者能够感受到自然景物的真实和生动。宋代山水画家还注重运用光影的处理手法,通过光影的变换来表现出自然景物的真实和立体感。这种注重真实和细腻的表现方法,使得宋代山水画具有了一种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总之,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意境特征和表现方法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它注重表达自然景物的意境,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描绘自然景物的真实和细腻。这些特点使得宋代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
宋代山水画的意境特征和表现方法 篇三
宋代山水画的意境特征和表现方法
山水画的意境是创作者和观赏者在特定氛围中所得到的感动和感悟,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宋代山水画意境特征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前言
自隋以来,山水画逐渐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个重要画科。
至唐代,李思训父子、吴道子等山水画大家的作品形成一个高峰。之后高潮迭起,至宋代,更是令人瞩目。南宋、北宋山水画的贡献,不仅在表现山水的技法上较前代有了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在表现画中意境的手法上有了突破。这一时期,画家表达意境的特征是将诗文、情景和事件结合起来,不仅关注外在的实境描写,而且更注重将山水与人物、花鸟结合起来进行描绘,营造特定氛围,使画面显现出无限意境。
一、山水画的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它是创作者和观赏者在特定氛围中所得到的感动和感悟,它是由山水外在的景和画家内心的情构成的特定语境。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美学大家宗白华认为,“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的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蒲震元认为,意境可视为一种特定的审美心理结构,意境的本质特征,在于“心物交融”基础上达成的“超以象外”或“境生于象外”。画家李可染则认为,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意境是作品的神之所在。
二、宋代山水画意境的特征
宋代山水画的意境有其时代特征:如诗画结合的山水之美;如情景交融的生命之美,表现出物我两忘的禅意境界。
(一)诗画结合的山水之美
宋代崇文,这一时期的文学空前繁荣。文学上的繁盛,不仅表现在文人将诗词作为咏物抒情的手段;而且还表现在画家们进行绘画创作时,往往追求“画中有诗”的意境。在宋代,常有文人参与绘画创作,他们将诗与画结合起来,追求诗、书、画、印皆擅,努力使自己成为文人画家;同时,宫廷画院也要求画家们将诗意融入画中,画家们也热衷于这样做。于是,画与诗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结合能产生意境,诗与画一样能表现意境。文学家用山水诗这一文学形式勾勒出山水大美;读者通过阅读和想象,在内心生成美的意境。而画家则以绘画语言将山水之美直接表现出来,创作出具有深邃意境的画面;观者通过画面直接感受山水之美,同时又任其思绪畅游,感悟画中意境。
山水画的诗画结合,其实就是以诗描写画面,并在画中彰显诗意,正如大师潘天寿所说:“一个懂画的诗人在写诗时可以丰富诗的意境;同样,一个画家,如果有诗的根柢,作画时也可以脱掉俗气,增加诗的韵味……”
宋代山水画讲究诗画结合,这其中,既有黄庭坚《跋画山水图》的“江山寥落,居然有万里之势”;又有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的“见青山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这就是山水画的诗画结合,也是情景交融的美之颂扬。
(二)情景交融的生命之美
情景交融,是山水画和山水诗意境的主要特点。宋代的文人和画家十分推崇情景交融,这一时期大量存世的山水诗词和山水画说明了这一点。情景交融,是作者之情与山水之景的相互融合:画家以山水映射人的情感,使山水具有了人的品格,成为拟人化的景物;诗人将人的思想融入山水,使人的性情具有了山水的形象——此时,画中的山水已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客观物象,而是能与人进行对话交流的朋友,人们似乎能走进其中畅神、纵情;而人们心中的山水正在画家的笔下演变出生命的万千气象。
如同明代画家唐志契《绘事微言·山水性情》所说:“凡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由此,人们可通过山水画中的情景交融观赏生命之大美。
(三)物我两忘的禅意境界
在宋代,禅宗有了很大发展。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画家、禅僧相互间皆有较为密切的交往。山水画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往往将参禅悟道的心得融入绘画,使宋代山水画得以表现禅意境界。这种禅意不是刻意的营造,而是画家的觉悟,使其笔下的画面中表现出一种空灵的状态,其意境深邃,令人联想无尽,在去除外相的观赏时能达到无我、无物的境界。
三、宋代山水画意境的表现方法
宋代山水画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对意境的表现更加丰富多彩。主要方法是通过实景山水的重构、通过山水、花鸟、人物的结合以及通过绘画语言的多样化,由此来凸显山水之美、生命之美和境界之美。
