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的小论文(精选3篇)

初一数学的小论文 篇一

如何培养初一学生的数学兴趣

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初一阶段,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认为数学是一门难以理解和应用的学科。因此,如何培养初一学生的数学兴趣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增加实践性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启发思维,强化逻辑性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推理、证明和解题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三、关注个体,因材施教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兴趣爱好都不同,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对于那些对数学较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和挑战;对于那些对数学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采取一些激发兴趣的方法,例如通过数学游戏、数学趣味故事等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结论:培养初一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任务。通过创设情境,增加实践性;启发思维,强化逻辑性;关注个体,因材施教,我们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

初一数学的小论文 篇二

如何提高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引言:在初一阶段,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如何提高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

初一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初一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规则和解题方法。同时,学生也应该注重课后的复习和巩固,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学生应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此外,学生还应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学习过程中的拖延和浪费。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在初一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应用的能力。

结论:提高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实践,提高应用能力,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提升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初一数学的小论文 篇三

关于初一数学的小论文

  初一数学小论文篇一:

  生活中的数学

  什么是数学?百科全书上是这么定义的,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可能你仍然不明白何为数学。通俗的说,数学就是一门关于计算的课程。

  那么,数学到底体现在哪里呢?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精密的数学竟然能跟拿袜子扯上边。关于拿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我敢担保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我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肯定无法配成一对。但是如果我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我敢说肯定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则至少要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

  说完拿袜子,让我们讨论一下燃烧绳子的方法。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你需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你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绳子准确测出3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大家可以利用一种创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方法是同时从绳子两头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30分钟。

  同样类似的问题还有火车相向而行问题。两列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列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列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列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列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小时,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形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投掷过硬币。可是,你知道吗,掷硬币并非最公平的。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首先,虽然硬币落地时立在地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即使我们排除了这种很小的可能性,测试结果也显示,如果你按常规方法抛硬币,即用大拇指轻弹,开始抛时硬币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时仍朝上的`可能性大约是51%。之所以会发生上述情况,是因为在用大拇指轻弹时,有些时候钱币不会发生翻转,它只会像一个颤抖的飞碟那样上升,然后下降。如果下次你要选择,你应该先看一看哪面朝上,这样你猜对的概率要高一些。但是如果那个人是握起钱币,又把拳头调了一个个儿,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与开始时相反的一面。

  总之,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藏着数学的奥妙,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

  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说抽屉原理,“任意367个人中,必有生日相同的人。”“从任意5双手套中任取6只,其中至少有2只恰为一双手套。”“从数1,2,...,10中任取6个数,其中至少有2个数为奇偶性不同。”......

  大家都会认为上面所述结论是正确的。这些结论是依据什么原理得出的呢?这个原理叫做抽屉原理。它的内容可以用形象的语言表述为:

  “把m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东西。”

  在上面的第一个结论中,由于一年最多有366天,因此在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在同月同日。这相当于把367个东西放入366个抽屉,至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在第二个结论中,不妨想象将5双手套分别编号,即号码为1,2,...,5的手套各有两只,同号的两只是一双。任取6只手套,它们的编号至多有5种,因此其中至少有两只的号码相同。这相当于把6个东西放入5个抽屉,至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

  抽屉原理的一种更一般的表述为:

  “把多于kn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k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东西。”

  利用上述原理容易证明:“任意7个整数中,至少有3个数的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因为任一整数除以3时余数只有0、1、2三种可能,所以7个整数中至少有3个数除以3所得余数相同,即它们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

  如果问题所讨论的对象有无限多个,抽屉原理还有另一种表述:

  “把无限多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n是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无限多个东西。”

  抽屉原理的内容简明朴素,易于接受,它在数学问题中有重要的作用。许多有关存在性的证明都可用它来解决。

  1958年6/7月号的《美国数学月刊》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证明在任意6个人的集会上,或者有3个人以前彼此相识,或者有三个人以前彼此不相识。”

  这个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简单明了地证出:

  在平面上用6个点A、B、C、D、E、F分别代表参加集会的任意6个人。如果两人以前彼此认识,那么就在代表他们的两点间连成一条红线;否则连一条蓝线。考虑A点与其余各点间的5条连线AB,AC,...,AF,它们的颜色不超过2种。根据抽屉原理可知其中至少有3条连线同色,不妨设AB,AC,AD同为红色。如果BC,BD,CD3条连线中有一条(不妨设为BC)也为红色,那么三角形ABC即一个红色三角形,A、B、C代表的3个人以前彼此相

  识:如果BC、BD、CD3条连线全为蓝色,那么三角形BCD即一个蓝色三角形,B、C、D代表的3个人以前彼此不相识。不论哪种情形发生,都符合问题的结论。

  六人集会问题是组合数学中著名的拉姆塞定理的一个最简单的特例,这个简单问题的证明思想可用来得出另外一些深入的结论。这些结论构成了组合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拉姆塞理论。从六人集会问题的证明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抽屉原理的应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说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kx+b=0(k,b为常数,且k≠0)。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的次数是1。ax=b

  1,当a≠0,b=0时,方程有唯一解,x=0;

  2,当a≠0,b≠0时,方程有唯一解,x=b/a。

  3,当a=0,b=0时,方程有无数解

  4,当a=0,b≠0时,方程无解

  例:(3x+1)/2-2=(3x-2)/10-(2x+3)/5

  5(3x+1)-10×2=(3x-2)-2(2x+3)

  15x+5-20=3x-2-4x-6

  15x-3x+4x=-2-6-5+20

  合并同类项!!!!!!!

