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汇编(精选3篇)
小学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汇编 篇一
在小学学校中,学生管理制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旨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本文将对小学学校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汇编,以便家长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一、课堂管理制度
1. 课堂纪律:学生要按时到达教室,不得迟到早退。在课堂上,要保持安静,认真听讲,不得打闹或干扰他人学习。
2. 课堂秩序:学生要遵守教师的指示,不得擅自离座或离开教室。在上课期间,不得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
二、校园安全制度
1. 进出校门:学生必须携带校园卡,严禁携带非学校人员进入校园。学生在进出校门时要排队有序,不得推搡或打闹。
2. 安全防护:学生要遵守校园安全规定,如不得攀爬栏杆、树木等。在校园内,要注意交通安全,不得乱穿马路或玩耍时追逐。
三、作业管理制度
1. 完成作业: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并保持作业的整洁和规范。如有遗漏或不能完成的情况,要及时向老师说明原因。
2. 作业批改:老师会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讲。学生要认真对待老师的批评,并根据反馈进行改进。
四、纪律处分制度
1. 违纪行为:学生如有违纪行为,如打架斗殴、欺凌他人、抄袭作业等,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包括警告、罚站、扣分等。
2. 纪律教育:学校将开展纪律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学校也会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激励他们更好地遵守规定。
以上是小学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汇编内容。家长和学生应该共同遵守这些规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小学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汇编 篇二
小学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校园秩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管理中,学校积极探索适合小学学生的管理模式,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本文将介绍小学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以便家长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配合。
一、学生考勤制度
1. 晨检:学生在每天上学前要进行晨检,检查体温和身体状况。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向老师或保健医生报告。
2. 出勤记录:学生每天上学、离校和请假情况都会被记录。家长要及时向学校报告学生的请假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二、学生表现评价制度
1. 评语记录:老师会定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语记录,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卫生习惯等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评语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 班级荣誉:学校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评选出优秀班级,并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这既是对学生努力的肯定,也是鼓励其他学生向优秀班级看齐。
三、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1. 社团活动: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并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
2. 实践活动:学校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这些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家校合作制度
1. 家长会: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家长要积极参与会议,与老师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2. 家校通讯:学校会定期向家长发送学校通讯,包括学校的重要通知、学生的表现评价等。家长要及时阅读通讯,并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
以上是小学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一些内容。学校将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些制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和学生应共同遵守这些规定,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小学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汇编 篇三
一、学生管理制度
1.学校按照《河北省普通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学生入学资格及学籍管理制度。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及学生成长档案。按照规定办理学生转学、借读、休学。
2.学生享有法律规定的受教育者的权利。学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遵守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学生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4. 学校少先队组织受学校党组织领导,是学校教育中对少年儿童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服务的重要力量,少先队要认真搞好自身建设,配合学校党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5.学校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对取得优秀成绩和对学校作出重大贡献的学生,学校按照根据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制订的奖惩规定,给予表彰与奖励。
6.学校对违反《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学校按照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给予教育、批评。
7.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前,应当告知学生有权进行陈述申辩,学生对所受处分不服的,可以根据有关规定提出申诉。
二、学生课堂常规
1、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
2、上课铃响立即进教室,准备好学习用具,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由班长口令“起立”向老师表示敬意,老师示意后才坐下。
4、上课要专心听讲,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勤于笔记,做到眼到、耳到、手到、脑到,使自己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5、回答老师提问要起立,声音要响亮。向老师发问要先举手,经允许后方能起立发言。
6、课前应认真预习,自觉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听课质量。课后应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