(一)实景山水的重构
中国绘画历来重神而轻形,对于山水的描绘,不是局限于真山实景,而是将真山实景进行主观加工,以此表现山水之神韵。例如北宋山水画家,即以或厚重、或轻巧的笔法表现山水的雄伟气势。
如北宋画家范宽,长期生活在陕西的华山、终南山一带,常以浑厚笔法勾勒出北方山水的雄壮。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溪山行旅图》轴是范宽的代表作,画面上高山巍峨,气宇不凡,好一派关中山水之气韵。但我们细观此画,却很难说出画中描写的景象是陕西关中具体哪一处的山水。
因为画家不是画真山水,而是将陕西关中的景象作为素材而进行重构,以此表现最具特色的北方山水之美,从而营造山水之意境。而南宋画家夏圭,作为表现南方山水的能手,常以杭州地区的山水实景为题材,运用其特有的表现方法,描写出南方山水的秀美神韵。他的《溪山清远图》卷即是运用简练笔法的代表作,画中凸显了南方山水烟雨濛濛的空灵意境。
(二)山水、花鸟、人物的结合
宋代山水画家在创作时多将山水与人物、花鸟相配合,由此营造出更加灵动的意境。其中有的人物、花鸟虽为画面点景之物,却是画龙点睛之笔,能使意境十分精彩。
1.山水与人物的结合
将人物置于山水中作为点景,是宋代山水画的特点;人物虽然不是画面描绘的主要对象,但人物作为山水中的行为主体,能使山水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使画作既有山水之美,又有生命之美,表达了充满诗意的主观意境。
宋代山水画中山水与人物结合的作品相当多:范宽《溪山行旅图》轴描绘的人物是行旅的商队,许道宁《渔父图》卷(现藏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美术馆)描写的是行旅的渔夫,马远《踏歌图》轴中人物为边唱边行的农夫,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卷中表现的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场景。宋代山水画中人物有文人士大夫,也有农夫、渔夫,可见其中人物繁杂,不拘一格。
这样的表现方法,能激发人们或居或游山林的热情。在这里,山水成为审美对象,山水如生命活体感染了人;人可以寄情于山水,人亦给山水增添生气,这不仅体现山水本身的自然美,还能彰显生命本质的意境美。
2.山水与花鸟走兽的结合
将山水与花鸟结合的表现方法,是宋代山水画最大的特点。正如山水与人物结合的方法一样,山水画中的花鸟也是生命的主体,与山林泉水这些自然景象相互对映,不仅体现山水的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也体现了山水的.诗意。
如马远《梅石溪凫图》页,描绘的是半边斜出崖壁下的一群大小不等的野鸭正欢腾地嬉戏于溪水中,观者能感受到野鸭愉快的心情。斜出的崖壁、下探的梅枝与水中的野鸭相互对应,山水、树木似乎都已被嬉戏的野鸭所感染,而野鸭也为能在山水美景中畅快淋漓而感到无比惬意——画作既表达了“春江水
暖鸭先知”的诗意,又表现出山水美景之境界。宋代山水画除了以山水与花鸟结合外,还将山水与人物结合、与花鸟走兽结合来表现意境。如李迪《风雨归牧图》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是将山水与人物、与花鸟完美结合表现意境的杰作。画中两牧童在风雨将至之时,急驱二牛往家赶;但由于风很大,后面小牛显得有些吃力,前面母牛回首张望,召唤小牛前行。画面中,不难看出母牛心疼小牛的形态和眼神,小牛亦奋力前往;画家对二牛的刻画极其生动,使观者油然而生怜悯之意。
再如朱锐《雪涧盘车图》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作者将人物、骡纲和盘车结合一起描绘,并将其置于严冬积雪的山水环境,细致描绘人、车、牛、马,以此表达自身对世事艰辛的感悟,画中场面极为感人。
(三)绘画语言的构成
山水画至宋代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尤其到南宋四大家时,又是一次突破,此时的绘画语言已经很丰富。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在画面表现上强调水墨的苍劲风格;此外以梁楷为代表的水墨简笔画,更是在马、夏的基础上进行变革,独具特色。这些绘画语言形式的变化,是南宋画家对山水画意境的深入发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在对空灵意境的营造,即所谓“境外生象”的境界。从马、夏以及梁楷绘画中可以看到,画面大片留白,线条概括简练,以留给观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如马远的《梅石溪凫图》对溪水的表现,只在野鸭周围略画水纹,其余留白,这样既能表现我国南方地区水雾迷蒙的景象,又能由溪塘一角引人遐想,境外生意,意味无穷。
此种表现方法在马远的《踏歌图》中也有体现。又如梁楷的《雪景山水图》轴(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画面只简要勾皴出雪山、坡石;天空以淡墨渲染,使天空与雪山形成对比,以显雪山更白。这样黑白对比、大片留白的方法更能凸显空寂的意境。
四、结论
宋代山水画意境的特点,有诗画结合所构成的山水之美,有情景交融所表现的生命之美,还有无我两忘的禅意境界。为表达山水画的境界,两宋的山水画家通过对实景山水的重构,通过山水和花鸟走兽以及人物的结合,并通过绘画语言的不同形式来表现画面各种意境。宋代山水画意境的表现特征,使宋代山水画走向繁荣,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406
[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60
[3]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38
[4]叶尚青编《潘天寿论画笔录》,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