  16x=7

  x=7/16

  示例:小明把压岁钱按定期一年存入银行。当时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为1.98%,利息税的税率为20%。到期支取时,扣除利息税后小明实得本利和为507.92元。问小明存入银行的压岁钱有多少元?解:设小明存入银行的压岁钱有x元,则到期支取时,利息为1.98%x元,应缴利息税为

  1.98%x×20%=0.00396x元,

  x+0.0198x-0.

00396x=507.92

  1.01584x=507.92

  ∴x=500

  答:小明存入银行的压岁钱有500元。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有统计图:第五次人口普查。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轻松,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只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的高峰上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记住,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的。

  初一数学小论文篇二:

  “对我来说什么都可以变成数学。”数学家笛卡儿曾这样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身影无处不在。

  初一年级的几何是较复杂的一种题目,随常常搞得脑袋一团浆糊,但当解开一题的喜悦感也是无法形容的。全等三角形的解题方法算是简单的,但同解其他几何图形一样,也需要认真的读题目,用所给的条件延伸出另一个或几个关键的条件用来解题。

  全等三角形的解题方法很简单,用于普通三角形的有4种,分别是靠两个三角形的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或边边边的相等而全等。当然,三角形中也有特例,比如直角三角形,他拥有一种他自己的解题方法——“HL”。“H”是指直角三角形的斜边,“L”是指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如此,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也不是只可以用那一种方法,用于不同三角形的方法也可以用于直角三角形的。那让我们先来热个身吧,先来看下边一道题:(此图为自作)

  如图,已知AC丄BC,AD丄BD,AD=BC,CE丄AB,DF丄AB,垂足分别是E、F。证明:CE=DF.

  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两个垂直条件,AC丄BC,BD丄AD,所以△ACB与△BDA为直角三角形。再仔细看看图就能发现这两个Rt△有一条公共边AB,再加上已知条件AD=BC,就可以证全等了:在Rt△ACB与Rt△BDA中

  AD=BC

  AB=BA

  所以Rt△ACB≌Rt△BDA(HL)

  因为题目所让我们求的是CE=DF,为了求证这个就必须求△ACE全等于△DFB,首先题目告诉我们了,CE丄AB,DF丄AB,,所以这又是两个直角三角。上面我们已经证明了一个全等,就可以利用上面全等的条件了,因为Rt△ACB≌Rt△BDA,所以AC=BD.又因为AB=BA,且EF为公共边,所以AE=FB,这样就又可以用HL来求这两个图形的全等了:在Rt△ACE与在Rt△BDF中

  CA=DB

  AE=FB

  所以Rt△ACE≌Rt△BDF(HL)

  所以CE=D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就这样,一道全等的几何体就完成了。其实只要认认真真的读题,将几何的基本概念掌握清楚,还是可以很容易就做出来的,可以在做题目的时候,在图上标标画画,这样更有助于理解。遇到很长的题目也不要害怕一字一字的慢慢读,不要着急,静下心来,利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懂得变通,灵活一些,你会发现数学还是很有趣的!

相关文章

在市工运研究会四届三次年会暨论文发布会上的讲话【通用3篇】

各位理事、同志们:市工人运动研究会召开四届三次理事会议,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的主要工作,表彰发布一批优秀理论调研成果,这对推动我市工运理论政策研究工作和工会工作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
论文2013-03-04
在市工运研究会四届三次年会暨论文发布会上的讲话【通用3篇】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论文参考(最新3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论文参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论文2017-02-08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论文参考(最新3篇)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论文(优秀3篇)

【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1978年~12006年我国进口、出口和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进口和出口与GDP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
论文2012-04-08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论文(优秀3篇)

最新食品安全工作总结(优质6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顾坚强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则来之不易,我们要做好回顾和梳理,写好工作总结哦。你所见过的工作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1最...
论文2016-03-08
最新食品安全工作总结(优质6篇)

优秀大学生论文致谢词(推荐6篇)

写论文时总少不了要写论文致谢,主要用于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让我们用心地写一份论文致谢吧。一般致谢词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大学生论文致谢词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优秀大学...
论文2015-09-06
优秀大学生论文致谢词(推荐6篇)

论交互式电子白板与生物教学的整合【最新3篇】

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整合的问题  1.利用白板教学太频繁,完全取代实验操作  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情感与态度。如果实验教学没有动手操作,如何培养技能...
论文2018-02-01
论交互式电子白板与生物教学的整合【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