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异化【经典3篇】
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异化 篇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动力,它们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和机遇。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社会价值也发生了异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对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们不断地开采、利用自然资源。这种过度消耗使得一些资源变得稀缺,甚至面临枯竭的危险。例如,石油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了能源危机的出现,使得全球能源供应稳定性受到了严重威胁。资源的过度消耗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使得社会和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变得非常快,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工具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然而,这种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也使得人们更加依赖科技,而忽视了与人直接交流的重要性。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但这种虚拟的交流往往无法替代真实的面对面沟通。人们越来越少地参与到真实的社交活动中,导致了社会联系的减少和人际关系的疏远。
再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科技的进步使得一部分人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而另一部分人则被边缘化。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了获取知识和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那些无法接触到互联网的人群无法享受到这些便利。科技的发展也导致了一些行业的衰退,使得一些人失去了工作和收入来源。这种不平等现象的加剧使得社会的稳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遇,但也导致了一些社会价值的异化。资源的过度消耗、人际交流的减少以及社会不平等的加剧都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副作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在科技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人际交流和社会公平,实现科技与社会价值的和谐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异化 篇三
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异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加快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人类生活的全面渗透,技术异化也对人类生活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异化,供大家参考。
一、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异化的表现
科学技术异化不仅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破坏,同时也发生在对精神文明的侵蚀。一方面,科学技术异化对物质文明的破坏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及其对自然界改造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产生的。随着二战以后的突飞猛进,人们像自然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和噪音越来越多,使人类赖以生存环境受到极度的污染,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在物质文明领域,现代科学技术异化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能源危机和膨胀等严重问题,造成了人类物质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恶化,使人类的生活质量下降,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异化对精神文明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伴随着科技发展可能出现某些消极现象,造成人的失衡和个性扭曲。
二、对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不同观点
伴随科技进步而出现的全球问题、不同的学者对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对人类的未来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主要有“科技乐观派”和“科技悲观派”。
1.悲观主义
科技悲观派的主要代表是罗马俱乐部。以罗马俱乐部学者及其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为代表。认为人口、资源消耗、粮食生产、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是按指数增长的,无限的增长与有限的环境(地球)构成的矛盾必然导致“增长的极限”;如果维持现在的人口增长率与资源消耗速度不变,那么,很可能会导致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发生崩溃。他们提出“零增长”,即停止增长。认为只有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社会运行的方向,向均衡的目标前进,才能摆脱危机。否则,如果人类没有意识到改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没有为这种改变做出实际的努力,仍按照“惯性”思考和生存,将加剧危机,把人类拖向灭亡。他们在预测人类社会未来状况时,对科技的作用持消极否定的态度。
2.乐观主义
科技乐观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国的康恩、托夫勒、贝尔等人。他们批评罗马俱乐部“悲观派”的观点,从所谓“乐观派”的立场出发,得出一系列同《增长的极限》相反的结论。康恩在《今后二百年》等著作中,坚决反对限制增长的办法,主张用发展新技术和保持不断增长的办法使当前的“失调性问题”得到控制。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认为技术的发展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甚至是决定全局的因素,他坚信科学技术能够促进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到来》这本书,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科技乐观主义认为科技决定一切,科技发展使人类社会能够和克服由于科技进步而造成的问题,他们在面临新科技挑战的时候,表现出乐观的情绪。
科技悲观主义和科技乐观主义是对科学技术的两种极端的看法。二者的不足之处恰恰在于他们对本来是正确的东西作了片面地夸大。除此之外,还有处在两个极端之间的很多不同派别和观点。
三、现代科学技术价值异化的根源
1.科学的应用过程中本身存在着科学异化的可能性
科学技术本身是人类活动的精神产品,如果不进入应用过程,它就永远无法实现其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功利价值,但是科学技术一旦进入应用过程,情况就很不相同了。科学技术作为人的工具,即能够以建设性的方式被利用,也能够以破坏性的方式被利用;既可以为创造性的目的服务,也可以为毁灭性的目的服务;既可以从善,也可以从恶。科学技术成果一旦同实践要素结合起来,就直接延伸了人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中是有用的,但也能用来杀人。”贝尔纳撰文说:“我们对于彻底毁灭的威胁,绝不能漠然视之”,“以裂变以及而今又以氢弹为代表的毁灭性武器,威胁着全人类。”托夫勒指出:“我们的技术能力在增强,但是它所产生的副作用和潜在的公害也在不断增加。”一言蔽之,科学技术到底能够给人类带来什么,关键在于掌握在什么人手里以及人们为什么和怎样利用它。有人把科学技术比作一把双刃剑,一刃对着自然界,一刃对着人类自己。正是科学技术利用的这种双重效应,为科学技术应用过程中异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2.人们认识上的不完善为科学技术异化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科学的应用作为人类实际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认识的下进行的。长期以来,人们用以指导科学应用的认识却是极为片
面和短视的,它往往过分看重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不断从自然界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的一面,片面地以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却忽略了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界的依赖以及这种索取活动受自然规律限制的一面;它往往只瞩目于科学应用能够带来的各种眼前的直接功利价值,而对科学技术应用的长远后果缺乏自觉意识;只看到本地区、本、本国家的局部利益,看不到全人类存在着共同的利益。正是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使得科学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异化不断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3.社会制度方面的缺陷加剧了科学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异化