7、要保持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尤其要保持适当的视距,注意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8、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讲空话,不做小动作,不打瞌睡。早晨到学校要注重朗读,不允许做作业。
9、注意保持教室内外清洁,不乱丢乱扔。值日生在每堂课前要擦净黑板,整理好讲台。
10、上课时学生不开关门窗,课间在教室内不喧哗,不奔跑,不打闹。进出教室从前门走。
11、认真做眼保健操。
12、集会时安静听讲,不吃东西,不乱丢乱扔。
13、体育课、实验课、计算机课要由老师带到上课场地。
14、参加学校各类活动时要认真倾听、不说话、不做作业。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作为重要工作手段,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等功能,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实施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二)客观性原则。
(三)科学性原则。(四)公平性原则。
三、实施的范围、内容
(一)评价的范围 学校一年级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二)评定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四个方面:道德品质、科学素养、艺术修养、运动健康。
四、组织管理
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
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1、工作委员会成员:
组长:白艳阳
成员:学校领导、任课教师
2、工作职责:
(1)根据学校评定方案,制定具体的评定工作程序;
(2)认定学校年级评定小组成员;
(3)组织并监督年级评定工作;
(4)对年级评定结果进行审核;
(5)及时纠正评定中的错误和仲裁等。
五、评价的程序和方式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班级评价小组评价。
4.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核。
5.公示。在各班级内公示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
6.上报。
六、评定的过程性管理
1.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纳入学生评定管理中,充分利用评价实施细则加强学生的管理,给学生正确的学习生活导向。
2.认真学习解读评价实施细则,并将细则中的关键表现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3.加强对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和管理的研究,通过学生的成长纪录袋,较好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4.各年级开展的综合素质各项评定结果“A、B、C、D”四个等级采取分别赋予“4、3、2、1”分值,然后根据“同学互评、教师评定”结果求平均值,按照“四舍五入法”确定最后等级al'>㈢领导评价
应用面谈、座谈会、评课或教师述职等交流方式,日常观察、常规检查记录等调查方式进行,要求领导评价时要实事求是,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关注教师个体差异和工作特点,体现关怀,注重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和进步,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实现自我发展。
(四)学生评价
应用问卷调查、学生作业、学生成长册填写或个别征求意见等调查方式,师生对话等交流方式进行。要求评价前应让学生了解评价目的、内容、过程、程序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评价工具,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讲真话、实话,适当顾及学生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不同接纳程度,以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为准。
(五)家长评价
应用调查问卷等调查方式,家长开放日、家委会座谈、校长接待日等交流方式进行。要求评价前要让家长了解评价目的、内容、过程、程序以及工具等,针对家长的城乡地域、文化素质等差异,设计相应的评议工具,要信任家长,要正确引导家长客观、动态地评价教师,鼓励家长讲真话、实话,适当顾及家长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不同接纳程度,有分析地看待评价结果。
四、作业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生作业管理,落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制定以下制度:
一、同学科、同年级的作业做到作业内容、数量、要求等方面统一,同组教师协商,教研组长
把关。使作业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提高,防止作业过多、过滥。二、作业布置的常规检查。教科研室每学期组织两次系统检查或一次检查一次作业展览。教研组长期中考试后召开学科代表会议,进行座谈,了解作业情况。教科研室也可进行随机检查。对检查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要调整好作业布置的质与量,对学生作业总量有效控制。通过检查,发现教师在提高作业效能、减轻学生负担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加以推广,使作业轻负高效。
第三,印发讲义资料的审批制度。讲义印发,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年级特征,有量的限制,建立必要的审批登记制度。这样管理者对学生练习题的印发有总体把握,防止发得过勤、过多,同时防止练习题偏少,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教师先在教务主任处登记,教务主任审批后,方可在油印室印制。印发了的练习题,教师必须进行讲评。
第四、对于教辅资料的管理。坚持一教一辅,对充斥于市场的资料做到去伪存真、好中选优;教师对现成的资料、试卷进行精挑细选、系统整合,为我所用。提倡教师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编写高质量、有特色的练习题。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第五,教师“下水作业”制度。凡是要求学生做的题目,教师必须先做一遍;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作文,教师必先做一篇。教师在下水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规范格式、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合的学生群体,这样才能做到布置作业适量且具有针对性,切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第六,建立纠错本制度。提倡学生建立纠错本,对上次作业或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在纠错本上再做一遍,通过纠错,学生认真反思出错原因;教师通过二次批改,掌握学生的订正情况,决定全班讲评还是个别辅导,提高课时利用率。
第七、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并做到全收全改。
第八,“软作业”评价制度。所谓软作业,就是一些需要学生思考、自学的作业,还有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一时交不上来的作业,如社会调查、长篇名著阅读、实验性作业、研究性学习,等等。这些作业的高质量完成,对于增进学生的学科素养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因为这些作业不是通常的纸笔作业,时间间隔又长,难以批改,容易为人忽视。所以管理者一方面要引导教师去研究、布置,同时还要分阶段去检查,通过对这些作业的文字描述、性质揭示、等第评定、赋予学分等不同方式,让这些作业由“软”变“硬”。
教师要研究作业、用好作业,认真批改、讲评作业。把学生作业落到实处、落到细微处、落实到有效处,只有这样教学质量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