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实用3篇】
中小学音乐教育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许多学校的音乐教育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重要性。因此,我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果音乐教育只是教师在课堂上单向传授知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对音乐教育失去兴趣。然而,如果音乐教育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例如,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合唱和乐器演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其次,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如果音乐教育只是注重教师的传授,学生很难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发展。然而,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进行个性化的音乐教育,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最后,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音乐教育只是教师的一味灌输,学生会变得依赖教师,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然而,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乐曲、设计演出方案,并且在演出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音乐教育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真正价值和目标。
中小学音乐教育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篇三
中小学音乐教育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转眼间已在实验小学实习两周多了.刚来到实习学校时,面对的是一个身份的转变,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实习音乐教师,心中有着无数的期待、向往,也有着担忧、疑惑.期待的是自己将能作为一名教师,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激情洋溢的带领着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供大家阅读。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
音乐教育是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他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音乐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低年级的学生,其年龄特点是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易持久。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细心地、反复地观察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接受音乐教育时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才能上好课。
对学生音乐天赋的培养要在学生适当年龄开始。因此,低年级的音乐教育更为重要。学生在入学前,虽然对音高、节奏、节拍已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尚未经过听辩、比较等训练,因此在唱歌过程中时常会走音,节拍、节奏也不稳定。在教学中就应针对低年段学生的`特点,及时培养学生的音高、时值概念,使他们更好的帮助以后的音乐学习。
人们常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低年段的孩子喜欢用耳朵听音乐。老师要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以及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理解这一特点,在教学上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即看得懂、听得懂,能在短时间内进入课堂状态,参加到音乐课堂活动中。
在音乐教学中,一切音乐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赖儿童的听觉能力。因此,听觉训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不论是唱歌、欣赏、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都应在培养学生听觉感受性的基础上进行。
所以,要培养、提高低年段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就应该有计划地进行练耳教学,提高学生对音高、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音程等音乐表现手段的听辨能力。例如:在一年级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对音的高、中、低的听辨力?我通过音乐形象的生动对比,使学生理解和区分高、中、低三个音区的音乐特点。在高音区描绘小鸟、小松鼠等形象,使学生感受到高音区的音色较清澈和明亮;在中音区则可描绘学生自己的活泼形象,让学生感受到中音区的歌唱性;在低音区描绘大象、老牛、狮子、老虎等形象,使学生感受到低音区的音色较厚实、沉重。
还可以利用动作游戏来巩固学生的听辨能力。例如我在高音区演奏时,要求学生做双手向上举的动作;在中音区演奏时,学生则双手放在腰上;在低音区演奏时,学生双手做下垂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与教学交叉进行即巩固又发展了对学生听觉的训练。马克思曾说过:“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就说明音乐听觉能力需要早期培养。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每一个音符、节奏型、乐句、乐段都能反映音乐的时间性。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用耳朵听、去感知。孩子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学生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
例:心跳声:2/4 x x | x x ||
咚 咚 咚 咚
大鼓声:2/4 x- | x- ||
咚 咚
钟表声:2/4 x x x x | x x x x ||
嘀 嗒 嘀 嗒 嘀 嗒 嘀 嗒
母鸡下蛋后: 2/4 x x x | x x x ||
咯 咯 嗒 咯 咯 嗒
机枪扫射声: 2/4 x x x x | x x x x ||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一直很高,多次反复的练习,一些复杂的节奏就不知不觉中掌握了。
采用柯达依教学法,先通过音节的声音使学生首先从感性上识别,再加以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使学生不觉得节奏训练枯燥无味,反而更有兴趣的去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加深对节奏的感觉和理解。例如,按照分句用象声词读节奏的方法,学生用节奏音节模仿回答的练习:
(师)x x x x x | (生) x x x x x ||
喵 喵 喵 喵喵 ta ta ti ti ta
(师) x x x x x x x x | (生) x x x x x x x x ||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哒 ti ti ti ti ti ti ti ti
(师) x - x - | (生) x - x - |
呷 呷 呷 呷
这即推动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节奏。
感知完节奏,我就让学生用律动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学生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听的过程中告诉他们是几拍子,让他们边拍手边听或者边拍手边唱。这些都是学生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进行的活动,这种活动自然、灵活、大胆、不用老师教。小马跑、大家走、开火车、开飞机、打雷声、划船等都可以让学生们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去活动。让学生听不同的歌曲让他们去表现,如认识二拍子时,可以让他们听《进行曲》,整齐有力;认识四拍子时让他们听,《小白兔乖乖》、《小燕子》等歌曲;认识三拍子时,就让他们听圆舞曲来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效果是最佳的。
除了身体的表现,我还让学生充分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长音、是短音,这样敲就好听,然后让学生自己给所学的歌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通过各种丰富的节奏练习,发展了学生对节奏的模仿与辨认,运用自己的听觉,在音乐艺术中发现音乐的美。
上述的两种教学活动都是通过寓教于乐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整个小学音乐教学中,只有由低抓起,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学生、引导他们,才会使音乐教育在培养孩子们茁壮成长
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