虽然科学技术本身没有阶级性,但如何应用科学技术的成果,使其服务于什么样的目的,总是与一定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相联系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缺乏健全的监督和控制,滥用科技成果的行为往往不能受到应有的谴责和制裁。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科学应用过程中的科学异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最终一定能够克服各种科学技术异化现象,使被科学技术异化严重分裂了的科学技术价值体统一起来,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真、善、美的完整统一体。
四、技术异化的内涵及外在表现
1.技术异化的内涵
异化理论是在文艺复兴以来的近代西方哲学里逐渐形成起来的。异化的一般含义是指主体转化为否定自身的客体。黑格尔用“异化”明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对立,提出“人的异化”理论。费尔巴哈第一次把人的本质和异化联系起来,他认为宗教、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而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仅仅是宗教的异化,更根本的在于劳动异化。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异化作为社会现象是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思想深受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黑格尔、海德格尔、卢卡奇等人思想的影响。马尔库塞认为,在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技术已经从人的解放力量转变成对人的控制力量。马尔库塞认为:“我们的社会的特点在于,它在绝对优势的效率和不断增长的生活标准这双重基础上,依靠技术,而不是依靠恐怖来征服离心的社会力量。”在技术理性的同化与整合之下,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全面异化。这就是马尔库塞所谓的技术异化。
2.技术异化的外在表现
技术异化的外在表现概括地说就是在技术的整合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一体化,在这种情形下,人变成单向度的人,社会变成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人是指人作为一种自由的存在者成为失去超越维度和批判维度的人。单向度的社会指的是不同社会阶级与阶层在生产与生活方式上的同化或一体化;政治、经济、文化只有与现有制度相一致、一体化的一个方面、一个向度。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技术的进步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是,由于它的制度和社会结构不能利用这些条件让人达到真正的自由,相反,社会愈富裕对人的制约就愈大。人在经济领域失去了自由,政治领域失去了选择,在思想文化领域失去了否定性与批判性,从而不得不依附于整个社会的统治。
五、现代社会中技术异化的原因
1.人与自身目的的异化
对未知世界的渴望让人们不断的丰富和拓展着科学知识,技术被视为推动社会发展最有效、最快捷的工具。一项技术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一定的功能,科学技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被人类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之中。人类发明新技术、运用高科技无非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希望通过机械化生产来提高社会生产力,通过信息化交往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宣传媒介方便人们获取信息等等。人类发展技术的目的是帮助自己摆脱对未知的恐惧,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和优越的生存环境,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然而,在某一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科技实践活动及其产物却完全背离人创造它的善的初衷,反过来成为支配和控制人的异已力量,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2.人的价值理性的异化
针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进程所产生的社会问题,马克思指出,“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是:机器本身对于把工人从生活资料中“游离”出来是没有责任的。矛盾和对抗不是从机器本身产生的,而是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中产生的。”在他看来,人的存在是人的理性和意义的发源,因为人的存在,世间万物才有了意义。同时,人是具有价值理性的存在,人类通过对自我意识的内在把握建立起一种合目的的价值观念,指导着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然而,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将手段视为目的,迷失了自身的价值理性,把工具本身当成人的理性。技术主体价值理性的异化使人们将个人的价值追求置于社会、自然以及他人的利益之上,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失当价值观使人类面临严重的思想危机和生存危机。可见,人的价值理性的缺失是技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异化的主体性根源,技术的高度发展使技术理性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力量具有建设性,更具有破坏性,它使人拥有了巨大的物质力量,但同时也不断失去了驾驭这种力量的能力。
六、技术异化现象对我国发展路径的启示——以科学的价值理性指导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生产
人类发展技术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自由全面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要恢复技术的人性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合理的价值理性来指导社会生产。在马尔库塞看来,扬弃技术异化就要改变现状,将价值理性放在技术理性的核心位置。“科学和技术的历史成就已经使得价值向技术任务的转化(价值的物质化)成为可能。结果,至关重要的是用技术的术语把价值重新定义为技术过程中的因素。”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对价值理性做出重新认识与评判。
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性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通过生产实践创造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实现生命的延续。用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来指导生产实践,意味着长远的人文精神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渗透。技术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人类的现代化发展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但人类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必须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以长远利益为目标,不能破坏生态平衡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为发展代价。
2.以伦理价值观引导重大技术的研发方向
在价值要素中,马尔库塞很重视艺术的作用。他认为,真正的艺术作为人把握世界的一种特定方式或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比较集中表现出人的创造性本质。按照马尔库塞的思路,如果我们能够将价值与艺术整合到科学和技术之中,并作为科学技术的内在要素,实现技术理性、科学理性同价值理性、艺术理性的统一,我们就可以扬弃技术的异化。
用伦理价值观来引导科学技术的运用是当下技术主体接受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青年科学家而言,必须从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研发成果等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的价值理性引导和积极的伦理道德观渗透,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技术实践中赋予技术成果正面的伦理价值,从源头上消除技术异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