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优秀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一
《我要的是葫芦》是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讲述小猴子看到大水缸里有很多葫芦,却只想要最大的一个,结果却什么都得不到的故事,寓意着贪心会带来后悔和失去一切的教训。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道德品质。
首先,我使用了图片和实物展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葫芦的形状和颜色,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故事情节打下基础。
其次,我进行了课文导读,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然后,我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接着,我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的寓意,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能够相互交流和思考,共同探讨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并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像小猴子一样贪心。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我让他们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然后,我进行了阅读理解的训练。我设计了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这些练习,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最后,我组织了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们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互动和表演,加深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我发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也更加理解贪心的危害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虽然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但我发现有些学生仍然在课后出现了贪心的行为。这让我深思,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还需要通过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将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共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二
《我要的是葫芦》是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贪心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只会带来失望和后悔。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道德品质。首先,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葫芦的形状和颜色,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接着,我进行了课文导读,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然后,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为什么小猴子一直想要最大的葫芦?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什么都得不到?通过这些问题,我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并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像小猴子一样贪心。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我让他们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为了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我进行了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们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互动和表演,加深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此外,我还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的寓意,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能够相互交流和思考,共同探讨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我发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对贪心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阅读理解训练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在课后出现了贪心的行为,这让我深思。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进行,还需要与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我将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共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此外,我还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设计更多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三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二年级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篇寓言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中,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的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分别学习课文第一、四两个自然段,了解现象及结果的基础上探究原因,学习二、三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找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施教过程中也发现自己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是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随时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促进学生,今后还有待提高。其次,语言过于生硬,不够儿童化。这点在试教过程中反映尤为明显。在师傅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正式上课时进步不少。例如将呆板的介绍蚜虫,转变为教师模仿蚜虫的语气进行自我介绍,调动了课堂氛围,增添了不少乐趣。最后,希望教学语言能够再精炼一些,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语言的目标性要更明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继续努力,继续学习!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四
学习这篇课文时,我采用变序阅读的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中间两段。在指导学生读中间两段时,学生很感兴趣,读得兴趣盎然,比如我在教学时,我抓住描写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等重点词句,让学生抓关键词、关键标点符号等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想象、感受那个人喜欢小葫芦的思想感情。
但是在提问“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学生回答不上来,他们不明白葫芦和叶子的关系,可能在教学时,我设计的问题不到位,下次多多思考。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五
从教十多年一直教的是高年级的语文,对低年级的课堂教学感到十分陌生,拿过一篇课文常常感到无处下手,生字该怎么教、什么时候教、生字在课堂教学中占多长时间,我感到特别的茫然,正在我焦急、困惑之时,教研中心开展了这次课例教研活动,这可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次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解开了我心中的许多疑团,这次教研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两个多星期以来,我们教研组认真准备模拟课、评课、实课、评课,每一个环节中我都在认真体味着,倾听着,领悟着,收获着……可以说这次课例教研活动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了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
下面就谈一下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一些经历和感受:
接到学校的通知,我就认真地研读这篇课文,积极地为课堂教学活动做准备,我翻阅杂志和上网,查找了许多本课的教学设计,反复地斟酌、比较、筛选、思考,终于把教学各环节确定好,又去准备这节课需要的课件,然后又针对教案进行精细加工,字斟句酌,还在家里让女儿、对象当学生一遍遍地练习,边讲边修改,直至熟记课堂中要说的每一句话为止。在对这篇课文的重、难点的处理上我主要是采用图文结合学习课文,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我在教授本课课文时,出示课件那个人种的小葫芦图片,请小朋友找到文中相对应的自然段,然后读第一自然段,先请小朋友找找,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葫芦长得可爱?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葫芦的可爱。那么这么可爱的小葫芦结果怎样,学生很快找到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带着伤心、惋惜的心情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在学完一、四段课文后,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插图,找到两幅图的不同之处,此时学生就会产生新的疑问: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所以他们对下面的学习就更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了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对新提出的问题请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并且安排了读一读,比一比,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我指导学生的感情朗读上,在我对重、难点的突出和突破上同组的教师给予了肯定,但我深深地知道,这节课我始终没有渗透识字、写字的教学,我曾经给自己找了个较为充足的理由说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以前没接触低年级,对识字、写字教学可以说是心中无数,是我不敢涉及识字、写字教学呀。后来听了张晓红老师的课以及参加了网上教研活动之后,让我了解了更多教师对本节课的生字教学的看法和见解,通过阅读教师们的发言,我对本课的生字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更全面、更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像张晓红老师所说的“随文识字”的识字教学方法,我感受到它具有突出的激趣高效性。因为“随文识字”迎合了儿童好动、好奇,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的这种心理特点,把学生带入了感性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在愉快氛围中识字。还有像孙新爱老师特别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比较去识字,让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动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了识字教学的成果。像王光萍老师在进行写字教学时,王老师以自己做示范,展示了一个坐姿端正,认真书写的好榜样。我觉得这种直观形象的示范要远远胜过电脑课件的展示。教师端正的坐姿、正确的执笔姿势、一笔一画的书写、美观大方的字迹,本身就是极好的教育资源。
本次课例教研活动虽然只是把一节课进行了精雕细琢,但由这节课我却收获了许多,自我感觉认识水平、理论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使自己很快地适应了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六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平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
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
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习。
三、读、画、说结合
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以抓重点词来理解,指导朗读,如“自言自语”说话就要小声,在读这句话时要想象自己这时就在跟自己说,“快”邻居的劝告很急,“奇怪”种葫的人无知又不听劝告的语气等。不足,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不同的语气,但在读时的语气还没表达出来,主要是重点词的读的引导还不够。
教完这节课,我最深的感触就是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揣摩文字背后的'东西,让学生产生怦然心跳的感觉,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读起来自然就水到渠成,也能读得有滋有味。